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应力分析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3230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结构应力分析模型,解决了目前对框架结构进行结构设计、应力分析等缺乏实验模型的不足;该模型包括若干杆件及若干节点连接件,其中的节点连接件,或由相交于一点且相互垂直的实心柱体组成,或是以上述结构的节点连接件为基体,在其中任意两实心柱体所在平面上,另设从同一交点出发的斜柱体,该斜柱体与两实心柱体间夹角均为45°,实心柱体或斜柱体的末端卡口为圆形、方形、T型或工字型;上述杆件与连接件采用插接辅以螺栓定位的方式,实现连接件与杆件之间的固结或铰接。该模型具有结构样式可任意组合、力学边界多种、测试方案多样、组桥形式多变,结构紧凑小巧、操作使用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力学中对框架结构进行应力分析的模型。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框架结构、桁架结构具有独特的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减轻结构自重和增大刚度的优点以及相贯节点的研究日益成熟,因而被大量的运用到工程实践中,适用于较大跨度的承重结构和高耸结构,如井架、屋盖、桥梁等。因此,近年的大学生结构创新设计竞赛的赛题也多以框架结构、桁架结构为主,学生运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知识进行结构的设计、制作、试验,从而获得轻质高强的作品;然而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由于制作材料多以纸张、桐木或竹皮为主,因材料自身特性,学生在加载过程中不易进行电测试验,因而不能得到实际的力学数据,且结构模型容易破坏,一旦加载失败或对结构部分构件进行优化设计,只能重新制作,限于手工工艺,模型的制作周期较长,因此学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制作、试验,从而通过结构的试验品性进行结构设计优化。结构设计竞赛主要考察学生的力学分析能力与创新设计能力,力学实验分析主要任务是根据力学原理研究在外力和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结构的组成规律。目前力学分析主要研究对象为梁、柱等杆件结构,杆件结构由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框架结构应力分析模型,包括若干杆件及若干节点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工字形或T形,在杆件的特征部位粘贴有电阻应变片;所述节点连接件,或由相交于一点且相互垂直的实心柱体组成,或是以上述结构的节点连接件为基体,在其中任意两实心柱体所在平面上,另设从同一交点出发的斜柱体,该斜柱体与两实心柱体间夹角均为45°,其中的实心柱体或斜柱体采用圆柱或方柱,柱体的末端卡口为圆形、方形、T型或工字型;上述节点连接件与杆件端部均设有螺栓孔,其中杆件上的螺栓孔为通孔,连接件上的螺栓孔设有丝扣,杆件与连接件采用插接辅以螺栓定位的方式,实现连接件与杆件之间的固结或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治淼齐林宇冯戈邹鸿孙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