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卡箍钢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一次轧圈机构、二次轧圈机构及卸料机构,在机架上水平并排安装一次轧圈机构及二次轧圈机构,一次轧圈机构由一次轧圈上轮、一次轧圈下轮及一次轧圈轴构成,一次轧圈轴驱动一次轧圈上轮与一次轧圈下轮挤压转动,二次轧圈机构由二次轧圈上轮、二次轧圈下轮、二次轧圈轴及整形挤块构成,二次轧圈轴驱动二次轧圈上轮与二次轧圈下轮挤压转动,在机架上固装有与二次轧圈上轮及二次轧圈下轮出料侧外缘相契合的整形挤块,在机架上安装有位于二次轧圈机构上部的卸料机构,该卸料机构驱动二次轧圈机构的二次轧圈上轮升起。该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安全可靠、成型质量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卡箍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小型卡箍钢带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柔性管接头卡箍在建筑排水领域应用广泛,但是传统的柔性管接头卡箍在生产时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具体表现为卡箍钢带的成型加工。目前,市场上卡箍钢带的成型普遍采用在大型的机床上经上、下模具挤压成型的方式,该方式需要人工不断的移动待加工钢带在模具底槽上的位置,以此来上模的成型模具对钢带的向下挤压成型。传统的钢带成型装置存在占地面积大、生产不流畅、生产效率低、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成型质量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公司独立研发出了一种小型且可流畅加工的设备,该设备的原理在于主动轮带动其外部导向安装的起成型作用的从动轮运动,钢带顺着从动轮的运动即可完成成型加工。但是,由于从动轮尺寸的限制(从动轮尺寸过小不利于钢带的·弯曲成型),该设备只能加工规格为5-8寸的卡箍,而对于5寸以下的卡箍却不能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设计科学合理、占地面积小、生产流畅、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小、安全可靠、成型质量好的小型卡箍钢带成型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小型卡箍钢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一次轧圈机构、二次轧圈机构及卸料机构,在机架上水平并排安装一次轧圈机构及二次轧圈机构,一次轧圈机构由一次轧圈上轮、一次轧圈下轮及一次轧圈轴构成,一次轧圈轴驱动一次轧圈上轮与一次轧圈下轮挤压转动,二次轧圈机构由二次轧圈上轮、二次轧圈下轮、二次轧圈轴及整形挤块构成,二次轧圈轴驱动二次轧圈上轮与二次轧圈下轮挤压转动,在机架上固装有与二次轧圈上轮及二次轧圈下轮出料侧外缘相契合的整形挤块,在机架上安装有位于二次轧圈机构上部的卸料机构,该卸料机构为提拉卸料机构,该提拉卸料机构驱动二次轧圈机构的二次轧圈上轮升起。而且,在所述一次轧圈机构进料侧的机架上固装有定位滑块。而且,在所述一次轧圈机构与二次轧圈机构之间的机架上固装有定位滑道。而且,所述的一次轧圈机构的一次轧圈轴与二次轧圈机构的二次轧圈轴由安装在机架上的主传动轴通过齿轮啮合共同驱动。而且,一次轧圈机构的一次轧圈轴前端转动安装在一次轴调节块上,该轴调节块纵向滑动嵌装在机架的前轴架上,在一次轴调节块上安装有压紧一次轧圈轴前端的压紧螺栓。而且,二次轧圈机构的二次轧圈轴前端转动安装在一轴调节块上,该轴调节块纵向滑动嵌装在机架上,所述的提拉卸料机构由气缸、压力杆及推杆构成,在机架的一侧固装气缸,该气缸的缸杆竖直向上,缸杆上端水平铰装压力杆,压力杆中部铰装在机架顶部所固装的支架上,该压力杆的前端纵向铰装推杆,该推杆下部伸入至机架内并与所述二次轧圈轴前端的轴调节块固装。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I.本小型卡箍钢带成型装置,将传统的操作复杂的大型卡箍钢带成型装置设计为加工流畅、占地面积小的卡箍钢带成型装置。使用时,启动开关,驱动装置会驱动一次轧圈机构与二次轧圈机构运动,这时由人工将卡箍钢带顺着定位滑块向一次轧圈机构的方向推进,钢带会在一次轧圈上轮与一次轧圈下轮间完成钢带的两侧边成型,然后,钢带进入定位滑道,由定位滑道送入二次轧圈机构,钢带在二次轧圈机构的二次轧圈上轮与二次轧圈下轮之间完成钢带的带体成型,成型好的钢带顺着整形挤块的导向导出,最后,气缸推动气缸推杆工作,气缸推杆使二次轧圈上轮上移,把加工好的钢带取出即可。2.