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炉用原料万向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831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炉用原料万向夹具,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和紧固环,下连接件的上端呈球形状,下连接件从上至下穿过紧固环且球形状上端位于紧固环内,上连接件的下部位于紧固环内且与紧固环固定连接,上连接件的底部开有与球形状上端相配合的球形凹槽;下连接件的上部沿轴向开有轴向孔,轴向孔内设置有顶杆,下连接件上沿径向开有与轴向孔下端相通的径向孔,径向孔内设置有将顶杆顶紧在球形凹槽上的顶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有效解决采用原料棒夹持头调节原料棒对中时,需要调节各个紧固螺钉、调节过程困难、调节范围小的问题,提高了对中效率,扩大了调节范围,降低了调节难度,缩短了调节时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炉用原料万向夹具
技术介绍
采用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法制取金属单晶是一项传统的方法,从上世纪初国际上即已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国内从五十年代开始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六十年代引进了主体设备(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炉)通过“区熔堆积法”来制备如W、Mo、Ta、Nb等金属单晶。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的工作原理如图I所示,灯丝12在电子枪9的作用下发射电子,经过加速的电子同时轰击原料棒8和籽晶10,产生的热使得金属单晶在熔区11处生长形成。采用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法生长单晶时要求原料棒8、电子枪9和籽晶10的中心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加工的原因,原料棒8不可能加工的很直,所以在制取金属单晶的·过程中需根据原料棒的弯曲情况随时调节原料棒8、电子枪9和籽晶10的对中度。在实际生产中,原料棒8是通过螺钉固定在如图2所示的原料棒夹持头上,然后将该夹持头通过螺钉紧固在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炉的送料杆上。采用如图2所示的原料棒夹持头调节原料棒8对中时,需要调节夹持头上的各个紧固螺钉,使原料棒8达到对中效果,调节过程很困难,常常需要花费大约2小时;同时存在调节范围小,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束悬浮区域熔炼炉用原料万向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件(1)、下连接件(5)和紧固环(2),所述下连接件(5)的上端呈球形状,所述下连接件(5)从上至下穿过紧固环(2)且球形状上端位于紧固环(2)内,所述上连接件(1)的下部位于紧固环(2)内且与紧固环(2)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件(1)的底部开有与所述球形状上端相配合的球形凹槽(1?1);所述下连接件(5)的上部沿轴向开有轴向孔(3?1),所述轴向孔(3?1)内设置有顶杆(3),所述下连接件(5)上沿径向开有与轴向孔(3?1)下端相通的径向孔(4?1),所述径向孔(4?1)内设置有将顶杆(3)顶紧在球形凹槽(1?1)上的顶紧件(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涛李中奎胡忠武郭林江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