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用于薇甘菊防控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8405053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并公开了一类用于防控外来入侵恶性植物薇甘菊的除草组合物的配方和加工方法以及施用方法。组合物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通式如下:具体为选自A:2,4-D酸、2,4-D钠盐、2,4-D乙醇胺盐、2,4-D异丙胺盐、2,4-D丁酯之一和B:二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钠、二氯吡啶酸乙醇胺盐、二氯吡啶酸异丙胺盐、二氯吡啶酸丁酯之一或A:2,4-D钠盐、2,4-D乙醇胺盐、2,4-D异丙胺盐、2,4-D丁酯之一和C:氨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钠盐、氨氯吡啶酸乙醇胺盐、氨氯吡啶酸异丙胺盐、氨氯吡啶酸丁酯之一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涉防除杂草的组合物,具体涉及用于防除外来入侵恶性植物薇甘菊的农药组合物,组合物由有效成分2,4-D酸、2,4-D钠盐、2,4-D乙醇胺盐、2,4-D异丙胺盐、2,4-D 丁酯和二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钠、二氯吡啶酸乙醇胺盐、二氯吡啶酸异丙胺盐、二氯吡啶酸丁酯或2,4-D钠盐、2,4-D乙醇胺盐、2,4-D异丙胺盐、2,4-D 丁酯和氨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钠盐、氨氯吡啶酸乙醇胺盐、氨氯吡啶酸异丙胺盐、氨氯吡啶酸丁酯组成。
技术介绍
杂草是长错了时间、长错了时令的植物。薇甘菊(学名Mikania micrantha),又称为薇甘菊或小花假泽兰,原产于南美洲,为菊科之中唯一的一年生攀爬植物(杜诗雅, 香港攀援状植物,市政局刊物,1986年95页);由于薇甘菊生长速度奇快,夺取其它植物的养分,导致其他植物难以生存故有“绿色杀手”之称,亦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危害力之外来入侵物种(梁海菊著,香港自然图鉴系列4常见灌木丛植物,野外动向,35页,ISBN 988-98539-4-9),是一种检疫性杂草。薇甘菊为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茎细长、匍匐或攀缘、多分枝,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幼时绿色,近圆柱形,老茎淡褐色,具多条肋纹。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长4. O 13. Ocm,宽2. O 9. Ocm,基部心形,偶近戟形,先端渐尖,边缘具数个粗齿或浅波状圆锯齿,两面无毛,基出3 7脉;叶柄长2. O 8. Ocm ;上部的叶渐小,叶柄亦短,头状花序多数,在枝端常排成复伞房花序状,花序渐纤细,顶部的头状花序花先开放,依次向下逐渐开放,头状花序长4. 5 6. Omm,含小花4朵,全为结实的两性花,总苞片4枚,狭长椭圆形,顶端渐尖,部分急尖,绿色,长2 4. 5mm,总苞基部有一线状椭圆形的小苞叶(外苞片),长I 2mm,花有香气;花冠白色,脊状,长3 3. 5 (-4)mm,檐部钟状,5齿裂,瘦果长I. 5 2. Omm,黑色,被毛,具5棱,被腺体,冠毛有32 38 (-40)条刺毛组成,白色,长2 3.5(-4) mm。薇甘菊及具有无性繁殖及产生种子的有性繁殖能力皆强的特色,其蔓茎的每个节除了可长出新芽之外,节及节之间都能长出不定根,一天可生增长达24厘米,单株薇甘菊可在数个月之内覆盖约25平方米面积植物,有“一分钟一英里(Mile-a-minute weed) ”之称,这是其难以彻底铲除的主要原因。其种子钿黑色,1,000粒仅约重I公克,顶端有冠毛,可随风和水面传播,每平方米可产约17万粒种子。薇甘菊有向光性,攀上树木就会缠绕全株植物,使寄主植物光合作用受到破坏致死,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严重侵害。在我国,薇甘菊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对当地6 Sm以下的几乎所有树种,尤其对一些较小的林木危害最为严重。危害严重的乔木树种有红树、血桐、紫薇、山牡荆、小叶榕;灌木树种有马缨丹、酸藤果、白花酸藤果、梅叶冬青、盐肤木、叶下珠、红背桂等;灌木植物有桃金娘、四季柑、华山矾、地桃花、狗芽花等;乔木树种有龙眼、人心果、刺柏、苦楝、番石榴、朴树、荔枝薇甘菊、九里香、铁冬青、黄樟、樟树、乌桕。由于薇甘菊自身的特点,目前市场上没有与农田杂草一样高效的薇甘菊专业防治药剂,在化学防治领域,18%的2,4-滴微乳剂药后12小时具有一定的速效效果,25-40天起二次慢性药效使薇甘菊死亡,枝茎及种子难以萌生,对禾本和不含萜烯类和精油类成分杂草安全,有灭薇保草,修复生态效果;但对阔叶植物如芭蕉、芋类、瓜类等有严重药害至死。不能作一般除草剂使用,但其灭除薇甘菊机理尚未完全了解,药后的短时间内下小雨有增效作用。