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1022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属于融合器的技术领域,包括定位板、固定板;其中,定位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凸设有突起,定位板上开设有填充孔,且填充孔贯穿定位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定位板的一侧壁上,且固定板与定位板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倾斜向上的一号通孔,固定板上还开设有多个倾斜向下的二号通孔,每个一号通孔和二号通孔均对应配合安装有一个自攻锁紧螺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内固定,无需在外面使用钢板固定,具有固定和椎间融合两种功能,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固定牢固,不容易松脱滑落,结构简单,易操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一种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属于融合器的

技术介绍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颈椎病是目前常用的方法。进行颈椎手术时,为了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的生理弧度,使颈椎达到即刻稳定,在减压区需进行植骨融合。单纯植骨可能引起如植骨塌陷、脱出、吸收、压迫脊髓、迟发性不稳或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目前有多种颈椎融合器配合颈椎前路钢板应用于临床。此类融合器无法进行自固定,需要在融合器外面加钢板进行固定,不方便手术,而且融合器和钢板之间若发生位移,将影响病人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内固定,无需在外面使用钢板固定的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这种融合器具有固定和椎间融合两种功能,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固定牢固,不容易松脱滑落,结构简单,易操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种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包括定位板、固定板;其中,定位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凸设有突起,定位板上开设有填充孔,且填充孔贯穿定位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定位板的一侧壁上,且固定板与定位板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即一次注塑或机加工成型),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倾斜向上的一号通孔,固定板上还开设有多个倾斜向下的二号通孔,每个一号通孔和二号通孔均对应配合安装有一个自攻锁紧螺钉。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中部向上凸起。所述一号通孔共设置有两个,二号通孔共设置有两个。所述的两个二号通孔位于两个一号通孔的中间(即两个一号通孔之间设置有两个二号通孔)。所述突起为齿状突起。所述一号通孔斜向贯穿固定板和定位板的上表面,二号通孔斜向贯穿固定板和定位板的下表面。所述定位板的下表面为倾斜面(由固定板所在端开始逐渐向上倾斜)。本技术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的积极效果(I)本技术在固定板上设置有倾斜向上和倾斜向下的通孔,且各通孔内配合设置有自攻锁紧螺钉,这样可以直接采用自攻锁紧螺钉将融合器固定在椎间隙内,而无需使用钢板固定,方便了手术的进行,同时避免了因为融合器与钢板的位移造成病人的痛苦。(2)本技术的定位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凸设有突起,可以增加融合器与颈椎椎体的接触面积及摩擦,使融合器固位稳定,避免与椎体间产生滑动,从而术后不易滑落。(3)本技术外形符合人体颈椎间隙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有利于植骨融合和维持正常颈椎生理曲线。(4)本技术与一般和钢板配合使用的颈椎融合器不同,采用零切迹设计,手术后容纳于减压后的椎间隙内,不会突出于椎体前缘。这一前缘零切迹的设计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此外,由于本技术不需要像一般的固定板一样放置在椎体前面,从而减少了对椎体前面软组织的处理。并且,颈椎固定板放置靠近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可能造成相邻节段椎间盘临近或者周围骨形成,这可能导致潜在并发症,由于本技术最大程度地远离相邻椎间隙,从而将此风险降至最小。(5)本技术的固定板与定位板之间为一体式结构,简化了手术的繁琐程度,让医生能更准确的找好预钻孔的位置,同时使螺钉定位后的融合器所处的位置更稳定,也避免了分体式结构中融合器本体和固定钢板脱节的潜在风险。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左视不意图;图3为图2拆除自攻锁紧螺钉后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仰视不意图;图5为图3中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3中的B-B向剖视示意图;图7为自攻锁紧螺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技术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包括定位板I、固定板2。其中,定位板I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凸设有突起3,突起3为齿状突起。定位板I上开设有填充孔4,且填充孔4贯穿定位板I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固定板2固定安装在定位板I的一侧壁上,且固定板2与定位板I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即一次挤压成型)。固定板2上开设有多个倾斜向上的一号通孔5,固定板2上还开设有多个倾斜向下的二号通孔6,每个一号通孔5和二号通孔6均对应配合安装有一个自攻锁紧螺钉7。作为优选,一号通孔5共设置有两个,二号通孔6共设置有两个。两个二号通孔6位于两个一号通孔5的中间(即两个一号通孔5之间设置有两个二号通孔6)。一号通孔5斜向贯穿固定板2和定位板I的上表面,二号通孔6斜向贯穿固定板2和定位板I的下表面。定位板I的上表面中部向上凸起。定位板I的下表面为倾斜面(由固定板所在端开始逐渐向上倾斜)。使用时,将四个自攻锁紧螺钉7分别穿过一号通孔5和二号通孔6,与椎体固定即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而非对本技术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板、固定板;其中,定位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凸设有突起,定位板上开设有填充孔,且填充孔贯穿定位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定位板的一侧壁上,且固定板与定位板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倾斜向上的一号通孔,固定板上还开设有多个倾斜向下的二号通孔,每个一号通孔和二号通孔均对应配合安装有一个自攻锁紧螺钉。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中部向上凸起。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通孔共设置有两个,二号通孔共设置有两个。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二号通孔位于两个一号通孔的中间。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为齿状突起。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通孔斜向贯穿固定板和定位板的上表面,二号通孔斜向贯穿固定板和定位板的下表面。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的下表面为倾斜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属于融合器的
,包括定位板、固定板;其中,定位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凸设有突起,定位板上开设有填充孔,且填充孔贯穿定位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定位板的一侧壁上,且固定板与定位板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倾斜向上的一号通孔,固定板上还开设有多个倾斜向下的二号通孔,每个一号通孔和二号通孔均对应配合安装有一个自攻锁紧螺钉。本技术能实现内固定,无需在外面使用钢板固定,具有固定和椎间融合两种功能,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固定牢固,不容易松脱滑落,结构简单,易操作。文档编号A61F2/44GK202740160SQ20122034990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专利技术者刘幸, 王利明, 高崇勇, 王雄飞, 王斌 申请人:浙江海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锁定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板、固定板;其中,定位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凸设有突起,定位板上开设有填充孔,且填充孔贯穿定位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定位板的一侧壁上,且固定板与定位板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倾斜向上的一号通孔,固定板上还开设有多个倾斜向下的二号通孔,每个一号通孔和二号通孔均对应配合安装有一个自攻锁紧螺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幸王利明高崇勇王雄飞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