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物流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744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控物流小车,包括矩形小车底架。还包括纵向移动装置、横向滚动装置和可控制上述两装置正反运动的控制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置于小车底架头部的主电机、一根通过链条受主电机带动并可带动一对主动轮转动的主动轴和三根分别对称安装有一对从动轮的从动轴,横向滚动装置包括纵向平行设置于小车底架中部可受从动齿轮带动转向的滚筒、位于每两从动齿轮间中下部与该两个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和可带动中间的主动齿轮转动的副电机。采用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便捷的实现车间内产品或工件在多道工序间的运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流行业物流配送工具,特别是一种电控物流小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流技术在生产生活种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在物流运输行业车间内,由于一些货物的尺寸原因,使用叉车运输会导致资源浪费、运转成本高、运转效率低;使用手推车运输,则会导致人力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且人力运转成本高。因此,为提高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迫使企业提高其自身的效益,物流小车在车间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现行物流小车的结构过于简单,自动化程度较低,不利于以低成本的条件便捷实现产品在车间内工序中的运输。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结合从事机械领域研究工作多年的经验,对上述
的缺陷进行长期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电控物流小车,可便捷的实现车间内产品或工件在多道工序间的运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控物流小车,包括矩形小车底架。还包括纵向移动装置、横向滚动装置和可控制上述两装置正反运动的控制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置于小车底架头部的主电机、一根通过链条受主电机带动并可带动一对主动轮转动的主动轴和三根分别对称安装有一对从动轮的从动轴,上述四根动轴平行且均匀分布于小车底架下方,上述一对主动轮对称安装于主动轴上,且每个主动轮与同侧三个从动轮可置于同一条小车轨道上移动。横向滚动装置包括纵向平行设置于小车底架中部可受从动齿轮带动转向的滚筒、位于每两从动齿轮间中下部与该两个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和可带动中间的主动齿轮转动的副电机,从动齿轮置于滚筒端部,通过键与滚筒连接。进一步,所述小车底架两边纵梁上设有可对车辆行程进行定位的光电限位开关探头,与控制台相连。从而可对车辆的行程进行准确定位。进一步,所述设置于小车底架中部的横向滚动装置,为一排或两排。从而可根据工件或产品的尺寸,或者工作区域大小和工序流程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进而有利于提高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进一步,所述小车底架上固定有设有接电触点的竖杆,接电触点可与电线相连。从而更有利于驱动小车电源的安排。进一步,所述小车底架上固定有照明灯。从而更有利于物流小车工作。采用本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以下有益技术效果第一,通过电机驱动和四对滚轮实现纵向轨道运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运行稳定;第二,通过电机驱动和主从动齿轮,实现横向滚动运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运行稳定;第三,采用该技术方案,可适合于车间内产品在几道工序中进行运输,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用工成本。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的前视图,图2-2为左视图,图2-3为底视图;图3为本技术底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接电触点I、照明灯2、控制台3、主电机4、主动轮5、主动轴6、滚筒7、从动齿轮8、副电机9、主动齿轮10、小车底架11、从动轴12、光电限位开关探头1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I至图4所示,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一种电控物流小车,包括矩形小车底架11。还包括纵向移动装置、横向滚动装置和可控制上述两装置正反运动的控制台3。纵向移动装置包括置于小车底架11头部的主电机4、一根通过链条受主电机带动并可带动一对主动轮5转动的主动轴6和三根分别对称安装有一对从动轮的从动轴12,上述四根动轴平行且均匀分布于小车底架下方,上述一对主动轮对称安装于主动轴上,且每个主动轮与同侧三个从动轮可置于同一条小车轨道上移动。