“草坝王”(中文通用名苯达松,英文通用名=Bentazon)和“毒莠定”(中文通用名安氯卩比唳酸,英文通用名Picloram)处理薇甘菊种子具有较好的效果,使用药剂浓度为O. 4%的“草坝王”、O. 2%的“毒莠定”;使用70%甲嘧磺隆(Sulfometuron Methyl),用水稀释2500倍喷施即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田野菟丝子能寄生并致死薇甘菊,使薇甘菊的覆盖度由75 % 95 %降低至18^-25%,较好地控制薇甘菊的危害,且不会对样地内其他植物如重要的果树,粮食作物,蔬菜及其他园林绿化植物造成伤害(《绿色香港-生态欣赏与认识》,252-254页,ISBN 962-8884-44-1) 此外,还有利用紫红短须螨控制薇甘菊的,通过接种紫红短须蜡的卵,3个月后可使薇甘菊的藤叶成片黄化卷曲,6个月薇甘菊的茎叶黄化,边缘不整齐,横向较窄,随着时间的推移,薇甘菊逐渐枯死;绣线菊蚜却对薇甘菊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牛、羊、鸡、鸭、鹅、狗都喜欢吃薇甘菊,如家里刚好有足够 的土地,薇甘菊就是这些动物的食物来源之一。二氯吡啶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激素,它的化学结构和许多天然的植物生长激素类似,但在植物的组织内具有更好的持久性;它主要通过植物的根和叶进行吸收然后在植物体内传导,其传导性较强,对杂草施药后,它被植物的叶片或根部吸收,在植物体中上下移动并迅速传导到整个植株。低浓度的氨氯吡啶酸能够刺激植物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胞分裂的失控和无序生长,最后导致管束被破坏;高浓度的氨氯吡啶酸则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氨氯卩比唳酸,化学名为4_氨基-3,5,6- 二氯卩比唳-2-羧酸,商品名为4-amino_3,5,6-trichloro picolinic acid,CAS号为1918-02-1,原药是一种白色粉末,俗称毒赛定,属于激素型除草剂,可被植物叶片、根和茎部吸收传导,能够快速向生长点传导,引起植物上部畸形、枯萎、脱叶、坏死,木质部导管受堵变色,最终导致死亡,作用机制是抑制线粒体系统呼吸作用、核酸代谢,半衰期1-12个月,高温高湿衰解快。为了寻找更加有效的防除药剂,本专利技术根据薇甘菊生长的特点,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苯氧羧酸类化合物与吡啶类除草剂组合对其进行防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优异效果和增效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新的苯氧羧酸植物生长调节剂2,4_D酸、2,4-D 丁酯、2,4-D钠盐、2,4-D乙醇胺盐、2,4_D异丙胺盐与二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丁酯、二氯吡啶酸钠盐、二氯吡啶酸乙醇胺盐、二氯吡啶酸异丙胺盐或氨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丁酯、氨氯吡啶酸钠盐、氨氯吡啶酸乙醇胺盐和氨氯吡啶酸异丙胺盐的组合物,提供这类组合物控制或防治农业、林业、草原以及园艺植物中杂草薇甘菊的活性及其测定方法,同时提供这类组合物在农业领域、林业领域、草原领域以及园艺领域的中应用。其结构通式为权利要求1.一种防控外来入侵恶性植物薇甘菊的除草剂组合物,其中含有效成分A和B或A和C,其中A为选自2,4-0酸、2,4-0丁酯、2,4-0钠盐、2,4-0乙醇胺盐、2,4-D异丙胺盐中的任何一种为选自二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丁酯、二氯吡啶酸钠盐、二氯吡啶酸乙醇胺盐、二氯吡啶酸异丙胺盐中的任何一种;C为选自氨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丁酯、氨氯吡啶酸钠盐、氨氯吡啶酸乙醇胺盐和氨氯吡啶酸异丙胺盐中的任何一种。2.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控外来入侵恶性植物薇甘菊的除草剂组合物,其中除草剂A和B的重量百分比A B通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控外来入侵恶性植物薇甘菊的除草剂组合物,其中含有效成分A和B或A和C,其中:A为选自2,4?D酸、2,4?D丁酯、2,4?D钠盐、2,4?D乙醇胺盐、2,4?D异丙胺盐中的任何一种;B为选自二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丁酯、二氯吡啶酸钠盐、二氯吡啶酸乙醇胺盐、二氯吡啶酸异丙胺盐中的任何一种;C为选自氨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丁酯、氨氯吡啶酸钠盐、氨氯吡啶酸乙醇胺盐和氨氯吡啶酸异丙胺盐中的任何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细平陈晓燕梁小文周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