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包片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提供第一极板的第一落板装置、提供第二极板的第二落板装置、提供隔板纸的送纸装置及推板装置,所述第一落板装置和第二落板装置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落板装置下方设有第一极板导轨,所述第二落板装置下方设有第二极板导轨和包片极板导轨,所述第一极板导轨与包片极板导轨之间设有包片口,所述送纸装置上设有延伸至包片口的送纸板,所述推板装置上设有随推板装置移动的推杆,第一极板由推杆推送沿着第一极板导轨和包片极板导轨进入推板装置,第二极板由推杆推送沿着第二极板导轨进入推板装置,第二极板与包片后的第一极板在推板装置上叠加;流水线生产,高自动化、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蓄电池极板的包片机构。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蓄电池生产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将正极板、负极板、隔板纸组装为极群,隔板纸是包夹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因此行业内通常称之为“包片”或“包板”工序。但在传统的“包片”工序中,多以人工操作为主,操作工人先取一片负极板,用裁好的隔板纸包夹正极板两面,包片后的正极板再叠放到负极板上,保证每一组正、负极板之间都有隔板纸,循环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极板包片及组装,不仅效率低,而且包片质量也不高,极板上掉落的铅尘也会对操作工人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有人提出一种名为应用于蓄电池包片机上的包片叠加机构(专利号201120531816.9)的专利申请,包括包片台面板、极群放置板、包片压板、可沿隔板纸中部折叠翻转的折叠板以及极群匣体,该包片台面板开设有包片开口, 该极群匣体位于包片开口下方,该极群放置板可上下动作地位于极群匣体中,该包片压板的一侧边固接有转动轴,该转动轴连接一驱动包片压板翻转的驱动机构,该包片压板和折叠板分别位于包片开口的前、后侧。上述专利其原理为负极板放于极群放置板上后,再把隔板纸置于负极板上,再把正极板置于隔板纸上,压住隔板纸的前半部,然后启动折叠电机,使折叠板沿隔板纸中部折叠翻转,使隔板纸后半部压于正极板上,再启动驱动机构,使包片压板压于隔板纸上,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单元集群;虽然实现了包片过程的自动化,但结构复杂,单身包片过程中有停顿,生产效率较低,包片质量难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高效率的蓄电池包片机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包片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提供第一极板的第一落板装置、提供第二极板的第二落板装置、提供隔板纸的送纸装置及推板装置,所述第一落板装置和第二落板装置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落板装置下方设有第一极板导轨,所述第二落板装置下方设有第二极板导轨和包片极板导轨,所述第一极板导轨与包片极板导轨之间设有包片口,所述送纸装置上设有延伸至包片口的送纸板,所述推板装置上设有随推板装置移动的推杆,第一极板由推杆推送沿着第一极板导轨和包片极板导轨进入推板装置,第二极板由推杆推送沿着第二极板导轨进入推板装置,第二极板与包片后的第一极板在推板装置上叠加。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机架上沿着推板装置推进方向的两侧设有隔板,所述第一极板导轨、第二极板导轨及包片极板导轨设于隔板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第一极板导轨、第二极板导轨及包片极板导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隔板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第一极板导轨、第二极板导轨及包片极板导轨由一体成型于隔板上的凸条形成。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隔板上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一端转动连接于隔板,所述挡块另一端自由抵靠在第一极板导轨、第二极板导轨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极板导轨与包片极板导轨之间设有上包片辊和下包片辊,所述包片口形成于上包片辊和下包片辊之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极板导轨与第一极板之间为线接触或者面接触,所述第二极板导轨与第二极板之间为线接触或者面接触,所述包片极板导轨与包片极板之间为线接触或者面接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底板落板装置,所述底板落板装置下方设有底板导轨,所述底板由推杆推送沿着底板导轨进入推板装