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亚明专利>正文

一种钻床类机床数控进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304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床类机床数控进给机构,其包括主轴箱体、齿轮轴、主轴套筒、传动系统、变速箱、主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系统包括进给电机以及由该进给电机驱动的同步带轮副、滚珠丝杠副和螺母座组件,滚珠丝杠副通过螺母座组件与主轴套筒相连,进给电机的输入轴与进给电机控制器输出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钻床类机床数控进给机构,其传动系统采用进给电机作为驱动部件,由数控电路发出脉冲信号控制进给电机的转动,通过同步带轮副传动到滚珠丝杠副,滚珠丝杠副将旋转运动转为直线运动,从而由螺母座组件带动机床主轴套筒进行进给运动,有效提高了钻床类机床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者的数量和生产者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床类机床的数控进给机构,该钻床类机床包括台式钻床、立式钻床、摇臂钻床、铣钻床、钻攻两用机、钻铣插床等带钻削功能的机床。
技术介绍
在本技术作出之前,现有的钻床类机床进给机构有下述几种①手动进给机构;②机械(齿轮)传动进给机构;③液压传动进给机构;④空压传动进给机构。这四种进给机构共同存在的问题是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不具备智能化。其中手动进给还存在着劳动强度大等缺陷,机械传动进给、液压传动进给、空压传动进给等三种进给机构虽然解决了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但仍然存在着诸多其它问题,如在加工深孔时,不能解决中途排屑的问题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进给机构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钻床类机床数控进给机构。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钻床类机床数控进给机构,包括主轴箱体、主轴套筒、传动系统、变速箱、主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系统包括进给电机以及由该进给电机驱动的同步带轮副、滚珠丝杠副和螺母座组件,所述的滚珠丝杠副通过螺母座组件与主轴套筒相连,所述的进给电机的输入轴与进给电机控制器输出端相连。上述的同步带轮副由大带轮、小带轮和同步带组成,大带轮与小带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的大带轮通过大带轮法兰、涨紧套与滚珠丝杠副相连,所述的小带轮通过小带轮法兰、涨紧套与进给电机输出轴相连。所述的螺母座组件包括螺母座和滑块,所述的滑块与螺母座之间由螺钉和销连接。滚珠丝杠副包括滚珠丝杆和丝杆螺母,丝杆螺母被固定安装在螺母座组件上,而滚珠丝杆与丝杆螺母之间以螺纹连接。所述的进给电机控制器是进给电机驱动器。所述的进给电机可以采用反应式步进电机或混合式步进电机,也可以采用伺服电机等,只要是能满足进给功能要求的进给类电机均可。所述的主轴箱体由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组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固定在一起,所述的主轴套筒以及传动系统被安装在其中的一个个体中,另一个个体安装在钻床主体床身部件上。传统钻床的主轴箱体是一个整体,本技术将其分成两个既相互独立又固定在一起的两个个体,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钻床外观美观,另一方面可使维修方便,其中一个个体用于解决机床进给问题,放置进给机构,另一个个体与钻床主体床身固定,用于加强主轴箱体与钻床主体床身部件的连接强度,同时给予进给机构以防尘保护作用。所述的变速箱被放置在主轴箱体外的上方。变速箱单独放置在主轴箱外,使得变速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装配时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模块先行安装,单独进行调试、检查,也便于整机装配完毕后的维护工作,在与主轴箱连接后,同时也加强了前后箱体的连接强度和刚度;另一方面,在设计中减少了与其它部件的相互干涉情况,方便日后的功能扩展与更新。本技术所述的钻床类机床数控进给机构,其传动系统中采用进给电机作为驱动部件,由数控电路发出脉冲信号控制进给电机的转动,通过同步带轮副传动到滚珠丝杠副,滚珠丝杠副将旋转运动转为直线运动,并通过螺母座组件带动机床主轴套筒进行进给运动。本技术所述的钻床类机床数控进给机构,有效提高了钻床类机床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者的数量和生产者的劳动强度。