该物流小车由主电机提供动力,主电机将动力通过链条传点给主动轴,主动轴带动主动轮转动,整辆小车有一对主动轮及三对从动轮,可在厂区的轨道上进行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小车底架两边纵梁上设有可对车辆行程进行定位的光电限位开关探头13,与控制台相连。从而可对车辆的行程进行准确定位。横向滚动装置包括纵向平行设置于小车底架中部可受从动齿轮8带动转向的滚筒7、位于每两从动齿轮间中下部与该两个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10和可带动中间的主动齿轮转动的副电机9,从动齿轮置于滚筒端部,通过键与滚筒连接。如图4所示,上述设置于小车底架中部的横向滚动装置,为一排或两排。从而可根据工件或产品的尺寸,或者工作区域大小和工序流程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进而有利于提高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小车底架上固定有设有接电触点I的竖杆,接电触点可与电线相连。从而更有利于驱动小车电源的安排。小车底架上固定有照明灯2。从而更有利于物流小车工作。至于可控制纵向移动装置、横向滚动装置随着工作的需要做正反运动(具体来说,对于纵向移动装置即前进或倒退,对于横向滚动装置即驱动滚筒作正向或方向滚动)的控制台,虽然上述结构设计和功能选择属本专利技术人独创,但是实现上述功能的电路连接和设计,由于均为电子电路领域的常见技术,此处就不再赘述。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该物流小车有主电机提供动力,主电机的驱动电源有接电触点和电线相连,主电机将动力通过链条传点给主动轴,主动轴带动主动轮转动,正辆小车有一对主动轮及三对从动轮,可在厂区的轨道上进行运动。在车架上同时设有光电限位开关探头,可车辆的行程进行准确定位。当工厂种的工件或产品需要由一个工序流入下个工序,便可将小车开到相应的位置,将小车的滚轮区对准工件的下线点,工件进入滚轮区后,便可以从小车的一侧进入另一侧或还是从原来方向出去进入下一道工序,其方向可通过滚轮的转向控制。滚轮的转向由设置于滚轮轴端部的从动齿轮确定,并由从动齿轮提供动力,从动齿轮的动力由副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提供。主动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两个从动齿轮,而从动齿轮又可以带动与其相啮合的主动齿轮,依次方法,便可以带动整排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转动,且在转动的过程中所有从动齿轮 转动方向一致,所有主动齿轮转动方向一致且与从动齿轮转动方向相反。从动齿轮通过键与滚轮连接,使得每根滚筒按相同方向转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电机驱动和四对滚轮实现纵向轨道运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运行稳定;其次,通过电机驱动和主从动齿轮,实现横向滚动运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运行稳定;第三,采用该技术方案,可适合于车间内产品在几道工序中进行运输,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用工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控物流小车,包括矩形小车底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移动装置、横向滚动装置和可控制上述两装置正反运动的控制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置于小车底架头部的主电机、一根通过链条受主电机带动并可带动一对主动轮转动的主动轴和三根分别对称安装有一对从动轮的从动轴,上述四根动轴平行且均匀分布于小车底架下方,上述一对主动轮对称安装于主动轴上,且每个主动轮与同侧三个从动轮可置于同一条小车轨道上移动;横向滚动装置包括纵向平行设置于小车底架中部可受从动齿轮带动转向的滚筒、位于每两从动齿轮间中下部与该两个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和可带动中间的主动齿轮转动的副电机,从动齿轮置于滚筒端部,通过键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物流小车,包括矩形小车底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移动装置、横向滚动装置和可控制上述两装置正反运动的控制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置于小车底架头部的主电机、一根通过链条受主电机带动并可带动一对主动轮转动的主动轴和三根分别对称安装有一对从动轮的从动轴,上述四根动轴平行且均匀分布于小车底架下方,上述一对主动轮对称安装于主动轴上,且每个主动轮与同侧三个从动轮可置于同一条小车轨道上移动;横向滚动装置包括纵向平行设置于小车底架中部可受从动齿轮带动转向的滚筒、位于每两从动齿轮间中下部与该两个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和可带动中间的主动齿轮转动的副电机,从动齿轮置于滚筒端部,通过键与滚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永标石松泉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骆永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