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旋转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9001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树脂旋转体(1),树脂旋转体由环状的树脂环(2)和嵌合于上述树脂环的内周面(2a)的金属衬套(3)构成,在上述金属衬套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以相互不旋转的方式结合树脂环和金属衬套的作为旋转阻止机构的突起(3a)。在轴向上层叠多片通过抄制而制造的片状树脂,并且对于内周面的直径与上述金属衬套的外周面的直径形成得大致相同的坯体进行加热压缩,由此成形上述树脂环,上述金属衬套沿轴向被压入上述坯体的内周面,从而与树脂环一体地连结。而且,上述金属衬套的突起被设置在相比于金属衬套的轴向中央偏向该金属衬套的压入方向前方的位置。该树脂旋转体能够通过简易的工序制造,并且难以发生树脂环和金属衬套的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树脂旋转体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在金属衬套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以相互不旋转的方式结合树脂环和金属衬套的旋转阻止机构的树脂旋转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一种树脂旋转体,由环状的树脂环和嵌合于上述树脂环的内周面的金属衬套构成,在上述金属衬套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以相互不旋转的方式结合树脂环和金属衬套的旋转阻止机构(专利文献1~4)。其中的专利文献1、2的树脂旋转体的制造方法为,将金属衬套配置在成形用模具的内部,并且以从轴向两侧夹着上述金属衬套的旋转阻止机构的方式配置2个环状的加强纤维,从轴向两侧推压该加强纤维的同时使树脂浸渍于该加强纤维,从而成形上述树脂环。另外,专利文献3、4的树脂旋转体的制造方法为,在将上述金属衬套设置在成形用模具的内部的状态下,比上述金属衬套的轴向厚度厚地层叠加强纤维,从轴向两侧推压该加强纤维的同时使树脂浸渍于该加强纤维,成形上述树脂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登录第398023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9591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5433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250364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4的情况下,将金属衬套及纤维配置在成形用模具的内部,必须使树脂浸渍于上述纤维,存在成形用模具的构造变得复杂、并且工序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树脂旋转体及其制造方法,能够通过简易的工序制造,并且难以发生树脂环和金属衬套的脱落。即,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的树脂旋转体由环状的树脂环和嵌合于上述树脂环的内周面的金属衬套构成,在上述金属衬套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以相互不旋转的方式结合树脂环和金属衬套的旋转阻止机构,上述树脂旋转体的特征在于,在轴向上层叠多片通过抄制而制造的片状树脂,并且对内周面的直径形成得与上述金属衬套的外周面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坯体(elementbody)进行加热压缩,由此成形上述树脂环,上述金属衬套沿轴向被压入上述坯体的内周面,由此与树脂环一体地连结,另外,将该金属衬套的上述旋转阻止机构设置在相比于金属衬套的轴向中央偏向该金属衬套的压入方向前方的位置。即,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的树脂旋转体的制造方法为,将金属衬套嵌合在环状的树脂环的内周面,此时,通过设置在上述金属衬套的外周面上的旋转阻止机构,以相互不旋转的方式结合树脂环和金属衬套,上述树脂旋转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轴向上层叠多片通过抄制制造的片状树脂,并且形成内周面的直径形成得与上述金属衬套的外周面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坯体,并将上述金属衬套的上述旋转阻止机构设置在相比于该金属衬套的轴向中央偏向一个端面的位置,对上述坯体加热压缩,成形上述树脂环,并且沿轴向将上述金属衬套压入上述坯体的内周面而使金属衬套与树脂环一体地连结,另外,在将上述金属衬套压入坯体时,使上述旋转阻止机构位于该金属衬套的压入方向前方。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及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预先成形沿轴向层叠多片通过抄制制造的片状树脂而成的坯体,将金属衬套压入该坯体的内周面即可,因此,不需要使树脂浸渍于收容在制造用模具中的纤维,能够容易地制造树脂旋转体。