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缩机的混合加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3505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浓缩机的混合加药装置,料浆导流槽环绕浓缩机的中心筒上顶面外围安装,絮凝剂混合添加管位于料浆导流槽内的药剂添加点位置安装;所述的絮凝剂混合添加管是由中心管(6)、竖向支管(8)、横向支管(7)组合而成,中心管(6)为T型管,竖向支管(8)间隔设置,竖向支管(8)的上口与T型管的水平管联通,在每个竖向支管(8)上自上而下安装长度依次递减的横向支管(7);中心管(6)的上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横梁上,横梁的两端卡扣在料浆导流槽上并通过螺栓固定。与一根絮凝剂添加总管联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进絮凝剂添加方式和料浆进料方式,使料浆与絮凝剂充分混合,提高絮凝剂浓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浓缩机的混合加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态添加剂的混合添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浓缩机及其它固液分离用的混合加药装置。
技术介绍
尾矿浓缩是矿山尾矿输送和充填工程中的最重要环节。充填工程中的使用尾矿浓缩机,一般要求底流矿浆重量浓度达到65%以上,需要添加絮凝剂。传统的絮凝剂混合是通过絮凝剂添加管,直接将絮凝剂输送至浓缩机(池)的中心进料仓位置。絮凝剂通过软管洒在中心进料仓的矿浆液面上,通过机械搅动或者矿浆流动,两者在中心进料仓内进行混合。由于絮凝剂添加时添加点单一和絮凝剂密度小于矿浆密度,导致絮凝剂仅存在于浆体的上部。混合浆体没有经过充分的混合,料浆中的颗粒无法有效与絮凝剂分子结合形成大的聚团,从而影响絮凝效果。这就是实验室效果明显而实际工业生产中往往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料浆和絮凝剂能够充分混合、絮凝剂添加量能够大幅减少且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浓缩机的混合加药装置。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浓缩机的混合加药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浓缩机的混合加药装置,是由料浆导流槽、絮凝剂混合添加管组合构成。所述的料浆导流槽环绕浓缩机的中心筒上顶面外围安装,料浆导流槽的料浆进料口与中心筒上顶面相切,料浆导流槽的出料口与浓缩机的中心筒连通。絮凝剂混合添加管位于料浆导流槽内的药剂添加点位置安装,药剂添加点间隔设置,添加点的数量根据浓缩机的大小、料浆的处理量及絮凝剂的添加量综合考虑而定。所述的絮凝剂混合添加管是由中心管、竖向支管、横向支管组合而成为立体管网结构,中心管为T型管,竖向支管间隔设置,竖向支管的上口与T型管的水平管联通,在每个竖向支管上自上而下安装长度依次递减的横向支管,呈阶梯状布置;中心管的上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横梁上,横梁的两端卡扣在料浆导流槽上并通过螺栓固定。本技术采用的絮凝剂混合添加管的立体管网结构以及横向支管梯状分布能保证加料时絮凝剂从各个添加点均匀流出。料浆通过料浆添加口流至料浆导流槽,与絮凝剂混合均匀后流至浓缩机的中心筒。所述横向支管的出口方向为料浆导流槽内的料浆顺流方向,也可以为料浆导流槽内的料浆逆流方向。所述竖向支管的整体高为80~120厘米为佳,竖向支管的内径为10~15毫米为宜;所述的横向支管内径为2~4毫米为宜,其中最上部横向支管的长度为30~40厘米,且最上部横向支管要位于料浆导流槽内的料浆中;上、下相邻的横向支管的间距为8~10厘米,管长从上至下递减,递减幅度为6~10厘米。每个絮凝剂混合添加管的中心管的进口皆与一根絮凝剂添加总管联通。本技术一种浓缩机的混合加药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精巧,加工、安装方便,便于改造现有絮凝剂添加设施。(2)所述料浆导流槽延长了絮凝剂混合面积,所述絮凝剂混合添加管结构使絮凝剂混合更加均匀,絮凝剂分子与矿浆细颗粒接触,产生架桥作用,在内聚力下将尾矿颗粒吸附在一起,形成大的絮团,从而提高尾矿沉降速度,从而提高浓缩机(池)的处理能力。