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探测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6967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潜水探测器结构,包括电机、减速器、螺旋桨,由耐压筒体和两端的流线型分水端部构成密封主体,密封主体两侧对称设有由连接杆支撑的圆筒形推进仓,密封主体设有径向贯通该主体的升降推进仓,密封主体上表面设有连接母船的脐带缆连接口,各推进仓的底部对称设有支撑架。本结构的推进仓兼有浆舵合一的功能,使探测器的机动性、灵活性明显提高。升降推进仓的设置大大增加了探测器水下探测的纵深范围和调整能力,在母船指令控制下,与浆舵合一的推进装置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探测器对复杂水下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可以扩大探测器的使用范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便于控制和尤其适用于超小型潜水探测器应用的突出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智能机器人,特别是涉及有缆遥控的潜水探测器结构
技术介绍
公告号CN2758195的技术《一种水下机器人结构》公开一种可重组及灵活配置机载设备的水下机器人结构,具体为模块化结构,其外形呈流线形,引流模块位于流线形最前端,推进器模块位于流线形尾部,引流模块与推进器模块之间具有中间过渡部分,中间过渡部分包括标准负载舱、航向调整模块,其中标准负载舱与航向调整模块为模块化组合结构,位于引流模块和推进器模块之间,构成完整的水下机器人。上述水下机器人结构虽然具有随意调配各模块的布置形式及增减模块的数量的特点,但存在以下缺陷;机器人的水深位置只依靠标准负载舱决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机器人水下探测的纵深范围,分设的推进器模块和航向调整模块使机器人难于获得准确、迅速的水下定位,其机动性、灵活性较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水下机器人结构存在的所述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潜水探测器结构。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水下机器人结构存在的所述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结构包括电机、减速器、螺旋桨,其特征在于耐压筒体两端分别设有流线型分水端部,耐压筒体和两分水端部构成密封主体,密封主体两侧对称设有连接杆和固定于连接杆的圆筒形推进仓,所述圆筒形推进仓的前端是流线型分水端部,各推进仓中设有电机及其减速器,推进仓的后端设有固定于减速器输出轴的螺旋桨,密封主体设有径向贯通该主体的升降推进仓,升降推进仓中设有电机及其减速器,减速器输出轴固定有升降螺旋桨,密封主体上表面设有连接母船的脐带缆连接口及其密封机构,各推进仓的底部对称设有支撑架。本技术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所述密封主体两端的分水端部均设有观察窗。所述密封主体两侧对称设有前后分布的连接杆,两侧连接杆分别固定有圆筒形推进仓。所述密封主体的底部设有相对于密封主体为轴向的支撑架。所述各推进仓其底部对称设有相对于推进仓为轴向的支撑架,两对称的支撑架分别设有对称横向排列的通孔,其中部分通孔螺纹连接有配重棒。所述各推进仓其底部对称设有相对于推进仓为轴向的支撑架,两对称的支撑架设有对称的横向挂杆,各横向挂杆分别设有位置可调的配重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本潜水探测器结构的密封主体不仅具有较好的重量一排水量比,还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有利于配置多种探测仪器。推进仓由连接杆对称支撑于密封主体两侧并兼有浆舵合一的功能,可以使探测器的机动性、灵活性明显提高,便于探测器准确、迅速的水下定位。升降推进仓的设置大大增加了探测器水下探测的纵深范围和调整能力,在母船指令控制下,与浆舵合一的推进装置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探测器对复杂水下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可以扩大探测器的使用范围。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便于控制和尤其适用于超小型潜水探测器应用的突出优点。附图说明 附图I是实施例I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附图2是图IA向视图。附图3是图IB向视图。附图4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图4A向视图。图中标号I耐压筒体,2分水端部,3观察窗,4灯,5推进仓,5-1护罩,6脐带缆连接口,6-1橡胶密封套,7升降推进仓,8升降螺旋桨,9推进螺旋桨,10组合密封,11轴承,12齿轮减速器,13直流电机,14连接杆,15中间支撑架,16侧支撑架,16-1通孔,17配重棒,18横向挂杆,19配重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实施例1,圆筒形的耐压筒体I两端分别设有流线型的分水端部2,耐压筒体和两分水端部构成密封主体,是本结构的浮力源。密封主体两端的分水端部2均设有透明的观察窗3。