另外,根据上述专利技术,将金属衬套的上述旋转阻止机构设置在相比于该金属衬套的轴向中央偏向一个端面的位置,在将上述金属衬套压入坯体时,使该旋转阻止机构位于该金属衬套的压入方向前方。其结果,从后述的实验结果可知,即使对于金属衬套在压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上作用有负荷,金属衬套也难以从树脂环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树脂齿轮的立体图。图2是树脂齿轮的周向剖视图。图3是树脂齿轮的轴向剖视图。图4是说明树脂齿轮的制造方法的图。图5是表示实验所使用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的图。图6是表示实验结果的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图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至图3表示发动机的平衡轴齿轮等所使用的树脂旋转体1,图1是树脂旋转体1的立体图,图2是以相对于树脂旋转体1的中心轴正交的平面剖切的周向剖视图,图3是以与轴向平行的平面剖切的轴向剖视图。上述树脂旋转体1由环状的树脂环2和嵌合在上述树脂环2的内周面2a上的金属衬套3构成,在上述树脂环2的外周上等间隔地形成有相对于轴向倾斜地形成的斜齿2b,上述树脂旋转体1构成了斜齿轮。上述树脂环2如以下详细说明的那样,是在轴向上层叠多片片状树脂S而成形坯体4,然后在加热该坯体4的同时进行压缩成形而得到的,上述片状树脂S是对分散有酚醛树脂粉末的规定的纤维进行抄制而得到的。上述金属衬套3由烧结合金、碳素钢构成,如图2所示,在金属衬套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作为旋转阻止机构的突起3a,上述树脂环2围绕各突起3a,由此,上述树脂环2和金属衬套3相互不旋转地结合。上述突起3a沿金属衬套3的外周面以放射状设置一列,形成为从金属衬套3的外周面朝向外侧扩展的倒锥形。而且,本实施例的突起3a被设置在相对于金属衬套3的轴向中央偏向该金属衬套3的一个端面的位置。以下,使用图4说明上述树脂旋转体1的制造方法。首先,图4(a)示出了通过抄制制造片状树脂S,并且将该片状树脂S切割成齿轮形状的工序。最初,分别以规定比例使酚醛树脂粉末、对位芳纶纤维和间位芳纶纤维分散到水中,通过对其进行抄制,制造长方形的片状树脂S,并将其放入压力机进行脱水。由这里得到的片状树脂S,能够获得多个的齿轮形状,通过将上述长方形的片状树脂S放入冲压机,能够得到多个齿轮形的片状树脂Sa,此时,在各片状树脂Sa上还穿设有构成上述内周面2a的圆形的孔Sb。此外,对于此时产生的边角料,能够通过回收利用再次在抄制上述片状树脂S时使用。然后,从得到的上述齿轮形状的片状树脂Sa通过干燥等方法除去水分。其次,图4(b)示出了层叠多片上述齿轮形状的片状树脂S而成形上述坯体4的工序。在本实施例中,层叠8片的片状树脂S,此时,在使各片状树脂S中的齿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进行层叠,之后将其以规定温度加热干燥,同时,沿轴向即层叠方向进行压缩。这样,上述片状树脂S所含有的苯酚软化,邻接的片状树脂S彼此粘接,其结果,在外周上形成正齿4a,并且得到形成有圆形的内周面4b的坯体4。该坯体4的轴向的厚度形成得比上述金属衬套3的轴向的厚度厚,...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28 JP 2010-1458951.一种树脂旋转体,由环状的树脂环和嵌合于上述树脂环的内周
面的金属衬套构成,
在上述金属衬套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以相互不旋转的方式结合树脂
环和金属衬套的旋转阻止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轴向上层叠多片通过抄制而制造的片状树脂,并且对内周面的
直径与上述金属衬套的外周面的直径形成得大致相同的坯体进行加热
压缩,由此成形上述树脂环,
上述金属衬套沿轴向被压入上述坯体的内周面,从而与树脂环一
体地连结,
此外,将该金属衬套的上述旋转阻止机构设置在相比于金属衬套
的轴向中央偏向该金属衬套的压入方向前方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旋转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阻止
机构是沿上述金属衬套的外周面设置成放射状的突起,该突起形成为
从金属衬套的外周面向外侧扩展的倒锥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旋转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树
脂环的外周面上等间隔地形成有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涧静雄筱崎茂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密封垫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