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有害气体净化的低温等离子体反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3979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有害气体净化的低温等离子体反应管,包括壳体(2)、进气口(1)、出气口(4)、填料区(8),进气口(1)位于壳体(2)的一端,出气口(4)位于壳体(2)的另一端,填料区(8)位于壳体(2)的中部,所述的壳体(2)为内外两层套管结构,外层为有机玻璃管,内层为陶瓷管;陶瓷管的内部填料区(8)的填料为经过光催化剂镀膜处理的陶瓷拉西环,陶瓷管外表面包裹有铜丝网(9);电晕线(6)穿过陶瓷管的中心,接地极(3)连接铜丝网(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净化效率高、能耗低、适应性强、无二次污染、使用维护简便的优点,适用于工业企业生产场所内低浓度有害气体的治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有害气体的净化装置,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有害气体的装置,适用于低浓度水平(彡1000mg/m3) VOCs、H2S等有害气体的处理。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印刷和纺织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不仅污染车间环境,还会对岗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这类有害气体主 要包括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酸类、胺类和硫化物等物质,除硫化氢和氨外,大多为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其中,苯类和苯并芘类等多环芳烃是强致癌物。欧美、日本、中国等国家已经制定了严格的该类气体排放标准,对于集中排放的高浓度有害气体治理已经采取了合理的处理措施,大多采用吸附法、燃烧法或生物法进行治理,但对一般车间生产岗位的有害气体,由于其具有浓度低、气量波动较大等特点,采取上述方法治理,存在成本高、处理效率不稳定等问题。该类污染物,若采取直接通风措施,又会造成室外环境影响问题。因此,目前,对室内低浓度环境异味的治理,仍是大气污染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与目前正在研究的多种净化技术相比,低温等离子体法和光催化氧化法这两种方法都具有适应性强,能耗低,净化效果显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有害气体净化的低温等离子体反应管,包括壳体(2)、进气口(1)、出气口(4)、填料区(8),进气口(1)位于壳体(2)的一端,出气口(4)位于壳体(2)的另一端,填料区(8)位于壳体(2)的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2)为内外两层套管结构,外层为有机玻璃管,内层为陶瓷管;陶瓷管的内部填料区(8)的填料为经过光催化剂镀膜处理的陶瓷拉西环,陶瓷管外表面包裹有铜丝网(9);电晕线(6)穿过陶瓷管的中心,接地极(3)连接铜丝网(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陈宜华吴将有汪光辉任甲泽李刚瞰啸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