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志英专利>正文

膨胀式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545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6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膨胀式椎间融合器和融合器组件,该膨胀式椎间融合器包括植入物主体,第一状态下,所述植入物主体呈圆柱状,所述植入物主体的侧壁设有至少一组开口组,每组中包括至少两个开口,该至少两个开口环绕所述植入物主体的轴心排布,每组中相邻的两个开口之间形成一个脊状突部,第二状态下,所述植入物主体的脊状突部向外突出拱起,所述植入物主体通过沿轴向的压缩实现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的转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膨胀式椎间融合器和融合器组件,该膨胀式椎间融合器包括植入物主体,第一状态下,所述植入物主体呈圆柱状,所述植入物主体的侧壁设有至少一组开口组,每组中包括至少两个开口,该至少两个开口环绕所述植入物主体的轴心排布,每组中相邻的两个开口之间形成一个脊状突部,第二状态下,所述植入物主体的脊状突部向外突出拱起,所述植入物主体通过沿轴向的压缩实现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的转化。【专利说明】膨胀式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椎间融合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膨胀式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组件。
技术介绍
对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患者,因神经功能受阻,目前多采用融合椎体的治疗方案。现有的椎间融合器普遍采用平面块状结构,并在融合器中间植骨孔植骨,而其平面结构不利于融合器本身的稳定性,故手术中常需采用钉、棒组合以加强稳定性,同时其植骨方式决定了植骨量不足,从而不利于后期椎体融合,甚至可能出现假性融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椎间融合器的体积,且增强其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膨胀式椎间融合器,包括植入物主体,第一状态下,所述植入物主体呈圆柱状,所述植入物主体的侧壁设有至少一组开口组,每组中包括至少两个开口,该至少两个开口环绕所述植入物主体的轴心排布,每组中相邻的两个开口之间形成一个脊状突部,第二状态下,所述植入物主体的脊状突部向外突出拱起,所述植入物主体通过沿轴向的压缩实现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的转化。可选的,所述开口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组所述开口组沿所述植入物主体的轴向分布。可选的,所述开口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两组开口组所形成的脊状突部错位排布。可选的,第二状态时,其中部分或全部组开口组中的向外突出拱起的脊状突部之间沿着环绕所述植入物主体轴心的方向的夹角为90度。可选的,所述植入物主体的两端至少一端内侧设有固定端部件。可选的,其中之一端部件内侧设有与操作手柄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螺纹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椎间融合器组件,包括本技术提供的膨胀式椎间融合器,还包括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包括第二连接结构、内层管件、中层管件、外层管件、手柄主体和加压机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膨胀式椎间融合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内层管件的一端,所述内层管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中层管件的一端,所述外层管件的一端与手柄主体固定连接,所述中层管件位于所述外层管件内侧且伸出至所述外层管件的另一端,所述中层管件及与之固接的内层管件和第二连接结构通过所述加压机构的驱动实现沿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外层管件与手柄主体的伸缩,所述植入物主体通过所述中层管件的伸缩顶推实现压缩。可选的,所述加压机构包括加压手柄和加压驱动结构,所述加压驱动结构用以将所述加压手柄的旋转转化为直线伸缩运动,进而驱动所述中层管件实现伸缩,所述加压驱动结构位于所述手柄主体的内侧。可选的,所述加压驱动结构包括丝杠、螺母和螺母座,所述丝杠与所述加压手柄固接,所述螺母通过螺母座安装于所述手柄主体内侧,所述螺母座还与所述中层管件固接,所述螺母匹配连接于所述丝杠上,且通过所述丝杠的旋转实现其沿所述丝杠轴向的直线运动,进而通过自身的直线运动驱动所述中层管件实现伸缩。本技术引入了膨胀式的椎间融合器,通过对其的压缩,其植入物主体的脊状突部能够向外突出拱起,膨胀后,植入物本体增加了体积,可保持椎间隙高度和椎体稳定。同时,本技术的植入物本体在植入时的体积小,故而所造成的创口也更小,植入前和植入后都可以在椎间隙植骨,使得植骨更加方便,植骨量更大,可有效促进椎体融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植入物主体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2至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植入物主体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操作手柄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不意图;图中,1-植入物主体;11-开口;12-脊状突部;13-固定端部件;2-操作手柄;21-第二连接结构;22-内层管件;23-中层管件;24-外层管件;25-手柄主体;26-加压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6对本技术提供的膨胀式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组件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为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可以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技术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请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膨胀式椎间融合器,包括植入物主体I,请参考图1,第一状态下,所述植入物主体I呈圆柱状,所述植入物主体I的侧壁设有至少一组开口组,每组中包括至少两个开口 11,该至少两个开口 11环绕所述植入物主体I的轴心排布,每组中相邻的两个开口 11之间形成一个脊状突部12,请参考图2至图4,第二状态下,所述植入物主体I的脊状突部12向外突出拱起,所述植入物主体I通过沿轴向的压缩实现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的转化。本技术引入了膨胀式的椎间融合器,通过对其的压缩,其植入物主体的脊状突部能够向外突出拱起,膨胀后,植入物本体增加了体积,可保持椎间隙高度和椎体稳定。同时,本技术的植入物本体在植入时的体积小,故而所造成的创口也更小,植入前和植入后都可以在椎间隙植骨,使得植骨更加方便,植骨量更大,可有效促进椎体融合。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组所述开口组沿所述植入物主体的轴向分布,也可理解为沿着植入物主体的长度方向排布。而且,不同组开口的数量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进一步来说,相邻的两组开口组所形成的脊状突部12错位排布。故而,通过错位排布,形成夹角,可以有利于支撑和维持高度,防止塌陷,还能够起到防止旋转和滑动等作用。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状态时,其中部分或全部组开口组中的向外突出拱起的脊状突部之间沿着环绕所述植入物主体轴心的方向的夹角为90度,在此作用下,每组开口组形成的脊状突部的数量为四个,以形成正交的脊状突部,更有利于防止旋转,保证其不会发生滑动。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植入物主体I的两端至少一端内侧设有固定端部件13。其可有利于压缩形态的控制,保证脊状突部12被压缩凸起,其他部分不被压缩凸起。在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其中之一固定端部件13内侧设有与操作手柄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图未示)。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螺纹结构。其与下文提到操作手柄的螺纹结构匹配旋合连接后,可以通过中层管件的伸缩来推动植入物主体I的压缩。请参考图5和图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椎间融合器组件,包括前文各种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膨胀式椎间融合器,还包括操作手柄2,所述操作手柄2包括第二连接结构26、内层管件25、中层管件24、外层管件23、手柄主体22和加压机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6与所述膨胀式椎间融合器连接,具体来说,与第一连接结构旋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6设于所述内层管件25的一端,所述内层管件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中层管件24的一端,所述外层管件23的一端与手柄主体22固定连接,所述中层管件24位于所述外层管件23内侧且伸出至所述外层管件23的另一端,所述中层管件24及与之固定连接的外层管件23和第二连接结构26通过所述加压机构的驱动实现沿长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膨胀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物主体,第一状态下,所述植入物主体呈圆柱状,所述植入物主体的侧壁设有至少一组开口组,每组中包括至少两个开口,该至少两个开口环绕所述植入物主体的轴心排布,每组中相邻的两个开口之间形成一个脊状突部,第二状态下,所述植入物主体的脊状突部向外突出拱起,所述植入物主体通过沿轴向的压缩实现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的转化,所述开口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两组开口组所形成的脊状突部错位排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英
申请(专利权)人:钟志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