(3)在实际生产中,安装本技术浓缩机的混合加药装置的浓缩机(池)比普通浓缩机(池)絮凝剂添加量减少40%,改善效果明显,与实验室配比水平相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采用的絮凝剂添加管网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浓缩机进料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浓缩机的混合加药装置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本技术采用的絮凝剂添加管网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采用的絮凝剂添加管与支架的装配图。附图标记为:1-药剂添加点,2-料浆导流槽,3-中心筒上顶面,4-中心筒下底面,5-料浆进料口,6-中心管,7-横向支管,8--竖向支管,9-横梁,10-紧固件,11-浓缩机。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浓缩机的混合加药装置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所示的本技术采用的絮凝剂添加管网立体结构示意图并结合图2、图3、图4、图5看出,本技术一种浓缩机的混合加药装置,是由料浆导流槽2、絮凝剂混合添加管组合构成;所述的料浆导流槽2环绕浓缩机11的中心筒上顶面3外围安装,料浆导流槽2的料浆进料口5与中心筒上顶面3相切,料浆导流槽2的出料口与浓缩机11的中心筒连通。浓缩机11的中心筒为上大下小的锥状结构,中心筒上顶面3的直径大,中心筒下底面4的直径小,便于料浆的浓缩。絮凝剂混合添加管位于料浆导流槽2内的药剂添加点1位置安装;所述的絮凝剂混合添加管是由中心管6、竖向支管8、横向支管7组合而成,中心管6为T型管,竖向支管8间隔设置,竖向支管8的上口与T型管的水平管联通,竖向支管8的整体高为80~120厘米,竖向支管8的内径为10~15毫米;在每个竖向支管8上自上而下安装长度依次递减的横向支管7,横向支管7的出口方向为料浆导流槽2内的料浆顺流方向;横向支管7内径为2~4毫米,其中最上部横向支管7的长度为30~40厘米,上下相邻的横向支管7的间距为8~10厘米,管长从上至下递减,递减幅度为6~10厘米。中心管6的上部通过紧固件10固定在横梁9上,横梁9的两端通过螺钉,夹板和等边角钢固定在料浆导流槽2上。每个絮凝剂混合添加管的中心管6的进口皆与一根絮凝剂添加总管联通。本技术通过改进絮凝剂添加方式和料浆进料方式,使料浆与絮凝剂充分混合,提高絮凝剂浓缩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浓缩机的混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料浆导流槽(2)、絮凝剂混合添加管组合构成;所述的料浆导流槽(2)环绕浓缩机(11)的中心筒上顶面(3)外围安装,料浆导流槽(2)的料浆进料口(5)与中心筒上顶面(3)相切,料浆导流槽(2)的出料口与浓缩机(11)的中心筒连通;絮凝剂混合添加管位于料浆导流槽(2)内的药剂添加点(1)位置安装;所述的絮凝剂混合添加管是由中心管(6)、竖向支管(8)、横向支管(7)组合而成,中心管(6)为T型管,竖向支管(8)间隔设置,竖向支管(8)的上口与T型管的水平管联通,在每个竖向支管(8)上自上而下安装长度依次递减的横向支管(7);中心管(6)的上部通过紧固件(10)固定在横梁(9)上,横梁(9)的两端卡扣在料浆导流槽(2)上并通过螺栓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缩机的混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料浆导流槽(2)、絮凝剂混合添加管组合构成;所述的料浆导流槽(2)环绕浓缩机(11)的中心筒上顶面(3)外围安装,料浆导流槽(2)的料浆进料口(5)与中心筒上顶面(3)相切,料浆导流槽(2)的出料口与浓缩机(11)的中心筒连通;絮凝剂混合添加管位于料浆导流槽(2)内的药剂添加点(1)位置安装;所述的絮凝剂混合添加管是由中心管(6)、竖向支管(8)、横向支管(7)组合而成,中心管(6)为T型管,竖向支管(8)间隔设置,竖向支管(8)的上口与T型管的水平管联通,在每个竖向支管(8)上自上而下安装长度依次递减的横向支管(7);中心管(6)的上部通过紧固件(10)固定在横梁(9)上,横梁(9)的两端卡扣在料浆导流槽(2)上并通过螺栓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缩机的混合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韶运张鹏王靖刘培正喻六平林超胡永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