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0819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速装置中的气缸的左边设置有充气室,右边设置有贮气室;第一复位弹簧右端固定在充气室中,充气室安装有第一单向阀,充气室左端安装有活塞,活塞通过滚轮与凸轮接触,右端与第一复位弹簧接触。贮气室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外侧设置有泄气阀,右端安装有刹车胶块,刹车胶块通过贮气室中的第二复位弹簧与贮气室固定连接;凸轮外接于非机动车车轴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利用非机动车行驶时车轮旋转产生的能量来带动减速装置,根据车速产生不同的气压,使刹车胶块作用于车轮上,降低车速,不需驾驶者的干预即可将车辆的速度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提高驾驶者的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
技术介绍
非机动车(如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等)交通仍是我国道路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城镇和农村都十分普及,如自行车交通约占我国城镇道路上交通比例的40%。目前大多非机动车上仅安装有由人控制的手刹,若遇到陡坡下行路段,需靠人的反应来控制车速,对于体弱或反应缓慢的老人、控制力不强的儿童来说,十分危险。因此,非机动车上需要安装一种辅助减速装置,自动依据路面及速度情况,适时触发,帮助驾驶者将车辆的速度限制在安 全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非机动车在下坡路面无法自动限制车速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以帮助非机动车驾驶者在陡坡路面下行时控制车速。本专利技术的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辅助减速装置包括圆柱形的气缸以及在气缸内设置的活塞、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充气室、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贮气室、刹车胶块,还包括泄气阀、滚轮、凸轮,其连接关系是,气缸的左边设置有充气室,气缸的右边设置有贮气室。第一复位弹簧右端固定在充气室中段,充气室右下部室壁内侧安装第一单向阀,充气室左端安装有活塞,活塞的左端伸出气缸,并通过活塞上连接的滚轮与凸轮接触,活塞的右端与第一复位弹簧接触。贮气室左端室壁内侧设置有第二单向阀,贮气室上部室壁外侧设置有泄气阀,贮气室右端安装有刹车胶块,刹车胶块与贮气室右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刹车胶块通过第二复位弹簧与贮气室右端室壁固定连接。凸轮外接于非机动车车轴上。本专利技术的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利用非机动车行驶时车轮旋转产生的能量来带动减速装置,根据车速产生不同的气压,使刹车胶块作用于车轮上,降低车速,不需驾驶者的干预即可将车辆的速度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提高驾驶者的行车安全。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的应用示意 图中,1.凸轮 2.滚轮 3.活塞 4.第一复位弹簧 5.气缸 6.泄气阀 7.第二复位弹簧 8.充气室 9.第一单向阀10.第二单向阀 11.贮气室 12.刹车胶块 14.本专利技术的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15.铝制包带 16.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I 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I中,本专利技术的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包括圆柱形的气缸5以及在气缸5内设置的活塞3、第一复位弹簧4、第二复位弹簧7、充气室8、第一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10、贮气室11、刹车胶块12,还包括泄气阀6、滚轮2、凸轮I,其连接关系是,气缸5的左边设置有充气室8,气缸5的右边设置有贮气室11 ;第一复位弹簧4右端固定在充气室8中段,充气室8右下部室壁内侧安装第一单向阀9,充气室8左端安装有活塞3,活塞3的左端伸出气缸5,并通过活塞3上连接的滚轮2与凸轮I接触,活塞3的右端与第一复位弹簧4接触;贮气室11左端室壁内侧设置 有第二单向阀10,贮气室11上部室壁外侧设置有泄气阀6,贮气室11右端安装有刹车胶块12,刹车胶块12与贮气室11右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7,刹车胶块12通过第二复位弹簧7与贮气室11右端室壁固定连接;凸轮I外接于非机动车车轴上。本专利技术中的凸轮I的轴心固定在非机动车轮轴上,随着车轮的运动而旋转,刹车胶块12贴近车轮外缘钢圈。