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厢自动调节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1393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轿厢自动调节通风结构。包括轿厢,所述轿厢包括进风道、设置在所述轿厢左右两侧壁的通风道;所述进风道与所述通风道相通;所述进风道设置圆形开口的进风口,所述通风道设置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轿厢外部空间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风量调节器;所述风量调节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内侧和外侧并且相互平行的上、下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下安装板之间的调节塞;所述上安装板与所述进风道内壁通过弹性部件固定连接,所述下安装板与所述进风道外壁通过弹性部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塞横截面为圆形,并且沿所述上、下安装板中间至两端的方向其截面半径逐渐增大。在电梯的上下运行时,调节塞自动调节进风道的进风口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轿厢自动调节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在炎热的夏天电梯轿厢内的温度很高,一般采用空调或者风扇来进行通风。不仅耗电量大,浪费资源,维修麻烦。而且利用风扇进行调节时与外面电梯井道直接相通,电梯在井道中运行时扬起的灰尘,也进入到电梯轿厢内部。降低轿厢内部的空气质量。申请号为CN201520247208.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轿厢自然通风结构,在轿厢底部或者顶部设置进风道,轿厢两侧壁中空形成通风道。进风道的进风口设置风量调节器可以调节风量的大小,引导空气沿着进风道进入通风道,同时还能阻止井道中的灰尘进入。利用了井道中的自然风源,节约了能源的同时又保证了轿厢内空气的清洁。但是,该通风结构的调节塞需要电动推杆在电梯控制器的协调下,被动的调节进风口进风量的大小,无法自动的跟随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轿厢自动调节通风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轿厢自动调节通风结构,包括轿厢,所述轿厢包括进风道、设置在所述轿厢左右两侧壁的通风道;所述进风道与所述通风道相通;所述进风道设置圆形开口的进风口,所述通风道设置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轿厢外部空间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风量调节器;所述风量调节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内侧和外侧并且相互平行的上、下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下安装板之间的调节塞;所述上安装板与所述进风道内壁通过弹性部件固定连接,所述下安装板与所述进风道外壁通过弹性部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塞横截面为圆形,并且沿所述上、下安装板中间至两端的方向其截面半径逐渐增大。在电梯的上下运行时,调节塞由于超重或者失重效应,会相对轿厢产生位移。从而使得调节塞与相对轿厢静止的进风口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来自动跟随电梯轿厢的运行状态调节进风口的大小。作为优选,所述进风道与所述通风道连通形成拐角;所述拐角设置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拐角的两条边。所述第一导风板引导所述进风道中的空气流向所述通风道。作为优选,所述通风道与所述出风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导风刺,多个所述导风刺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与所述通风道相对的位置等距排布。所述导风刺不仅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第一导风板的定向导风效果,同时还可以增加空气的流动率。作为优选,多个导风刺沿靠近所述通风道的方向,高度逐渐增加。多个导风刺分层次将空气引导进入通风道。作为优选,所述通风道与所述出风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通风道的内壁,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另一端设置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通风道内,使得沿所述通风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通风道的内壁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导风板引导所述通风道内的空气经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轿厢内部。作为优选,所述出风口设置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的中间设置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与所述出风口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风板以所述转轴为中心轴转动,可以调整进入所述轿厢内的空气流向。作为优选,所述进风道设置在所述轿厢顶部。进风口与所述轿厢的运行方向垂直,增加进风量。作为优选,所述进风道设置在所述轿厢底部。进风口与所述轿厢的运行方向垂直,增加进风量。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进风道的中间。使得进入所述进风道两侧的所述通风道内的空气量均匀。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随所述风量调节器着电梯轿厢的上下运动或者停靠,自动调节进风道的进风口大小,引导空气沿着进风道进入通风道,更新轿厢内的空气。结构简单,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轿厢自动调节通风结构的示意图。