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直升机捕捉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0185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直升机捕捉网装置。包括无人直升机(1)、网弹捕获器(2)、捕获器发射机构(3)、火药发射装置(4),捕获器发射机构由一封闭端固定座(5)、一中心管道(10)和U形导管(11)构成;火药发射装置由点火底座(4-1)、导线孔(4-2)、发热丝(4-3)导线对(4-4)及火药体(4-5)组成;网弹捕获器由捕捉网(6)、多个发射筒体(7)、网筒(8)、网绳连接环(12)、发射弹头(13)及网绳(14)构造;网筒(8)设置为圆锥状构造,多个发射筒体(7)是沿网筒(8)的圆锥面呈轴向放射状设置,中心管道(10)和U形导管(11)配合连接导通多个发射筒体(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遥控操作简便、网具投射速度快、不用人机临近捕捉目标、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伤害性捕捉
,特别是一种采用无人直升机方式投射捕捉网来捕获运动目标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抓捕逃窜罪犯、捕集野生或驯养的动物和珍稀鸟类时,有多种已知的投射捕捉网器具,而现有的捕捉器具主要有专门警用空包弹发射的捕捉网装置、有使用压缩气体投射的气动式捕捉网具、有用火药通过燃烧聚能发射的捕捉网抛射器,上述捕捉网装置较好地解决了在短时间、有限空间条件下迅速、有效地捕捉目标,对目标不 会造成非致命性伤害。但上述类型的产品存在着一个共性的基本缺点,即都必须采用人机临近目标捕捉,网面展开有效作用范围小,投射作用距离短,不易达到抓捕目的,或造成伤害,且结构复杂,展开部件不可靠,还有的捕捉网装置体积较大、重量重、功能单一、不便携带,不适用于远距离捕捉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改善并提高捕捉网展开部件的可靠性,并能够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实施远距离单个或群体运动目标的安全捕捉,但又不伤害其捕捉目标。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可以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一种无人直升机捕捉网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一具有空投发射捕捉网装置的无人直升机,一用于捕捉单个或群体目标的网弹捕获器,一捕获器发射机构,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无人直升机与所述网弹捕获器,该捕获器发射机构可以通过无线遥控电点火发射,一用于产生动力源的火药发射装置,该火药发射装置位于捕获器发射机构内腔底部中心。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网弹捕获器包括一具有高性能纤维捕捉网,多个发射筒体,用于捕捉网折叠放置的网筒、置有网绳连接环并与所述发射筒体下端匹配连接的发射弹头、连接于所述捕捉网与所述网绳连接环的网绳,该网弹捕获器旋装于捕获器发射机构下部活动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捕获器发射机构包括固定于无人直升机机身底部的一封闭端固定座、一用于放置火药爆炸的火药室、一中心管道及U形导管。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火药发射装置包括一点火底座、一穿设捕捉器发射机构与点火底座的导线孔、一具有电发点火的发热丝、一穿设于导线孔并连接其发热丝端的导线对、一用于爆炸燃烧释放动能的火药体,该火药体位于点火底座与中心导管之间相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网筒设置为圆锥状构造,圆锥角为53. 5° 63. 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发射筒体是沿网筒的圆锥面依次轴向呈放射状均布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发射筒体与所述中心管道通过U形导管配合联接相通。本技术的无人直升机捕捉网装置,其具有的优点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捕捉网装置不需要人机临近目标捕捉,只要远距离通过飞控跟踪目标,接近目标时无线遥控点火发射装置投射网弹捕获器,网具瞬间从空中抛撒展开罩住制服目标,且作用距离远,安全可靠,设计时,网弹捕获器圆锥角为53.5° 63. 5°,空地垂直有效距离高达30米,捕捉网采用高性能的纤维网,质量轻,折叠网幅小,张网展开面积大,可达10-15m2,在网口部周边布置有6-10个发射弹头依次对应套装入网筒圆锥面上呈轴向放射状分布的6-10个发射筒体端口内腔连接,并在每个发射弹头的上部设有连接环,网绳串接网口部并穿过连接环,避免网绳相互缠绕,以保证捕捉网展开迅速可靠。本技术由于采用安全火药爆炸燃烧产生能量聚变成高压冲击力做动力源和无线遥控电发点火方式,并采用无人直升机实时跟踪回传录像,可以远距离跟踪观察正在运动中的逃犯目标或生物目标,并择机操作实施捕捉或捕集,保证了执行捕捉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了捕捉人员对目标的惊扰,保证有效捕捉,不会对目标造成身体伤害。