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保护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0474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保护结构,其包括:一保护单元及一连接单元。保护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保护框体及至少一第二保护框体,其中手持式电子装置被放置在第一保护框体与第二保护框体之间。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保护框体与第二保护框体之间的连接件,其中第一保护框体与第二保护框体皆通过连接件以定位在手持式电子装置上。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保护结构可通过“上述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保护框体与第二保护框体之间的连接件”的设计,以使得第一保护框体与第二保护框体皆可通过连接件以定位在手持式电子装置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保护结构,尤指一种用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手持式电子装置,如手机、媒体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等越来越朝向薄型化发展。在使用过程中,若手持式电子装置与外界物体发生碰撞或摩擦时,手持式电子装置将会受到损伤。因此,各类用于防护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体与保护套因应而生。然而,传统用于保护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体需要配合额外的工具来进行螺丝的锁固,因此增加了使 用者在使用上的不便性。故,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以克服传统用于保护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体在使用上的不便性,已成为该项事业人士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保护结构,以克服传统用于保护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体在使用上的不便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保护结构,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具有一前表面、一对应于所述前表面的后表面、一位于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后表面之间的围绕侧表面、一连接于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围绕侧表面之间的前围绕边缘、及一连接于所述后表面与所述围绕侧表面之间的后围绕边缘,其中所述保护结构包括一保护单元,其包括至少一对应于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所述前围绕边缘的第一保护框体及至少一对应于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所述后围绕边缘的第二保护框体,其中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被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与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之间,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一上卡扣结构,且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两个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上卡扣结构的第二上卡扣结构;以及一连接单元,其包括至少一可滑动地设置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与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之间的连接件,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与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皆通过至少一所述连接件以分别定位在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所述前围绕边缘与所述后围绕边缘上,且至少一所述连接件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上卡扣结构相互卡固配合的第一前卡扣结构及至少两个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上卡扣结构相互卡固配合的第一后卡扣结构。其中,所述保护单元包括至少一设置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的内边缘与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所述前围绕边缘之间的第一围绕状缓冲垫及至少一设置于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的内边缘与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所述后围绕边缘之间的第二围绕状缓冲垫,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通过至少一所述第一围绕状缓冲垫的设置,而与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分隔一预定距离,且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通过至少一所述第二围绕状缓冲垫的设置,而与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分隔一预定距离。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上卡扣结构为一第--扣块,且每一个所述第一前卡扣结构为一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卡扣块的前卡扣槽,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上卡扣结构为一第二卡扣块,且每一个所述第一后卡扣结构为一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卡扣块的后卡扣槽。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一下卡扣结构,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两个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下卡扣结构的第二下卡扣结构,且至少一所述连接件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下卡扣结构相互卡固配合的第二前卡扣结构及 至少两个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下卡扣结构相互卡固配合的第二后卡扣结构。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上卡扣结构分别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的两相反侧端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上卡扣结构分别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的两相反侧端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下卡扣结构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的底端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下卡扣结构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的底端上。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凹槽,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凹槽,且至少一所述连接件具有至少两个分别定位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内的前定位凸块及至少两个分别定位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凹槽内的后定位凸块。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左侧滑轨及至少一第一右侧滑轨,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一对应于至少一所述第一左侧滑轨的第二左侧滑轨及至少一对应于至少一所述第一右侧滑轨的第二右侧滑轨,且至少一所述连接件具有至少一同时收容至少一所述第一左侧滑轨与至少一所述第二左侧滑轨的左侧滑槽及至少一同时收容至少一所述第一右侧滑轨与至少一所述第二右侧滑轨的右侧滑槽。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左侧滑轨与至少一所述第二左侧滑轨彼此接触,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右侧滑轨与至少一所述第二右侧滑轨彼此接触。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一第一辅助卡扣结构,且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一与至少一所述第一辅助卡扣结构相互卡固配合的第二辅助卡扣结构。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辅助卡扣结构设置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的顶部上,至少一所述第二辅助卡扣结构设置于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的顶部上,且至少一所述连接件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的底部与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的底部之间。其中,所述保护单元包括至少一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的顶部与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的顶部之间的枢接结构,且至少一所述连接件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的底部与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的底部之间。其中,至少一所述连接件呈现一 U字形外观,且至少一所述连接件的底端具有至少一用于裸露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底部的贯穿开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保护结构,其包括一保护单元,其包括至少一第一保护框体及至少一第二保护框体,其中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被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与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之间;以及一连接单元,其包括至少一可滑动地设置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与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之间的连接件,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与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皆通过至少一所述连接件以定位在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上。其中,所述保护单元包括至少一设置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的内边缘与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前围绕边缘之间的第一围绕状缓冲垫及至少一设置于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的内边缘与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后围绕边缘之间的第二围绕状缓冲垫,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通过至少一所述第一围绕状缓冲垫的设置,而与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分隔一预定距离,且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通过至少一所述第二围绕状缓冲垫的设置,而与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分隔一预定距离。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一上卡扣结构,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两个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上卡扣结构的第二上卡扣结构,且至少一所述连接件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上卡扣结构相互卡固配合的第一前卡扣结构及至少两个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上卡扣结构相互卡固配合的第一后卡扣结构。 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一下卡扣结构,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两个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下卡扣结构的第二下卡扣结构,且至少一所述连接件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下卡扣结构相互卡固配合的第二前卡扣结构及至少两个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下卡扣结构相互卡固配合的第二后卡扣结构。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凹槽,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凹槽,且至少一所述连接件具有至少两个分别定位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具有一前表面、一对应于所述前表面的后表面、一位于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后表面之间的围绕侧表面、一连接于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围绕侧表面之间的前围绕边缘、及一连接于所述后表面与所述围绕侧表面之间的后围绕边缘,其中所述保护结构包括:一保护单元,其包括至少一对应于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所述前围绕边缘的第一保护框体及至少一对应于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所述后围绕边缘的第二保护框体,其中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被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与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之间,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一上卡扣结构,且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具有至少两个分别对应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上卡扣结构的第二上卡扣结构;以及一连接单元,其包括至少一可滑动地设置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与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之间的连接件,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保护框体与至少一所述第二保护框体皆通过至少一所述连接件以分别定位在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所述前围绕边缘与所述后围绕边缘上,且至少一所述连接件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上卡扣结构相互卡固配合的第一前卡扣结构及至少两个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上卡扣结构相互卡固配合的第一后卡扣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书豪饶治苇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