图2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轿厢、11-进风道、12-通风道、13-第一导风板、111-进风口、121-出风口、122-第二导风板、123-第三导风板、1231-转轴、131-导风刺、1111-上安装板、1112-下安装板、1113-调节塞、1114-弹性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轿厢自动调节通风结构,包括轿厢1,轿厢1包括进风道11、设置在轿厢1左右两侧壁的通风道12,进风道11与通风道12相通。进风道11设置圆形开口的进风口111与轿厢外部空间相通,进风口111设置风量调节器。风量调节器包括分别位于进风口内侧和外侧并且相互平行的上、下安装板(1111、1112),以及设置在上、下安装板之间的调节塞(1113)。调节塞1113为相互对称的两个锥体,两个锥体的顶端相互对接,两个锥体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上安装板1111和下安装板1112。上安装板1111与进风道11内壁通过弹性部件1114固定连接,下安装板1112与进风道11外壁通过弹性部件固定1114连接。适当调节上、下安装板的弹性部件的弹力,以使得调节塞1113具有最小截面半径的中间部分位于进风口111处,并且在以进风口处为起点,上、下安装板分别为终点的方向上调节塞1113的截面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当电梯停靠在楼层时,调节塞1113的平衡位置刚好为具有最小截面半径的中间部分在进风口中,此时进风口111具有最大进风量。随着电梯轿厢的启动运行,由于超重或者失重现象,调节塞1113的平衡位置发生了变化,具有较大截面半径的部分刚好处于进风口111中,此时进风口111的风量相对较小。从而实现了随着电梯运动状态的变化,进风口111进风量的自动调节。通过进风口111进入进风道11的空气,沿着调节塞1113上锥体形成的向两侧倾斜的侧面,被分流进入位于轿厢侧壁的通风道12。进风道11与通风道12连通形成拐角,拐角处设置第一导风板13,第一导风板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拐角的两条边。第一导风板13设置导风刺131,多个导风刺131在第一导风板的与通风道相对的位置等距排布,并且多个导风刺131沿靠近通风道12的方向,高度逐渐增加。空气沿着进风道11的长度方向运动,遇到第一导风板13阻挡,改变运动方向向上进入通风道12。第一导风板13上的导风刺131增加空气的扰动以提高空气流通性,使得空气快速进入通风道12。通风道12设置出风口121,通风道12与出风口12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风板122,第二导风板122的一端固定连接通风道12的内壁,第二导风板122的另一端设置在靠近出风口121的通风道12内,使得沿通风道12内的空气流动方向,第二导风板122与通风道12的内壁的距离逐渐增大,引导通风道12内的空气流通至出风口121。出风口121设置第三导风板123,第三导风板123的中间设置转轴1231,转轴1231的两端与出风口121的两端固定连接。转动第三导风板123可以调整第三导风板123的角度,从而调整经出风口121送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进风道11可以设置在轿厢1的顶部或者底部,以是进风口111的开口方向与轿厢1的运行方向垂直。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11设置在进风道11的中间。以使得进入进风道11两侧的所述通风道12内的空气量均匀。...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轿厢(1)自动调节通风结构,包括轿厢(1),所述轿厢(1)包括进风道(11)、设置在所述轿厢(1)左右两侧壁的通风道(12);所述进风道(11)与所述通风道(12)相通;所述进风道(11)设置圆形开口的进风口(111),所述通风道(12)设置出风口(121);所述进风口(111)与所述轿厢(1)外部空间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1)设置风量调节器;所述风量调节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111)内侧和外侧并且相互平行的上、下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下安装板之间的调节塞(1113);所述上安装板(1111)与所述进风道(11)内壁通过弹性部件(1114)固定连接,所述下安装板(1112)与所述进风道(11)外壁通过弹性部件(1114)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塞(1113)横截面为圆形,并且沿所述上、下安装板中间至两端的方向其截面半径逐渐增大,在所述上、下安装板之间沿靠近所述进风口(111)至远离所述进风口(111)方向的截面半径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厢(1)自动调节通风结构,包括轿厢(1),所述轿厢(1)包括进风道(11)、设置在所述轿厢(1)左右两侧壁的通风道(12);所述进风道(11)与所述通风道(12)相通;所述进风道(11)设置圆形开口的进风口(111),所述通风道(12)设置出风口(121);所述进风口(111)与所述轿厢(1)外部空间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1)设置风量调节器;所述风量调节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111)内侧和外侧并且相互平行的上、下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下安装板之间的调节塞(1113);所述上安装板(1111)与所述进风道(11)内壁通过弹性部件(1114)固定连接,所述下安装板(1112)与所述进风道(11)外壁通过弹性部件(1114)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塞(1113)横截面为圆形,并且沿所述上、下安装板中间至两端的方向其截面半径逐渐增大,
在所述上、下安装板之间沿靠近所述进风口(111)至远离所述进风口(111)方向的截面半径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厢(1)自动调节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道(11)与所述通风道(12)连通形成拐角;所述拐角设置第一导风板(13),所述第一导风板(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拐角的两条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轿厢(1)自动调节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13)设置导风刺(131),多个所述导风刺(131)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明管菊花
申请(专利权)人:浙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