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晓悦专利>正文

可坐躺组合式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6430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可坐躺组合式汽车座椅。其技术方案为:普通后排座椅按座位设计为独立座椅,后座椅靠背通过座椅靠背与座椅靠背支撑之间的固定滑轨、锁销组件以及与座椅底座之间随动转轴或旋转变位支撑组件实现倾斜角度及上下位置可调,后座椅底座通过滑轨组件或旋转变位支撑组件及底座前下端的固定转轴,实现后座椅底座变位调整;前座椅靠背设计为可倚靠可坐压的坐靠背,坐靠背后翻或前翻放平构成平铺;改进的前后座椅调整后可构成躺椅。其有益效果是在汽车乘员许可时将座椅组合调整为躺椅,可使身体包括腿部获得更好休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适用于汽车、尤其是轿车的可坐、可躺组合式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尤其是轿车的前后排座椅,普遍只能够满足乘员坐姿乘坐、或仅有前排座椅可勉强满足乘员近似躺姿乘坐;而不能为乘员提供包括腿部放松所需的躺姿休息座椅。如果汽车座椅结构改进,能够组合成可坐、可躺组合椅形态,可使乘员得到更好的休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以坐姿设计的汽车座椅能够组合成躺椅,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将后排座椅改进为靠背倾斜角度可调、底座可变位,前排座椅靠背改进为可倚靠可坐压的坐靠背且能够翻转放平,改进的前后座椅调整后可共同构成可坐、可躺组合式座椅,它们分别是前移底座组合式躺椅、大靠背组合式躺椅和小靠背组合式躺椅。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前移底座组合式躺椅涉及的后排座椅(以下简称后座椅)按座位设计成独立骨架式座椅。后座椅靠背的支撑上设计有固定滑轨,后座椅靠背后上端设计有锁销组件,该锁销组件位于上述固定滑轨内,并可在该固定滑轨内滑动;后座椅靠背与后座椅底座结合部设计有随动转轴,该轴可将后座椅靠背与后座椅底座连接为部件;后座椅底座底面及其支撑间设计有可沿前后方向滑移的底座滑轨组件,通过该滑轨组件可使后座椅底座相对于后座椅底座支撑实现前后变位;后座椅底座前下端设计有后座椅附属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在后座椅处于坐姿位状态时,紧贴后座椅底座底面并固定,而处于躺姿位状态时,该支撑组件能绕其轴旋转且其下端支撑于车身底板上对前移后的后座椅底座构成支撑。后座椅底座前(后)变位时,后座椅底座通过后座椅底座与后座椅靠背之间的随动转轴,带动后座椅靠背沿其固定滑轨锁销组件向下(上)滑移,实现靠背倾斜角度随动调整。调整后的后座椅,与前翻放平的前排座椅(以下简称前座椅)靠背,共同构成前移底座组合式躺椅。大靠背组合式躺椅涉及的后座椅按座位设计成独立骨架式座椅。后座椅靠背与底座通过改进结构,共同形成一大斜平面,即构成组合式躺椅的铰接式靠背(以下简称大靠背)。后座椅靠背背面设计有固定滑轨,后座椅靠背的支撑上端设计有锁销组件,该锁销组件位于上述固定滑轨内,并可在该固定滑轨内滑动;后座椅靠背与后座椅底座结合部设计有随动转轴,该轴可将后座椅靠背与后座椅底座连接为部件;后座椅底座前下端及其支撑间设计有底座固定转轴,使底座能够绕该轴局部旋转;后座椅底座底面及其支撑上另设计有底座旋转变位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在后座椅坐姿位使用时紧贴在后座椅底座的底面,在后座椅躺姿位使用时,该组件绕其轴顺时针旋转并推动后座椅底座绕其固定转轴旋转撑起;后座椅靠背由靠背及底座之间的随动转轴、随后座椅底座旋转,带动靠背沿其固定滑轨锁销组件实现滑移及转动。前座椅靠背设计成既可倚靠又可坐压的坐靠背,且能够后翻至水平或近似水平位置,与前座椅底座共同构成一平铺(简称前座平铺)。大靠背及前座平铺共同构成大靠背组合式躺椅。后座椅底座的支撑上设计有推拉支撑杆组件,当前座椅坐靠背后翻时,推拉支撑杆组件自后座椅底座下拉出并对坐靠背后端构成支撑。小靠背组合式躺椅涉及的后座椅靠背按座位设计成独立骨架式座椅靠背。后座椅靠背通过改进结构,独立实现倾斜角度调整,构成组合式躺椅的后排单体靠背(以下简称小靠背)。后座椅靠背支撑上设计有固定滑轨,后座椅靠背后上端设计有锁销组件,该锁销组件位于上述固定滑轨内,并可在该固定滑轨滑动;后座椅靠背中下部及其支撑间另设计有靠背旋转变位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在后座椅坐姿位使用时紧贴在后座椅靠背的背面,在后座椅躺姿位使用时,该组件绕其轴顺时针旋转并使后座椅靠背下端撑起前移及定位,同时带动后座椅靠背上端沿其固定滑轨锁销组件滑移,实现后座椅靠背倾斜角度调整。