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鞍座的缓冲回位装置,所述鞍座包括支撑骨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撑骨架上面的承重坐垫,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前骨架和后骨架,所述前骨架的后端与所述后骨架的前端相互连接,所述前骨架上设有弹性装置使所述前骨架的前端相对于中后端具有上下方向的弹性;所述承重坐垫包括前坐垫和后坐垫,所述前坐垫安装于所述前骨架上,所述后坐垫安装于所述后骨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传统鞍座的一体式结构改造为前、后两段式结构,并利用弹性装置实现鞍座前段的上下方向的弹性,该弹性使鞍座的前段在受压时向下移动,减小鞍座前段对人体的阻力,从而避免鞍座前段对人体造成伤害并兼具按摩作用,在压力减小后,鞍座前段在弹性作用下能够自动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鞍座的局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鞍座的缓冲回位装置,更准确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骑坐式鞍座的缓冲回位装置。
技术介绍
鞍座作为人们工作、生活常用的部件,被应用于各种具体产品中,如应用于自行车、电瓶车、独轮车、摩托车等。所有骑坐式鞍座因其应用方式基本相同,所以都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目前的鞍座,均存在一个缺陷为整体式结构,由于使用者的两腿分开,所以这种整体式结构在满足承重要求的同时会对人体两腿间的部分形成挤压,从而对人体局部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长此以往,会导致人们患上各种疾病,如尿道、尿路感染,输精管疾病、睾丸变形和前列腺相关疾病等。 下面以传统自行车为例,对传统的自行车鞍座即自行车车座进行上述缺陷的具体说明自行车是法国人“西夫拉克”1790年专利技术的代步工具,200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喜爱和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积累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汽车成了人们时髦的代步工具和身份的象征,受到相当一部分先富人群的亲睐,很长一段时间,自行车工业处在停止不前的状态。可是随着中东的战事频繁导致的能源危机,加上人们对环境污染的限制和对环境的要求提高,这种零排放的代步工具又重新被人们认识和接纳,近几年除了普通的自行车外,各式各样的跑车、赛车都纷纷登场,外观各异、美丽诱人、轻便实用、功能齐全,给人们带来多彩的生活,给社会带来多姿的点缀。可是人们却忽略了对鞍座安全、保健的要求,尽管有一些爱好者或是鞍座的设计专家,也在不断的寻求改进,但更多的是在传统鞍座上注重实用性、舒适性和外观的造型。对鞍座对人体器官的伤害认识淡漠,目前还没有对鞍座的保健功能进行研究并做出重大设计和改革的先例。自行车鞍座在使用过程中会给身体的局部器官造成极大的危害和隐患,由于传统自行车鞍座为固定结构,所以,鞍座的前部会直接压迫到人的尿道、输尿管、输精管或睾丸而造成这些器官的慢性伤害,长期使用会造成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病,严重的是使睾丸变形。据中外相关资料查证,在中国患尿道和前列腺疾病的男性患者8-10%都曾经有间断性骑单车3-5年或以上的历史。在自行车运动员中患尿道疾病和前列腺疾病的人数比例高达50%以上,90%以上的运动员训练或比赛后都有尿频、尿急、尿潴留的现象。国外一家调查机构报道,长期骑车的人90%以上有睾丸变形,50%以上的人阴囊不适和前列腺疾病。,但这些问题由于不是急性疾病,人们很难立即感受其危害,所以长期以来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使鞍座不会对人体器官造成压迫伤害的鞍座的缓冲回位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鞍座包括支撑骨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撑骨架上面的承重坐垫,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前骨架和后骨架,所述前骨架的后端与所述后骨架的前端相互连接,所述前骨架上设有弹性装置使所述前骨架的前端相对于中后端具有上下方向的弹性;所述承重坐垫包括前坐垫和后坐垫,所述前坐垫安装于所述前骨架上,所述后坐垫安装于所述后骨架上。前骨架、后骨架、前坐垫、后坐垫的结构使鞍座内部成为前、后两段式结构,在前骨架上设置弹性装置后,与人体下身接触的鞍座前段在受到挤压后会自动向下移动,从而不会对人体的局部器官造成因硬性的直接接触而至的压迫性伤害。作为优选,所述前骨架和所述后骨架均为U形骨架,所述前骨架的后端为开口端,所述后骨架的前端为开口端,所述前骨架的后端与所述后骨架的前端之间通过螺杆和螺母连接。具体而言,前骨架的U形宽度小于后骨架的U形宽度,U形骨架可采用圆柱形的钢条,也可采用扁平状的钢片制作,只要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并便于安装即可。所述前坐垫和所述后坐垫均为U形坐垫,所述前坐垫的后端为开口端,所述后坐 垫的前端为开口端,所述前坐垫的后端与所述后坐垫的前端之间旋转连接。