随着凸轮I的旋转,活塞3产生往复运动,第一单向阀9限制气流只能从外界进入充气室8,第二单向阀10限制气流只能从充气室8进入贮气室11,因此,随着凸轮I的旋转,活塞3不断向贮气室11内充气,同时,泄气阀6根据气缸内外压差以一定速率进行泄气。当车速较低时,活塞3缓慢往复运动,因此向贮气室11充气的速度也很缓慢,贮气室11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压力,但在泄气阀6的作用下,进气速率不大于泄气速率,贮气室11内气压保持不变,刹车胶块12无动作;随着车速的增加,贮气室11的进气速率大于泄气速率,贮气室11内压力逐渐增大,推动刹车胶块12抵紧车轮,达到刹车减速的目的;当车速再次降低时,贮气室11内的进气速率渐渐减小,刹车胶块12便逐渐放松车轮。因此,非机动车在下陡坡时,根据充、放气速率的平衡,可自动限定车速在一个设置的范围内。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图2中,以自行车为例,本专利技术的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14的主体为圆柱状,通过两条铝制包带固定于自行车后轮的支撑杆16上,本实施例中,铝制包带15是两条铝制包带中的一条。权利要求1.一种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减速装置包括圆柱形的气缸(5)以及在气缸(5)内设置的活塞(3)、第一复位弹簧(4)、第二复位弹簧(7)、充气室(8)、第一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10)、贮气室(11)、刹车胶块(12),还包括泄气阀(6)、滚轮(2)、凸轮(1),其连接关系是,气缸(5)的左边设置有充气室(8),气缸(5)的右边设置有贮气室(11);第一复位弹簧(4)右端固定在充气室(8)中段,充气室(8)右下部室壁内侧安装有第一单向阀(9 ),充气室(8 )左端安装有活塞(3 ),活塞(3 )的左端伸出气缸(5 ),并通过活塞(3)上连接的滚轮(2)与凸轮(I)接触,活塞(3)的右端与第一复位弹簧(4)接触;贮气室(11)左端室壁内侧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0),贮气室(11)上部室壁外侧设置有泄气阀(6),贮气室(11)右端安装有刹车胶块(12),刹车胶块(12)与贮气室(11)右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7),刹车胶块(12)通过第二复位弹簧(7)与贮气室(11)右端室壁固定连接;凸轮(I)外接于非机动车车轴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减速装置中的气缸的左边设置有充气室,右边设置有贮气室;第一复位弹簧右端固定在充气室中,充气室安装有第一单向阀,充气室左端安装有活塞,活塞通过滚轮与凸轮接触,右端与第一复位弹簧接触。贮气室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外侧设置有泄气阀,右端安装有刹车胶块,刹车胶块通过贮气室中的第二复位弹簧与贮气室固定连接;凸轮外接于非机动车车轴上。本专利技术的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利用非机动车行驶时车轮旋转产生的能量来带动减速装置,根据车速产生不同的气压,使刹车胶块作用于车轮上,降低车速,不需驾驶者的干预即可将车辆的速度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提高驾驶者的行车安全。文档编号B62L1/02GK102963481SQ20121051647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专利技术者曾飞, 王峰军, 陈新发, 李红梅, 何良莉, 葛任伟, 屈长虹, 廖红强, 冉光斌, 李心耀 申请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压式非机动车辅助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减速装置包括圆柱形的气缸(5)以及在气缸(5)内设置的活塞(3)、第一复位弹簧(4)、第二复位弹簧(7)、充气室(8)、第一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10)、贮气室(11)、刹车胶块(12),还包括泄气阀(6)、滚轮(2)、凸轮(1),其连接关系是,气缸(5)的左边设置有充气室(8),气缸(5)的右边设置有贮气室(11);第一复位弹簧(4)右端固定在充气室(8)中段,充气室(8)右下部室壁内侧安装有第一单向阀(9),充气室(8)左端安装有活塞(3),活塞(3)的左端伸出气缸(5),并通过活塞(3)上连接的滚轮(2)与凸轮(1)接触,活塞(3)的右端与第一复位弹簧(4)接触;贮气室(11)左端室壁内侧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0),贮气室(11)上部室壁外侧设置有泄气阀(6),贮气室(11)右端安装有刹车胶块(12),刹车胶块(12)与贮气室(11)右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7),刹车胶块(12)通过第二复位弹簧(7)与贮气室(11)右端室壁固定连接;凸轮(1)外接于非机动车车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飞王峰军陈新发李红梅何良莉葛任伟屈长虹廖红强冉光斌李心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