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4251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23:20
一种马达,包含一个基座、一个轴管内装组件、一个定子及一个转子,该基座设有一个轴管,该轴管内装组件结合于该轴管内,该定子结合于该轴管的外部,该转子设有一个中心轴以可转动地结合于该轴管内装组件;其中,该轴管具有相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组接段及一个第二组接段,该第一组接段及第二组接段的内径不同,以于该第一组接段及第二组接段的连接处形成一个抵靠部,该轴管内装组件包含有数个轴承,该数个轴承中至少有一个轴承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两个弧形部,该至少两个弧形部位于不同的轴向高度上,该至少两个弧形部的其中一个弧形部紧配结合在该第一组接段的内周面,该至少两个弧形部的另一个弧形部抵接于该抵靠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马达,尤其是一种易于调整轴承同心度的马达。
技术介绍
部分现有的马达其基座的轴管中组设有数个轴承,以供该马达的转子的旋转轴穿置结合;其中,若各该轴承在该轴管中形成偏位而同心度不佳,则该马达运作时,该旋转轴与轴承之间易产生碰撞及摩擦的情况,从而产生明显的异音或噪音,甚至因摩擦接触造成该马达的温度上升,以致降低周围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因此,组装该现有的马达时,需特别留意调校各该轴承的同心度,不仅费时费力,更是提高了组装的成本。为改善前述现有的马达因各轴承同心度不佳所衍生的问题,请参照图I所示,如中国台湾第M326974号“自调同心度的对位轴承”专利案,其揭示一种能够自动调校同心度的对位轴承9,包含一承载基座91、一固定体92及一轴承93。该承载基座91具有一呈弧曲状的承载面911,该承载基座另设有一通孔912 ;该固定体92结合于该承载基座91上方,该固定体92具有一呈弧曲状的抵持面921,该固定体92另设有一与该通孔912相对应的贯穿孔922 ;该轴承93概呈球状并设有一中心孔931,该轴承93设于该承载基座91与固定体92之间,该轴承93的底缘及顶缘分别抵接于该承载面911及抵持面921。据此结构,在以一旋转轴A贯穿该固定体92的贯穿孔922、该轴承93的中心孔931及该承载基座91的通孔912的过程中,若该轴承93与该旋转轴A之间为非同轴心的情况,该旋转轴A将触碰该轴承93的中心孔931内侧壁,产生推挤的作用力,以推动该轴承93在该承载面911及抵持面921上作微调的转动滑移,直至该轴承93与旋转轴A达同轴心的状态,该旋转轴A即不再触碰该中心孔931的内侧壁,故该轴承93可停止转动,进而达到该轴承93自动微调对位同心度的目的,以解决因干涉组装及配合同心度不佳而衍生相关的异音、磨损与温升等问题。然而,于实际应用时,需依据需求在马达的轴管中塞置预设数量的对位轴承9,而各该对位轴承9又包含一承载基座91、一固定体92及一轴承93,因此需组装定位在该轴管中的构件繁多,反而衍生组装不易的问题。再者,各该对位轴承9中的轴承93虽可自动微调对位同心度,但该承载基座91及固定体92对接时,也需留意该承载基座91的通孔912与该固定体92的贯穿孔922的对位同心度,甚至是任二相邻对位轴承9的通孔912与贯穿孔922的对位同心度,方可确保该旋转轴A能贯穿通过各该对位轴承9,以完成该马达的转子与轴管的组装,故该现有马达的组装成本并无法因该轴承93可自动微调对位同心度而降低。另,即便是直接将该轴管作为该对位轴承9的承载基座91,各该轴承93仍需搭配设置一固定体92,方可通过该固定体92的抵靠接触,防止该轴承93与该旋转轴A产生同步旋转的情况,及防止该轴承93松动或从该轴管中脱出,因此组装时仍免除不了需特别注意使任二相邻轴承93所配置的固定体92的贯穿孔922呈现同轴心状态,以及构件繁多所衍生的组装不易问题;是以,现有的马达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马达,其结构简易而易于组装,同时还可易于微调轴承之间的对位同心度。为达到前述目的,本技术所运用的
技术实现思路
包含有一种马达,其包含一个基座,设有一个轴管;一个轴管内装组件,结合于该轴管内;一个定子,结合于该轴管的外部;及一个转子,设有一个中心轴,该中心轴能够转动地结合于该轴管内装组件;其中,该轴管具有相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组接段及一个第二组接段,该第一组接段及第二组接段的内径不同,以于该第一组接段及第二组接段的连接处形成一个抵靠部,该轴管内装组件包含有数个轴承,该数个轴承中至少有一个轴承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两个弧形部,该至少两个弧形部位于不同的轴向高度上,该至少两个弧形部的其中一个弧形部紧配结合在该第一组接段的内周面,该至少两个弧形部的另一个弧形部抵接于该抵靠部。其中,该第一组接段的内径大于该第二组接段的内径。