密封主体两侧对称设有前后分布的连接杆14,两侧连接杆分别固定有圆筒形推进仓5,推进仓前端为流线型分水端部。各推进仓中设有直流电机13及其齿轮减速器12,推进仓的后端是固定于减速器输出轴的推进螺旋桨9。推进螺旋桨在直流电机改变旋转方向时可以产生向前或向后的推力。推进仓5连接有推进螺旋桨9的护罩5-1。直流电机13及其齿轮减速器12设置封闭的仓区,为此在轴承11支撑的减速器输出轴设置现有技术中的组合密封10。各推进仓前端设有照明用灯4。密封主体的中心位置设有径向贯通该主体的升降推进仓7,升降推进仓中设有直流电机及其齿轮减速器,减速器输出轴固定有升降螺旋桨8。升降螺旋桨8在其直流电机改变旋转方向时可以产生向上或向下的推力。升降螺旋桨8的直流电机及其齿轮减速器也设置如同直流电机13及其齿轮减速器12的密封机构。密封主体上表面设有连接母船的脐带缆连接口 6,该连接口设置由法兰固定的橡胶密封套6-1。如图2、3所示,密封主体的底部还设有相对于密封主体为轴向的中间支撑架15,各推进仓5的底部对称设有相对于推进仓为轴向的侧支撑架16。两侧支撑架16对称设有横向排列的通孔16-1,其中部分通孔螺纹连接有配重棒17。配重棒根据本结构的载荷大小及平衡状况结合探测水深确定多少和位置。如图4、5所示实施例2,耐压筒体I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两端分别设有流线型的分水端部2及其观察窗3,椭圆形的耐压筒体I其重量一排水量比优于实施例I。实施例2各推进仓5的底部对称设有相对于推进仓为轴向的侧支撑架16,两对称的侧支撑架设有对称的横向挂杆18,各横向挂杆分别设有位置可调的配重块19。配重块19安装的多少和位置如实施例I所述。实施例2上述结构以外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I相同,不再觜述。·权利要求1.一种潜水探测器结构,由电机、减速器、螺旋桨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耐压筒体两端分别设有流线型分水端部,耐压筒体和两分水端部构成密封主体,密封主体两侧对称设有连接杆和固定于连接杆的圆筒形推进仓,所述圆筒形推进仓的前端是流线型分水端部,各推进仓中设有电机及其减速器,推进仓的后端设有固定于减速器输出轴的螺旋桨,密封主体设有径向贯通该主体的升降推进仓,升降推进仓中设有电机及其减速器,减速器输出轴固定有升降螺旋桨,密封主体上表面设有连接母船的脐带缆连接口及其密封机构,各推进仓的底部对称设有支撑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潜水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主体两端的分水端部均设有观察窗。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潜水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主体的底部设有相对于密封主体为轴向的支撑架。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潜水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推进仓其底部对称设有相对于推进仓为轴向的支撑架,两对称的支撑架分别设有对称横向排列的通孔,其中部分通孔螺纹连接有配重棒。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潜水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推进仓其底部对称设有相对于推进仓为轴向的支撑架,两对称的支撑架设有对称的横向挂杆,各横向挂杆分别设有位置可调的配重块。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潜水探测器结构,包括电机、减速器、螺旋桨,由耐压筒体和两端的流线型分水端部构成密封主体,密封主体两侧对称设有由连接杆支撑的圆筒形推进仓,密封主体设有径向贯通该主体的升降推进仓,密封主体上表面设有连接母船的脐带缆连接口,各推进仓的底部对称设有支撑架。本结构的推进仓兼有浆舵合一的功能,使探测器的机动性、灵活性明显提高。升降推进仓的设置大大增加了探测器水下探测的纵深范围和调整能力,在母船指令控制下,与浆舵合一的推进装置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探测器对复杂水下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可以扩大探测器的使用范围。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便于控制和尤其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水探测器结构,由电机、减速器、螺旋桨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耐压筒体两端分别设有流线型分水端部,耐压筒体和两分水端部构成密封主体,密封主体两侧对称设有连接杆和固定于连接杆的圆筒形推进仓,所述圆筒形推进仓的前端是流线型分水端部,各推进仓中设有电机及其减速器,推进仓的后端设有固定于减速器输出轴的螺旋桨,密封主体设有径向贯通该主体的升降推进仓,升降推进仓中设有电机及其减速器,减速器输出轴固定有升降螺旋桨,密封主体上表面设有连接母船的脐带缆连接口及其密封机构,各推进仓的底部对称设有支撑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四维安伯天安照雄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斯卡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