首先,在提高钻床类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化程度方面,由于采用了数控进给机构,在钻床类机床的专业性、实用性和功能扩展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例如,在深孔加工中,可以利用数控系统编程,很好地解决了加工中途的排屑问题,实现了由快进(快速进给)→工进(加工进给)→快退(排屑)→快进(回到快退点)→工进……→工进(加工完毕)→快退(加工原点)组成的全过程循环;另外,通过功能的扩展,由于采用了数控进给机构,使得钻床类机床能够适应自动化生产线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进给机构主轴箱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进给机构传动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进给机构中螺母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进给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进给机构进给电机驱动器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箱体 (11)压环 (12)防尘圈(2)后箱体 (21)散热窗盖板 (22)照明灯固定板 (211)风扇(31)进给电机 (32)大带轮 (33)小带轮 (34)同步带 (35)螺母座 (36)滑块 (37)滚珠丝杆 (38)丝杆螺母 (39)进给支架(4)主轴套筒(5)变速箱(6)主电机(7)角接触球轴承组(8)涨紧套 (9)涨紧套(10)大带轮法兰(11)小带轮法兰(12)轴承盖(13)电机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进给机构结构特征及其有益效果,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请参见图1,图1所示是进给机构中主轴箱体由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1和2组成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给出了主轴箱体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的实施方式,但并不影响主轴箱体是一个整体的钻床类机床实施本技术。图1中1是组成主轴箱体的两个个体中的其中一个个体,称之为前箱体,2是组成主轴箱体的两个个体中的另一个个体,称之为后箱体,前箱体1与后箱体2之间在结合处以螺钉连接,并由圆锥销定位,前箱体1下端装有压环11和防尘圈12,由螺钉轴向固定于前箱体1上,后箱体2前后两侧装有散热窗盖板21,散热窗盖板21上装有风扇211,照明灯固定板22用螺钉固定安装在后箱体2上。图2是本技术的进给机构传动系统3的结构示意图,该传动系统3包括进给电机31以及由该进给电机31驱动的同步带轮副、滚珠丝杠副和螺母座组件,同步带轮副包括大带轮32、小带轮33和同步带34,螺母座组件包括螺母座35和滑块36,螺母座35和滑块36之间采用螺钉与销进行连接固定,其结构如图3所示。滚珠丝杠副包括滚珠丝杆37和丝杆螺母38,丝杆螺母38采用螺钉固定安装在螺母座组件上,滚珠丝杆37的一端穿过丝杆螺母38并与之以螺纹连接,随着滚珠丝杆37的旋转,丝杆螺母38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固定在螺母座组件上的主轴套筒作上下运动,滚珠丝杆37的另一端则通过7005AC角接触球轴承组7径向固定于进给支架39上,7005AC角接触球轴承则由薄型螺母进行固定,从而通过轴承盖12将滚珠丝杠副轴向安装在进给支架39上,大带轮32和小带轮33,则通过胀紧套8、胀紧套9、螺钉、大带轮法兰10和小带轮法兰11分别安装于滚珠丝杠副和进给电机31上,大带轮32与滚珠丝杠副相连,小带轮33与进给电机31输出轴相连,大带轮32与小带轮33之间以同步带34连接,使得进给电机31与滚珠丝杆37间的传动有一个固定的传动比,进给电机31固定安装在电机连接板13上,电机连接板13则被固定安装在进给支架39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进给电机31采用混合式步进电机。图4所示是本技术的进给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轴套筒4安装在前箱体1中,进给支架39通过螺栓、销安装在前箱体1上,包括滚珠丝杠副和进给电机31在内的传动系统3也通过进给支架39被安装在前箱体1上,前箱体1和后箱体2连接后组成主轴箱体,同时进给电机31以及滚珠丝杠副也被后箱体2罩住,将进给电机31以及滚珠丝杠副放置在后箱体2内可使机床外观美观且起到防尘的作用,变速箱5则是用螺钉、销安装在整个主轴箱体之上,主电机6通过螺栓固定在变速箱5的上面。后箱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床类机床数控进给机构,包括主轴箱体、主轴套筒(4)、传动系统(3)、变速箱(5)、主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系统(3)包括进给电机(31)以及由该进给电机(31)驱动的同步带轮副、滚珠丝杠副和螺母座组件,所述的滚珠丝杠副通过螺母座组件与主轴套筒(4)相连,所述的进给电机(31)的输入轴与进给电机控制器输出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增平熊康胡灵峰
申请(专利权)人:陈亚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