前座椅靠背设计成既可倚靠又可坐压的坐靠背,且能够后翻至水平或近似水平位置,与前座椅底座共同构成前座平铺。小靠背及前座平铺共同构成小靠背组合式躺椅。后座椅底座的支撑上设计有推拉支撑杆组件,当前座椅坐靠背后翻时,推拉支撑杆组件自后座椅底座下拉出并对坐靠背后端构成支撑。·为避免躺姿休息乘员的脚腿部触碰到汽车换挡手柄,前座椅头枕在前后座椅组合使用时取下,安装在前座椅旁、靠近换档手柄一侧的车身底板附件上,构成安全防护。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安装在座椅靠背或座椅靠背支撑上的固定滑轨,既是实现座椅调整所必需的零件又可作为座椅内支撑骨架构件或外部支撑件的加强件;另外在考虑座椅改进的同时,又考虑了换挡手柄触碰防护;改进方案适用性强,结构简单。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汽车、尤其是轿车前后排座椅结构形式的改变,构成可坐躺组合式座椅,能够使乘员获得更好的休息姿态;更适用于汽车行驶状态下非驾驶员的舒适休憩要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基于前移底座组合式躺椅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基于大靠背组合式躺椅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基于小靠背组合式躺椅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中,实线为坐姿时座椅状态,虚线为躺姿时座椅状态。图中,I、前座椅(前排座椅,下同)靠背,2、前座椅底座,3、前座椅头枕,4、后座椅头枕,5、锁销组件,6、固定滑轨,7、后座椅(后排座椅,下同)靠背支撑,8、后座椅靠背,9、后座椅随动转轴,10、后座椅底座,11、后座椅底座支撑,12、底座滑轨组件,13、后座椅附属支撑组件,14、附属支撑组件的转轴,15、底座旋转变位支撑组件,16、底座旋转变位支撑组件的转轴,17、推拉支撑杆组件,18、底座固定转轴,19、高强度坐靠背,20、靠背旋转变位支撑组件,21、靠背旋转变位支撑组件的转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基本方案是普通后座椅改进的目的是实现其靠背倾斜角度可调,底座能够相应调整;普通前座椅改进的目的是获得身体尤其是腿部休息所需的躺椅平铺;两者组合共同实现可坐、可躺组合式座椅。为能够清楚说明本方案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前移底座组合式躺椅涉及的后座椅按座位设计成类似普通前座椅的独立骨架式座椅,如图I所示。固定滑轨6设计于后座椅靠背支撑7上、锁销组件5设计于后座椅靠背8的后上端、锁销组件5位于固定滑轨6内,并可在固定滑轨6内滑动;后座椅靠背8与后座椅底座10结合部设计有随动转轴9,该轴9将后座椅靠背8与后座椅底座10连接为部件;后座椅底座10底面设计有可沿座椅前后方向滑移的底座滑轨组件12,后座椅底座10可通过底座滑轨组件12相对后座椅底座支撑11实现前后滑移;后座椅底座10前下端设计有后座椅附属支撑组件13,该支撑组件13在该座椅坐姿位使用时,紧贴在后座椅底座10的底面并固定,在该座椅躺姿位使用时,该支撑组件13绕附属支撑组件的转轴14逆时针转动至其下端支撑于车身底板上、并能对前移的后座椅底座10构成支撑(图中虚线所示)。当后座椅底座10前移时,后座椅底座10通过随动转轴9,带动后座椅靠背8及锁销组件5沿固定滑轨6向下滑移,实现后座椅靠背8倾斜角度随动调整,构成躺姿座椅的后排靠坐部件;前座椅靠背I前翻放平后,与其共同构成前移底座的组合式躺椅。 大靠背组合式躺椅涉及的后座椅设计成类似普通前排座椅的独立骨架式座椅,如图2所示。固定滑轨6设计于后座椅靠背8的背面,锁销组件5设计于后座椅靠背支撑7的上端,锁销组件5位于固定滑轨6内,并可在固定滑轨6内滑动;后座椅靠背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坐躺组合式汽车座椅,包括前移底座组合式躺椅、大靠背组合式躺椅和小靠背组合式躺椅;其特征是:后座椅靠背倾斜角度可调、底座可变位,前座椅靠背为可倚靠可坐压的坐靠背且能够前翻或后翻放平,改进的前后座椅调整后可共同构成可坐、可躺组合式座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晓悦王志萍钟安全
申请(专利权)人:钟晓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