前坐垫和后坐垫之间形成的整体空隙与人体的生殖器位置相对应,所以U形的前坐垫和后坐垫使人体的生殖器官完全不受压迫,并有后坐垫的后部承受人体主要重力。具体地,所述前骨架上的弹性装置为所述前骨架的中后端位置设有螺旋形弹簧,所述前骨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螺旋形弹簧的两端连接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旋形弹簧的轴心线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前坐垫的后端设有前坐垫螺孔,所述后坐垫的前端设有后坐垫螺孔,所述螺旋形弹簧、所述前坐垫的后端和所述后坐垫的前端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前骨架上位于所述螺旋形弹簧以前的部分和所述前坐垫能够以所述螺栓为轴旋转。这种弹性装置加工方便、成本低廉,使用效果良好,螺旋形弹簧的应力持久,不易失效,所以其寿命长、性能佳。除此而外,弹性装置还可以用其它结构实现,比如在前骨架的前端下面安装伸缩式弹簧并由与后骨架固定连接的支架支撑,或者直接在前骨架的后端安装螺旋形弹簧,并由螺旋形弹簧的一端支撑前骨架或前坐垫,这些结构都能实现或基本实现弹性装置的作用。为了让螺旋形弹簧实现最佳的弹性并尽量保持其弹性应力不损坏,所述螺旋形弹簧的两端均位于所述螺旋形弹簧本体的下部。具体地,前坐垫与后坐垫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为所述前坐垫的后端置于所述后坐垫的前端内侧,所述前坐垫的后端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后坐垫的前端相对应的凹面,所述凹面使所述前坐垫的后端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后坐垫的前端的外侧表面相互持平。作为优选,所述后坐垫的前端内侧设有与所述前坐垫的后端相对应的沉槽,所述沉槽的上面设有用于在所述前坐垫与所述后坐垫相互持平时挡住所述前坐垫的前端继续向上旋转的后坐垫挡块,所述前坐垫的后端与所述后坐垫档块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前坐垫挡块;或者,所述前坐垫的后端直接设于所述后坐垫的前端的内侧并能任意旋转。前坐垫与后坐垫之间的连接结构还可以为所述前坐垫的后端置于所述后坐垫的前端外侧,所述后坐垫的前端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前坐垫的后端相对应的凹面,所述凹面使所述前坐垫的后端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后坐垫的前端的外侧表面相互持平。作为优选,所述后坐垫的前端外侧设有与所述前坐垫的后端相对应的沉槽,所述沉槽的上面设有用于在所述前坐垫与所述后坐垫相互持平时挡住所述前坐垫的前端继续向上旋转的后坐垫挡块,所述前坐垫的后端与所述后坐垫档块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前坐垫挡块;或者,所述前坐垫的后端直接设于所述后坐垫的前端的外侧并能任意旋转。上述两种前坐垫与后坐垫之间的连接结构,基本原理都一样,区别在于前坐垫的后端安装于后坐垫的前端的内侧还是外侧。作为优选,所述鞍座为自行车车座。这是应用最多的鞍座,包括普通自行车鞍座、赛车自行车鞍座等,当然,类似的摩托车、独轮车等鞍座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将传统鞍座的一体式结构改造为前、后两段式结构,并利用弹性装置实现鞍座前段的上下方向的弹性,该弹性使鞍座的前段在受压时向下移动,减小鞍座前段对人体的阻力,从而避免鞍座前段对人体造成伤害并兼具按摩作用,在压力减小后,鞍座前段在弹性作用下能够自动复位。本专利技术所述缓冲回位装置解决了长期以来鞍座前部直接压迫到 人的尿道、输尿管、输精管或睾丸而造成慢性伤害的问题,使人们不再因长期使用鞍座而造成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病,对庞大的鞍座使用人群来说是一个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的重大进步。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后骨架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后骨架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前骨架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鞍座的缓冲回位装置,所述鞍座包括支撑骨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撑骨架上面的承重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前骨架和后骨架,所述前骨架的后端与所述后骨架的前端相互连接,所述前骨架上设有弹性装置使所述前骨架的前端相对于中后端具有上下方向的弹性;所述承重坐垫包括前坐垫和后坐垫,所述前坐垫安装于所述前骨架上,所述后坐垫安装于所述后骨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天奇,
申请(专利权)人:孟天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