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1541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30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具有定子、配线台以及至少局部地覆盖定子和配线台的树脂部。配线台具有大致板状的配线台主体和引出部。引出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露出于树脂部的外侧。引线穿过设置于引出部的引导部与配线台主体上的连接部连接。在配线台主体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中的配置有连接部的面设置有第一台阶部。第一台阶部位于连接部与引出部之间。因此,借助第一台阶部,水滴从引出部进入连接部的进入路径变长。因此,即使水滴从引出部与树脂部的边界进入了,也能够抑制该水滴到达连接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一种具有在内部埋入有定子的树脂制的机壳,并在该机壳的内侧配置有转子的所谓的模制马达。模制马达的定子的防水性、马达驱动时的防振性以及防音性优异。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1984-148542号公报和日本公开专利1999-275793号公报中记载了以往的模制马达。日本公开专利1984-148542号公报中的模制马达具有将卷绕于定子铁芯的绕组与引出线的连接部绝缘固定的合成树脂制的引出衬套。并且,该引出衬套和定子铁芯被热固性树脂模制(参照权利要求书、图3等)。另一方面,日本公开专利1999-275793号公报的电动机具有如下结构(参照0012-0014段,图1等):通过引线固定板和引线按压部夹持与外部连接的引线,然后进行模制。但是,在这些文献的结构中,存在水滴从保持引线的部件与模制树脂的边界的微小间隙进入模制树脂的内部的担忧。并且,在模制树脂的内部存在将引线的端部电连接的连接部。若进入了模制树脂的内部的水滴到达该连接部,则可能成为马达故障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结构:在模制马达中,即使水滴从保持引线的部件与模制树脂的边界进入了,也能够抑制该水滴到达连接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一技术是一种马达,其具有:环状的定子,其包围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围;转子,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配线台,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上方;引线,其被所述配线台保持;以及树脂部,其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定子以及所述配线台,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配线台具有:板状的配线台主体,其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引线的端部连接;引出部,所述引出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露出于所述树脂部的外侧,且所述引出部具有供所述引线穿过的引导部;以及第一台阶部,其设置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中的配置有所述连接部的面上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引出部之间。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引线从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台阶部的背面侧到达所述引出部。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配线台主体在端部具有第一缺口,所述引线从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缺口以及所述第一台阶部的背面侧到达所述引出部。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配线台主体在径向内侧的端部具有所述第一缺口。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台阶部为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配置有所述连接部的面突出的壁部。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台阶部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连续至径向外侧的端部。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配置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上表面。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马达还具有与所述定子的线圈电连接的连接引脚,所述配线台主体具有供所述连接引脚沿轴向贯通的引脚用孔,在配置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上表面的所述连接部处,所述连接引脚与所述引线的端部电连接,所述配线台主体的下表面具有设置于所述连接引脚的周围的第二台阶部。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台阶部避开所述连接部配置。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树脂部具有从表面朝向所述配线台主体延伸的树脂孔,所述配线台主体还具有设置于所述树脂孔的周围的第三台阶部。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台阶部以及所述第三台阶部包括同一台阶部。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配线台主体与所述引出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缺口。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配线台具有一体的部件,所述一体的部件包括:所述配线台主体;以及所述引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配线台主体与所述引出部在径向上隔着间隔配置,在所述配线台主体与所述引出部之间存在所述树脂部。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引出部具有周向宽度或者轴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增大或者减小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所述树脂部的外侧。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倾斜部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增大。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引出部具有从周向的端面突出的突出部。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配线台主体在与所述引出部在径向上对置的位置具有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第三缺口,从轴向观察时,所述引线位于所述第三缺口的周向宽度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配线台主体具有:探出部,其朝向所述第三缺口的内部突出;以及第一嵌合部,其从所述探出部朝向下方延伸,所述定子具有与所述第一嵌合部嵌合的第二嵌合部。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引出部具有:上侧引出部,其具有作为下表面的第一对合面;以及下侧引出部,其配置于所述上侧引出部的下方,且所述下侧引出部具有作为上表面的第二对合面,所述第一对合面与所述第二对合面接触或者隔着微小的间隙在轴向上对置,所述上侧引出部以及所述下侧引出部中的一方具有沿轴向朝向所述上侧引出部以及所述下侧引出部中的另一方侧延伸的钩部,所述上侧引出部以及所述下侧引出部中的另一方具有供所述钩部钩住的钩承接部。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引出部还具有连接所述上侧引出部与所述下侧引出部的连结部,所述上侧引出部、所述下侧引出部以及所述连结部是一体的部件。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引出部具有从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突出的凸部或者从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凹陷的凹部。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凸部或者所述凹部的表面被所述树脂部覆盖。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借助第一台阶部,水滴从引出部进入连接部的进入路径变长。由此,能够抑制水滴进入连接部。【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纵剖视图。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纵剖视图。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的俯视图。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的仰视图。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的俯视图。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的仰视图。图9是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的上表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10是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台的下表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的局部立体图。图12是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以及配线台的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局部立体图。图13是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以及配线台的径向内侧观察到的局部立体图。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出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配线台的局部剖视图。图16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引出部的侧视图。图17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引出部的侧视图。图1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配线台的俯视图。图19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将沿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作“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定子将配线台侧作为上侧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但是,不意图通过该上下方向的定义限定本技术所涉及的马达在制造时以及使用时的朝向。〈1.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其具有:环状的定子,其包围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围;转子,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配线台,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上方;引线,其被所述配线台保持;以及树脂部,其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定子以及所述配线台,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配线台具有:板状的配线台主体,其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引线的端部连接;引出部,所述引出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露出于所述树脂部的外侧,且所述引出部具有供所述引线穿过的引导部;以及第一台阶部,其设置于所述配线台主体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中的配置有所述连接部的面上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引出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胜史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