本实用新·型特别适于地势平坦、植被稀少、视野开阔,人不易接近野生动物的捕捉,同时也可满足特定环境下,警务人员在执行警卫、看押、看守及处理突发事件任务时,为防逃、制逃、捕捉逃窜罪犯,在有限空间条件下,能迅速有效地制服单个或群体犯罪嫌疑人或闹事者,控制事态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网弹捕获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沿图I中的B-B线剖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I-图4中,I-无人直升机、2-网弹捕获器、3-捕获器发射机构、4-火药发射装置、5-封闭端固定座、6-捕捉网、7-发射筒体、8-网筒、9-火药室、10-中心管道、Il-U形导管、12-网绳连接环、13-发射弹头、14-网绳、4-1-点火底座、4-2-导线孔、4_3_发热丝、4-4-导线对、4-5火药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虽然本技术结合较佳实施例进行描述,但应知道,并不表示本技术限制在所述实施例中。相反,本技术将涵盖可包含在有附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直升机捕捉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具有空投发射捕捉网装置的无人直升机(1),一用于捕捉单个或群体目标的网弹捕获器(2),一捕获器发射机构(3),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无人直升机与所述网弹捕获器,该捕获器发射机构可以通过无线遥控电点火发射,一用于产生动力源的火药发射装置(4),该火药发射装置位于捕获器发射机构内腔底部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书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替换物、改进型和等同物。图I、图2、图3、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应知道,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其它防卫非杀伤性捕捉网装置。这种无人直升机捕捉网装置(参见图2和图3),主要由网弹捕获器2与捕获器发射机构3及火药发射装置4组成捕捉网装置总成。网弹捕获器2通过捕获器发射机构3由螺栓与无人直升机机身底部固定联接,该网弹捕获器2与捕获器发射机构3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火药发射装置位于捕获器发射机构内腔中心固定联接。本实施方式中,更优地,网弹捕获器2组成如下捕捉网6折叠安放在网筒8内腔,该网筒8呈圆锥状构造设置,其圆锥角为53. 5° 63.5°,6个或6个以上发射筒体7沿网筒8的圆锥面依次轴向呈放射状均布固定连接,与发射筒体7相匹配的6个或6个以上发射弹头13,通过其上部凹凸形状构造的插入端头套装扣接于发射筒体下端内腔,发射弹头13上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用于网绳14穿于串连接的网绳连接环12,网绳14通过网绳连接环12与捕捉网6 口部串联接,以避免网绳互相缠绕,能够保证捕捉网6的网口向下全部展开呈半球面状网罩抛投网住被捕捉目标,该网弹捕获器旋装于捕获器发射机构3下部活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更优地,捕捉器发射机构3由顶部的封闭端固定座5、用于放置火药爆炸的火药室9、与火药室9旋合连接具有导向分流高压冲击动能的中心管道10、连接中心管道10与发射筒体7的U形导管11组成,该U形导管11呈放射状与网筒8锥面上的发射筒体对应设置,可使火药室9内通过爆炸燃烧所释放的高压冲击动能导流进入到发射筒体7内腔,从而冲击推动置于其下端口部的发射弹头射出。本实施方式中,更优地,所述火药发射装置4由点火底座4-1、导线孔4-2、发热丝 4-3、导线对4-4及火药体4-5构造组成,其中,火药体4-5内置于火药室9上部中央,火药体4-5上端连接点火底座4-1下端面、并与内置于点火底座的发热丝4-3接触连接,导线对4-4穿设于导线孔4-2与发热丝4-3连接导通;该发热丝4-3为钨丝、用于点火引燃起爆药;该火药体为药柱构造。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无人直升机I携带捕捉网装置飞抵捕捉目标地区上空时,由地面指挥平台操纵飞控系统跟踪观察,通过无人直升机上的摄像装置实时传回的跟踪录像显示,判断地面被捕捉目标的时机和有效范围,无线遥控电发点火装置,启动装载在无人直升机I机身下方捕捉器发射机构3中的火药发射装置4,导线对4-4通过电发热丝4-3发热引燃起爆药爆炸燃烧,起爆药爆炸燃烧后串火引燃火药室9内腔的火药体4-5爆炸燃烧,火药体是采用无烟火药(即安全炸药)爆炸产生高压冲击力做动力源,这时火药室9内腔蓄聚的高压冲击动能通过中心管道10和U形导管11的配合进入到发射筒体7内腔,在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桥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航天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