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空气调节设备的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824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39
一种具有空气调节设备的设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包括桥体通道、遮篷装置和空调设施,空调设施设置于桥体通道两端上部,其具有将调节空气送入桥体通道、遮篷装置和舱门的管道和风口;所述遮篷装置包括门形框架和对接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框架包括硬质框架和柔性框架,门形框架和硬质框架之间连接有收放机构和蓄能装置,硬质框架铰接于不可伸缩的地板,柔性框架固接于地板前端,地板层前端两个侧部以及硬质框架两侧分支上还分别设置有测距仪,硬质框架和柔性框架之间连接有多个致动器;所述硬质框架的侧向分支在宽度上要宽于柔性框架的侧向分支,硬质框架上的测距仪安装于所述多出的宽度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登机桥提高了密封性、改善了乘客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空气调节设备的设施,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空调装置的登机桥。
技术介绍
飞机登机桥是一款现代客机惯常使用的机场设备,它们被用作登机的入口,可供乘客从航站楼进入客机内部。这种登机桥通常在其端部都具有一个遮篷装置,它跨接于登机桥与飞机之间的空间中,从而可以保护登机人员不受到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专利文献CN100355628C、CN100528688C、CN101910001A、US5267368A 都分别公开了一种登机桥,它们通常都采用了蓄能装置,例如气弹簧等和卷绕装置配合使用,或者液压致动器,文献CN100355628C还使用了多个连杆或悬臂结构;而为了尽可能使得对接框架紧密贴合机身,且减少遮篷装置对于飞机机身外壳可能造成的伤害,现有技术中的对接框架还多采用柔性框架,尤其文献CN101910001A还都采用带有缓冲材料的充气装置。但是,现今的飞机彼此之间的差异都较大,其外轮廓的曲率变化也都较大,特别是机首过渡区域内有时还存在很大的弯角,使得现有的登机桥遮篷装置很难精确地贴合到飞机外壳上,进而留存缝隙。这些缝隙在恶劣条件下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雨雪天气,很容易导致水分进入飞机内部或淋湿旅客,还可能在登机桥或机身内部造成湿滑风险。另外,这些登机桥也不具备空调设施,这些冬夏时期,尤其是炎热的夏季,飞机乘客登机或离开的时间都较为紧张,往往客流量非常集中,而登机桥又较为封闭和狭长,因此这段行程对于乘客来说是极为不舒服的。文献CN202379091U公开了一种登机桥接机测距传感装置,包括安装在接机口端部的缓冲胶管,所述缓冲胶管上安装有测距传感装置,所述缓冲胶管的一侧上开有探测孔,所述测距传感装置的传感器探头与所述探测孔正对设置。其主要用于反应缓冲胶管的变形程度,并及时通知控制系统发出制动信号,防止对机身造成较大冲击。但是它所采用的展开结构仍属于常规的现有技术,其也无法解决上述问题。文献CN101287649B公开了一种将登机桥自动对接到舱门上的方法,其采用激光测距仪和计算机控制装置实现登机桥与飞机舱门的自动对接。上述两篇文献对于激光测距仪的使用方法仍然比较单一。专利文献CN101903247A公开了一种带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其利用多个管道将设置于登机桥靠近航站楼一侧上的空调设施加热或制冷的空气送入可伸缩通道。但由于其所采用的登机桥结构仍属于常规的形式,密封性较差,因此影响了空调设施的使用。而且,在当飞机停泊在机场时,飞机自身的空调设施无法开启,只能使用地面设施进行加热或制冷,由于现有的登机桥普遍密封性不够好,因此登机桥上所设置的空调设施也难以直接应用于飞机客舱内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包括桥体通道、遮篷装置和空调设施,空调设施设置于桥体通道两端上部,其具有将调节空气送入桥体通道、遮篷装置和舱门的管道和风口 ;所述遮篷装置包括门形框架和对接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框架包括硬质框架和柔性框架,门形框架和硬质框架之间连接有收放机构和蓄能装置,硬质框架铰接于不可伸缩的地板,柔性框架固接于地板前端,地板层前端两个侧部以及硬质框架两侧分支上还分别设置有测距仪,硬质框架和柔性框架之间连接有多个致动器;所述硬质框架的侧向分支在宽度上要宽于柔性框架的侧向分支,硬质框架上的测距仪安装于所述多出的宽度上。优选地,柔性框架由橡胶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测距仪为激光测距仪或超声波测距仪、红外线测距仪。优选地,硬质框架和柔性框架之间以及硬质框架和门形框架之间连接有遮篷。 