【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椎间融合器。二
技术介绍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末Smith和Robinson提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来治疗颈椎病,由于直接去除脊髓前方致压物,使脊髓和神经根得以减压,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已发展成为治疗颈椎病的标准手术。目前,常规的椎间融合器的结构一般为一中空的柱状体,其上、下表面设计成防滑 结构,增加摩擦阻力,防止椎间融合器的移动,并分别与上、下椎体接触,以保持椎间高度,其中空部分用于植骨。其侧壁上设有数个孔洞,用于减少对移植骨的应力遮挡,促进椎间骨融合。在实际使用中,常规类型的椎间融合器存在一些缺陷,如即时稳定性差、植入人体数年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滑动以及骨融合率低等问题。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改进现有椎间融合器在在结构设计上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植入人体后能够稳定存在的新型椎间融合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其特征在于主体内腔中设有由螺栓和转动体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其特征在于:主体内腔中设有由螺栓和转动体组成的可旋转固定装置,其中转动体通过螺栓与融合器主体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少磊,胡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