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运输装备领域,提出一种水陆两用运输机,主要特点是机身采用中空密封舱体,在舱体的底部设2至4对行驶轮胎,在机身底部两侧各设一副水上推进器,发动机通过传动系统与各行驶轮胎和水上推进器相传动连接,还在机身前端设有自救绞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道路、非道路、水路和滩头、乱石、淤泥等恶劣环境状态下的物资和人员运输,是特殊工程施工和救灾抢险条件下的理想运输工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运输装备
,涉及一种水陆两用运输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世界气候的不断变化,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逐年频发,一旦这些灾害来临,不但破坏人们的生命财产,相关的生活设施、道路等也被破坏,这都给救援带来较大困难。例如5. 12特大地震由于环境和气候的特殊,军用直升飞机都被坠毁,再如2010年海南洪涝灾害汪洋一片,待洪水退却后留下的是一片泥泞,满目狼藉,此时冲锋舟不能使用,汽车不能行走,只有先修复道路,清除路障,而这样往往都会错过最佳救助时机,增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次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压线路、矿山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快,这些特殊工程的前期物资保障运输和人员到达都存在着很大困难。现有的运输装备不能适应和满足野外恶劣环境中的作业行驶。
技术实现思路
申请人:在多年从事运输装备的经营活动中,发现现有的运输装备存在着上述缺陷,组织技术人员经过不断地探索改进,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陆两用运输机,能够在水陆两种恶劣环境情况下均可行驶作业使用。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水陆两用运输机,其结构包括机身,机身前部的驾驶室及驾驶室内的转向控制系统,驾驶室下部的发动机,机身后部的货厢,其中机身采用中空密封舱体,在舱体的底部设2 — 4对行驶轮胎,在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的部位设置发动机的进排气冷却系统,在机身底部后端两侧各设一副水上推进器,发动机通过传统系统与各行驶轮胎及水上推进器相传动连接,在机身后下部设有为发动机提供燃油的油箱。还在机身的前端设有自救绞盘。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传动系统是在驾驶室下部设液压传动系统或机械传动系统,或/和电机传动系统。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和措施,所设计的这种水陆两用运输机,由于在机身的底部设2 — 4对行驶轮胎,机身为中空密封舱体,在机身的底部后端两侧各设有一副水上推进器,所以能够在陆地、水上行驶,还由于在机身前端设有自救绞盘,当在行驶中难以前进时,可利用绞盘自带的绞索助力。本技术的这种水陆两用运输机,广泛适用于道路、非道路、水上和滩涂、淤泥、乱石等恶劣环境中作业行驶,是抢险救灾、野外特殊工程施工物资和人员理想的运输装备。附图说明图I表示本技术水陆两用运输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水陆两用运输机的具体结构。本技术水陆两用运输机实施 例1,参见图1,其结构包括机身12 ;机身12前部的驾驶室I及驾驶室I内的转向控制系统2 ;驾驶室I下部的发动机11 ;在机身12后部的载货用的货厢4,在机身12前端设有自救绞盘13 ;在驾驶室I和货厢4间设有与发动机11相接的进排气冷却系统3 ;在驾驶室I和货厢4下部两侧各设2至4个轮胎9和7 ;9可设I至2个轮胎用于驱动或转向,7可设I至2个轮胎用于驱动,机身底部后端两侧设水上推进器6各I个;发动机11通过机身内部的液压系统10或机械传动系统8或电动传动系统(图中未示)与各轮胎及水上推进器6相连接,实现陆地和水上行走,利用水上推进器6的转速差和正反转可实现本技术的水上转弯及前进和后退;在机身12后下部设有为发动机11提供能源的油箱5。为达到相应的排水量、增加本技术在水中的浮力,将机身12设为中空密封舱体,本技术水上推进器和陆地行走机构可同时并用,以达到本机入水和出水的可通行性。本技术水陆两用运输机的实例2,参见图1,其结构包括在实例I的结构中,为了克服在行驶中难以前进的困难,还在机身12的前端设置有自救绞盘13,利用临时固定绞索的自由端助拉前进。权利要求1.一种水陆两用运输机,其结构包括机身,机身前部的驾驶室及驾驶室内的转向控制系统,驾驶室下部的发动机,机身后部的货厢,其特征是机身采用中空密封舱体,在舱体的底部设2 — 4对行驶轮胎,在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的部位设置发动机的进排气冷却系统,在机身底部后端两侧各设一副水上推进器,发动机通过传统系统与各行驶轮胎及水上推进器相传动连接,在机身后下部设有为发动机提供燃油的油箱。2.如权利要求I的水陆两用运输机,其特征是还在所述机身的前端设有自救绞盘。3.如权利要求I的水陆两用运输机,其特征是所述传动系统是在驾驶室下部设液压传动系统或机械传动系统或/和电动传动系统。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运输装备领域,提出一种水陆两用运输机,主要特点是机身采用中空密封舱体,在舱体的底部设2至4对行驶轮胎,在机身底部两侧各设一副水上推进器,发动机通过传动系统与各行驶轮胎和水上推进器相传动连接,还在机身前端设有自救绞盘。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道路、非道路、水路和滩头、乱石、淤泥等恶劣环境状态下的物资和人员运输,是特殊工程施工和救灾抢险条件下的理想运输工具。文档编号B60F3/00GK202764629SQ20122046113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专利技术者吴召运 申请人:方城县运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陆两用运输机,其结构包括:机身,机身前部的驾驶室及驾驶室内的转向控制系统,驾驶室下部的发动机,机身后部的货厢,其特征是机身采用中空密封舱体,在舱体的底部设2-4对行驶轮胎,在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的部位设置发动机的进排气冷却系统,在机身底部后端两侧各设一副水上推进器,发动机通过传统系统与各行驶轮胎及水上推进器相传动连接,在机身后下部设有为发动机提供燃油的油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召运,
申请(专利权)人:方城县运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