优选地,还包括接收测距仪信号以及控制致动器的控制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登机桥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本专利技术在登机桥上安装有空调设施,使得在严寒或酷暑时期改善登机舒适度;(2)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登机桥具有极好的密封效果而且在对接出现漏洞时能够自我修复,因此加强了登机桥内部空调设施调节温度的效果;(3)本专利技术的登机桥由于在对接部分的极好的密封效果而且在对接出现漏洞时的自我修复能力,使得空调设施的制冷或加热空气可以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地被吹进机舱入口。附图说明图I部分地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带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的纵向截面图;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致动器与测距仪的安装关系;图3示意性地模拟了本专利技术中的折棚装置的柔性框架的变形方式。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1,其部分地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登机桥,其包括桥体通道、遮篷装置I和设置于登机桥体两端上部的空调设施12 (图I中仅示出了位于靠近飞机一侧的空调设施,未示出靠近航站楼一侧),靠近航站楼一侧的空调设施具有将调节后的空气吹入登机桥通道的管道和风口(未示出);靠近飞机一侧的空调设施具有将调节后的空气吹入遮篷和舱门的管道和风口(未示出),由于遮篷较短,且靠近舱门,此处仅需一份管道和风口即可。该折棚装置I包括门形框架2和对接框架3,对接框架3直接用于实现折棚装置I与飞机机身外壳的对接。对接框架3包括硬质框架4以及将会与机身外壳直接接触的柔性框架5,柔性框架5由柔性材料制成,但该材料的延展性较差,例如塑料。柔性框架四周还可进一步地包括缓冲材料、充气垫或弹性可变性管等等。门形框架2固定连接于地板层6。所述地板层是无法改变形状的不可伸缩式固定地板层。硬质框架4则枢转地铰接于折棚装置I的地板层6,硬质框架4也可以包括能够阻止其枢转的扣锁装置;并且门形框架2和硬质框架6之间使用蓄能装置和回收卷绕机构8,蓄能装置例如可以是气弹簧7。柔性框架可以固定设置于地板上,但作为一种选择,也可以铰接于地板的前端。为了增加入口面积,优选地,硬质框架4和柔性框架也可以设置于地板层的外侧面上。在每一侧上,硬质框架4和柔性框架5之间连接有多个致动器(为了能够适应各种机身表面曲率,在成本能够接受范围内,致动器的数量优选为越多越好),例如液压致动器9,出于简化考虑,在本实施例中,液压致动器的数目为四个,分别水平地设置于硬质框架4和柔性框架5之间。这四个致动器优选为分散地分布在硬质框架的每一侧上,但多个致动器中优选地最少有一个设置在硬质框架的每一侧分支的顶端,以利于柔性框架与机身外壳的贴合。致动器一端与柔性框架5进行铰接,而另一端则与硬质框架4铰接。地板层前端两个侧部以及硬质框架4两侧分支上还分别设置有测距传感器11、10,该测距仪可以例如是超声波测距仪、红外线测距仪或者是激光测距仪,本实施例中优先选择激光测距仪,地板层前端两个侧部安装的测距仪对于后期对接是十分有利的。测距仪在硬质框架4上的安装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常规手段,例如可采用支架的形式安装在硬质框架4上,而且该激光测距仪也可以设置于硬质框架4上的开孔之中。硬质框架4上的测距仪数量可以与致动器数量相同也可以不同。地板层前端侧部的所设置的激光测距仪可以设置于地板层前端的钻孔中。它们的设置位置如图2所示意性示出的那样,硬质框架4的侧向分支在宽度上要略宽于柔性框架5,这样致动器安装点与测距仪安装点在框架分支的宽度上错开,从而使得柔性框架不会阻挡测距仪的光线,当然如果将硬质框架上的致动器安装点连成一条直线,测距仪安装点也连成一条直线的话,这两条直线也是应该尽量靠近的,以利于后期的弧度模拟。除了底部,测距仪在硬质框架上也应尽量分散(优选为均匀)安装(由于地板上安装有测距仪,因此硬质框架底部附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包括桥体通道、遮篷装置(1)和空调设施,其特征在于:空调设施设置于桥体通道两端上部,其具有将调节空气送入桥体通道、遮篷装置和舱门的管道和风口;遮篷装置包括门形框架(2)和对接框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框架(3)包括硬质框架(4)和柔性框架(5),门形框架(2)和硬质框架(4)之间连接有收放机构(8)和蓄能装置(7),硬质框架(4)铰接于不可伸缩的地板(6),柔性框架(5)固接于地板(6)前端,地板层前端两个侧部以及硬质框架(4)两侧分支上还分别设置有测距仪(10,11),硬质框架(4)和柔性框架(5)之间连接有多个致动器(9);所述硬质框架(4)的侧向分支在宽度上要宽于柔性框架(5)的侧向分支,硬质框架上的测距仪安装于所述多出的宽度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睿狄春保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科技开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