其中,与该轴管接触的该两个弧形部的弧度相同。其中,与该轴管接触的该两个弧形部之间具有一个连接部,该连接部呈弧形,且该连接部与该两个弧形部的弧度相同。其中,该抵靠部向该第二组接段凹设有数个缺槽;或是该抵靠部向该第一组接段凸设有数个凸块。本技术的马达,是直接将具有弧形部的轴承通过紧配结合的方式组装定位在基座的轴管内,即可使该轴承通过其弧形部而在受力时相对于该轴管产生转动滑移,以易于微调各轴承之间的对位同心度,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对位轴承,本技术需组装定位在该轴管中的构件可大幅地减少,组装时也不必如现有的对位轴承需留意其承载基座的通孔与该固定体的贯穿孔的对位同心度,甚至是任二相邻对位轴承的通孔和/或贯穿孔之间的对位同心度,故本技术具有易于组装的功效,可降低该马达的组装成本,同时还能提升组装该马达的效率。附图说明图I :现有的对位轴承的实施示意图。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分解剖视图。图4: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图5: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图6: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剖视图。图7: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中〔本技术〕I基座 11轴管组接段CN 202772712 U说明书3/5 页11a’第一组接段Ilb第二组接段111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13第一抵靠部114第二抵靠部115凸块2轴管内装组件21轴承21a自润轴承21b滚珠轴承211弧形部212连接部22扣持片3定子4转子41中心轴411扣槽 Θ轴心倾角。〔现有技术〕9对位轴承91承载基座911承载面912通孔92固定体921抵持面922贯穿孔93轴承 931中心孔A旋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2,其揭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马达,在本实施例中,该马达可包含一基座I、一轴管内装组件2、一定子3及一转子4,该基座I可供该轴管内装组件2及定子3结合,该转子4可旋转地结合该基座1,该定子3用以驱动该转子4旋转动作。该基座I设有一呈中空状的轴管11,该轴管11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开口 111及一第二开口 112 ;参照图2的图式方向,该第一开口 111位于该轴管11的顶部,该第二开口 112位于该轴管11的底部。此外,该轴管11具有相连接的至少一第一组接段Ila及一第二组接段11b,该第一组接段Ila及第二组接段Ilb的内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可选择使该轴管11具有二第一组接段lla、lla’,该二第一组接段lla、lla’分别设于该第二组接段Ilb的二端,该第一组接段Ila邻接该轴管11的第一开口 111,该第一组接段11a’邻接该轴管11的第二开口112。该二第一组接段lla、lla’的内径可以相同或不同,且该二第一组接段lla、lla’的内径较佳的大于该第二组接段Ilb的内径,据以在该第一组接段Ila与第二组接段Ilb的连接处形成一第一抵靠部113,以及在该第二组接段Ilb与第一组接段11a’的连接处形成一第二抵靠部114。该轴管内装组件2为各种能够装设于该轴管11内部且提供不同功能的相关构件(如轴承、耐磨片、扣持片或定位环等,其中至少包含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基座,设有一个轴管;一个轴管内装组件,结合于该轴管内;一个定子,结合于该轴管的外部;及一个转子,设有一个中心轴,该中心轴能够转动地结合于该轴管内装组件;其中,该轴管具有相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组接段及一个第二组接段,该第一组接段及第二组接段的内径不同,以于该第一组接段及第二组接段的连接处形成一个抵靠部,该轴管内装组件包含有数个轴承,该数个轴承中至少有一个轴承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两个弧形部,该至少两个弧形部位于不同的轴向高度上,该至少两个弧形部的其中一个弧形部紧配结合在该第一组接段的内周面,该至少两个弧形部的另一个弧形部抵接于该抵靠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陈振秀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建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