本小型卡箍钢带成型装置,通过在一次轧圈机构进料侧的机架上固装定位滑块,使钢带能够顺畅、不偏轨的进入一次轧圈上轮与一次轧圈下轮之间进行钢带的两侧边 成型。3.本小型卡箍钢带成型装置,通过在一次轧圈机构与二次轧圈机构之间的机架上固装定位滑道,避免了钢带在一次轧圈机构加工后随一次轧圈上轮或下轮的轨迹运动的问题,保证了钢带能够顺利的进入二次轧圈机构进行加工。4.本小型卡箍钢带成型装置,通过安装在机架上的主传动轴齿轮啮合,共同驱动一次轧圈机构的一次轧圈轴与二次轧圈机构的二次轧圈轴,保证了钢带成型的同步性,是成型质量得到保证。5.本小型卡箍钢带成型装置,通过一次轴调节块上压紧螺栓的设计,使得一次轧圈机构能够随时根据生产情况进行调整,如遇在钢带的两侧边成型过程中出现问题,就可以通过压紧螺栓将一次轧圈上轮抬起,调整后在进行生产,做到了生产可控。6.本小型卡箍钢带成型装置,通过提拉卸料机构的设计,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7.本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占地面积小、生产流畅、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生产环节可控、劳动强度小、安全可靠、成型质量好的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小型卡箍钢带成型装置。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I-机架、2-定位滑块、3-压紧螺栓、4-一次轧圈上轮、5-—次轴调节块、6-—次轧圈下轮、7-推杆、8-二次轧圈上轮、9-二次轴调节块、10-二次轧圈下轮、11-压力杆、12-气缸、13-整形托板、14-整形挤块、15-定位滑道、16-后轴架、17-框架拉杆、18- —次轧圈轴、19-主传动轴、20-齿轮、21- 二次轧圈轴、22-前轴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小型卡箍钢带成型装置,其创新之处在于包括机架I、一次轧圈机构、二次轧圈机构及卸料机构,机架由框架拉杆17连接前轴架22及后轴架16构成,在机架上水平并排安装一次轧圈机构及二次轧圈机构,在所述一次轧圈机构进料侧的机架前轴架上固装有定位滑块2,在所述一次轧圈机构与二次轧圈机构之间的机架前轴架上固装有定位滑道15, —次轧圈机构由一次轧圈上轮4、一次轧圈下轮6及一次轧圈轴18构成,一次轧圈轴驱动一次轧圈上轮与一次轧圈下轮挤压转动,一次轧圈机构的一次轧圈轴前端转动安装在一次轴调节块5上,该轴调节块纵向滑动嵌装在机架的前轴架上,在一次轴调节块上安装有压紧一次轧圈轴前端的压紧螺栓3,二次轧圈机构由二次轧圈上轮8、二次轧圈下轮10、二次轧圈轴21及整形挤块14构成,二次轧圈轴驱动二次轧圈上轮与二次轧圈下轮挤压转动,所述的一次轧圈机构的一次轧圈轴与二次轧圈机构的二次轧圈轴由安装在机架的前轴架与后轴架之间的主传动轴19通过齿轮20啮合共同驱动,在机架的前轴架上固装有与二次轧圈上轮及二次轧圈下轮出料侧外缘相契合的整形挤块,该整形挤块的下方前轴架上支撑安装有整形托板13,在机架的前轴架上安装有位于二次轧圈机构上部的卸料机构,该卸料机构为提拉卸料机构,该提拉卸料机构驱动二次轧圈机构的二次轧圈上轮升起。所述的二次轧圈机构的二次轧圈轴前端转动安装在二次轴调节块9上,该轴调节块纵向滑动嵌装·在机架的前轴架上,所述的提拉卸料机构由气缸12、压力杆11及推杆7构成,在机架的一侧固装气缸,该气缸的缸杆竖直向上,缸杆上端水平铰装压力杆,压力杆中部铰装在机架前轴架顶部所固装的支架上,该压力杆的前端纵向铰装推杆,该推杆下部伸入至机架的前轴架内并与所述二次轧圈轴前端的轴调节块固装。该设备适用于I. 5寸-4寸卡箍钢带的生产。使用时,启动开关,驱动装置会驱动一次轧圈机构与二次轧圈机构运动,这时由人工将卡箍钢带顺着定位滑块向一次轧圈机构的方向推进,钢带会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卡箍钢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一次轧圈机构、二次轧圈机构及卸料机构,在机架上水平并排安装一次轧圈机构及二次轧圈机构,一次轧圈机构由一次轧圈上轮、一次轧圈下轮及一次轧圈轴构成,一次轧圈轴驱动一次轧圈上轮与一次轧圈下轮挤压转动,二次轧圈机构由二次轧圈上轮、二次轧圈下轮、二次轧圈轴及整形挤块构成,二次轧圈轴驱动二次轧圈上轮与二次轧圈下轮挤压转动,在机架上固装有与二次轧圈上轮及二次轧圈下轮出料侧外缘相契合的整形挤块,在机架上安装有位于二次轧圈机构上部的卸料机构,该卸料机构为提拉卸料机构,该提拉卸料机构驱动二次轧圈机构的二次轧圈上轮升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世平,杜志刚,耿中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凯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