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机架上还设有输送链,所述推板装置连接所述输送链并连同输送链运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落板装置包括第一料台和第一取板装置,第一取板装置将第一料台上的第一极板转移到第一极板导轨上,所述第二落板装置包括第二料台和第二取板装置,第二取板装置将第二料台上的第二极板转移到第二极板导轨上,所述底板落板装置包括底板料台和底板转移装置,底板转移装置将底板料台上的底板转移到底板导轨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包片机构包括第一落板装置、第二落板装置、送纸装置、推料装置,所述落料装置和推料装置之间设有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包片极板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设有包片口,隔板纸穿过包片口隔在第一极板导轨和包片极板导轨之间,推动第一极板时,第一极板抵于隔板纸的中部,在推杆的推动下继续移动,在第二极板导轨和包片极板导轨的作用下隔板纸包裹第一极板,接着推杆推动包片后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落在推板装置上实现极板的包片过程,该包片过程中推杆连续推进,中间无需等待,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蓄电池包片机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I上设有提供第一极板的第一落板装置21、提供第二极板的第二落板装置22、提供隔板纸的送纸装置3及推板装置4,所述第一落板装置21和第二落板装置22并排设置,第一落板装置21和第二落板22之间设有送纸装置3,所述第一落板装置21下方设有第一极板导轨51,所述第二落板装置22下方设有第二极板导轨52,所述第二极板导轨52的下方设有包片极板导轨53,所述第一极板导轨51与包片极板导轨53在同一直线上,第一极板导轨51与包片极板导轨53之间设有包片口 6,所述送纸装置3上设有延伸至包片口 6的送纸板7,所述推板装置4上设有随推板装置移动的推杆41和载料台42 ;第一极板由推杆推送沿着第一极板导轨和包片极板导轨包片,最终进入推板装置,第二极板由推杆推送沿着第二极板导轨进入推板装置,第二极板与包片后的第一极板在推板装置上叠加。所述机架I上沿着推板装置4推进方向的两侧设有隔板8,所述第一极板导轨、第二极板导轨及包片极板导轨设于隔板上。所述隔板8上设有挡块9,所述挡块9 一端转动连接于隔板8,所述挡块9另一端自由抵靠在第一极板导轨51、第二极板导轨52上,通过挡块的阻挡一方面可以防止极板在相应的导轨上翻转,另一方面保证极板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滑落,而是需要推杆的推动才能通过,从而保证极板叠加顺序的正确。所述第一极板导轨51与包片极板导轨53之间设有上包片辊61和下包片辊62,所述包片口 6形成于上包片辊61和下包片辊62之间,第一极板从第一极板导轨穿过包片口进入包片极板导轨,通过上包片辊和下包片辊的作用使得隔板纸包裹第一极板实现包片过程,所述上包片辊和下包片辊与所述隔板转接。 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底板落板装置23,所述底板落板装置下方设有底板导轨54,所述底板由推杆推送沿着底板导轨进入推板装置4,最先将底板落在推板装置上,再将包片后的第一极板放置在底板上,最后在最上面放置第二极板。所述机架I上还设有输送链11,所述推板装置4连接所述输送链11并连同输送链运动。所述输送链可以为电机、链轮和链条,也可以为步进电机和同步带,同步带可以适应各不同节奏,适用于不同的流水线。上述第一落板装置包括第一料台和第一取板装置,第一取板装置将第一料台上的第一极板转移到第一极板导轨上,所述第二落板装置包括第二料台和第二取板装置,第二取板装置将第二料台上的第二极板转移到第二极板导轨上,所述底板落板装置包括底板料台和底板转移装置,底板转移装置将底板料台上的底板转移到底板导轨上。导轨采用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极板导轨与第一极板之间为线接触,所述第二极板导轨与第二极板之间为线接触,线接触的摩擦阻力小,极板在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包片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提供第一极板的第一落板装置、提供第二极板的第二落板装置、提供隔板纸的送纸装置及推板装置,所述第一落板装置和第二落板装置并排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板装置下方设有第一极板导轨,所述第二落板装置下方设有第二极板导轨和包片极板导轨,所述第一极板导轨与包片极板导轨之间设有包片口,所述送纸装置上设有延伸至包片口的送纸板,所述推板装置上设有随推板装置移动的推杆,第一极板由推杆推送沿着第一极板导轨和包片极板导轨进入推板装置,第二极板由推杆推送沿着第二极板导轨进入推板装置,第二极板与包片后的第一极板在推板装置上叠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雁斌,张建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悦自动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