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转换位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8821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摆转换位系统及其方法,属于二次电池的制造领域。摆转换位系统包括:换位电机、左轴承、右轴承、扁轴、第一卷绕单元、第二卷绕单元、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卷绕单元与所述第二卷绕单元对称设置于所述扁轴的两侧;所述第一、第二卷绕单元分别包括第一、第二抽针气缸,第一、第二卷针轴承座,第一、第二卷绕电机和第一、第二卷针;所述换位电机通过所述左轴承和所述右轴承驱动所述扁轴转动,所述第一卷绕电机和第二卷绕电机的电缆随所述扁轴同步运动,通过所述导向机构与电源连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抽针气缸和第二抽针气缸的气管随所述扁轴同步运动,通过所述导向机构与气路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二次电池的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当前使用的卷绕系统存在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以及卷针与基板垂直度调节困难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摆转换位系统,包括换位电机、左轴承、右轴承、扁轴、第一卷绕单元、第二卷绕单元、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卷绕单元与所述第二卷绕单元对称设置于所述扁轴的两侧;所述第一卷绕单元包括第一抽针气缸、第一卷针轴承座、第一卷绕电机和第一卷针,所述第一抽针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扁轴上,所述第一卷针轴承座通过导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扁轴上,随所述第一抽针气缸的气缸杆沿导轨前后运动,所述第一卷绕电机和第一卷针都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卷针轴承座上;所述第二卷绕单元包括第二抽针气缸、第二卷针轴承座、第二卷绕电机和第二卷针,所述第二抽针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扁轴上,所述第二卷针轴承座通过导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扁轴上,随所述第二抽针气缸的气缸杆沿导轨前后运动,所述第二卷绕电机和第二卷针都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卷针轴承座上;所述换位电机通过所述左轴承和所述右轴承驱动所述扁轴转动,所述第一卷绕电机和第二卷绕电机的电缆随所述扁轴同步运动,通过所述导向机构与电源连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抽针气缸和第二抽针气缸的气管随所述扁轴同步运动,通过所述导向机构与气路相连接。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摆转换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卷绕步骤换位电机正向转动,通过左轴承和右轴承驱动扁轴正向转动,第一卷针处于穿针工位,第二卷针处于抽针工位;第一卷绕电机和第二卷绕电机的电缆、第一抽针气缸和第二抽针气缸的气管在导向机构的导向和保护下,随扁轴的正向转动做收紧运动;摆转换位步骤当第一卷针旋转预定圈数后,所述换位电机反向转动,通过所述左轴承和所述右轴承驱动所述扁轴反向转动180°,所述第一卷针和所述第二卷针互换工位,所述第一卷针转到抽针工位,所述第二卷针转到穿针工位;所述第一卷绕电机和所述第二卷绕电机的电缆、所述第一抽针气缸和所述第二抽针气缸的气管在所述导向机构的导向和保护下,随所述扁轴的反向转动做释放运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位电机正反转驱动扁轴先后正向和反向转动180°,巧妙地实现了两个卷绕工位的反复性转换,简化了机械结构,降低了安装调试的难度。同时也保证了卷绕电机的电缆与电源连接端相连接,抽针气缸的气管与气路相连接,不会导致线路和管路的缠绕。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克服了当前使用的卷绕系统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安装 调试难度大的缺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轴承和所述右轴承均安装有法兰零件,所述扁 轴安装在所述左轴承和所述右轴承的法兰零件端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纵向拖链、第二纵向拖链和横 向拖链;所述第一卷绕电机的电缆和所述第一抽针气缸的气管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纵向拖链 和所述横向拖链进行导向,所述第二卷绕电机的电缆和所述第二抽针气缸的气管依次通过 所述第二纵向拖链和所述横向拖链进行导向。所述导向机构对所述第一、第二卷绕电机的 电缆和所述第一、第二抽针气缸的气管起导向和保护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换位电机正反转驱动扁轴先后正向和反 向转动180°,实现了两个卷绕工位的反复性转换,简化了机械结构,降低了安装调试的难 度;第一卷绕电机和第二卷绕电机的电缆随扁轴同步运动,在导向机构的导向和保护下与 电源连接端相连接;第一抽针气缸和第二抽针气缸的气管随扁轴同步运动,在导向机构的 导向和保护下与气路相连接;电缆和气管的运动状态是释放一收紧的往复运动,克服了线 路和管路容易缠绕和损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摆转换位系统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摆转换位系统的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摆转换位系统的右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摆转换位系统的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摆转换位系统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A-A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摆转换位系统,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换位电机1、左轴承 21、右轴承22、扁轴3、第一卷绕单元(未标示)、第二卷绕单元(未标示)、导向机构(未标示), 第一卷绕单元与第二卷绕单元对称设置于扁轴3的两侧;第一卷绕单元包括第一抽针气缸 411、第一卷针轴承座412、第一卷绕电机413和第一卷针414,第一抽针气缸411固定安装 在扁轴3上,第一卷针轴承座412通过导轨415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扁轴3上,随第一抽针气 缸411的气缸杆沿导轨415前后运动,第一卷绕电机413和第一卷针414都固定安装在第 一卷针轴承座412上。第二卷绕单元包括第二抽针气缸421、第二卷针轴承座(未标示)、第 二卷绕电机(未标示)和第二卷针424,第二抽针气缸421固定安装在扁轴3上,第二卷针轴 承座通过导轨(未标示)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扁轴3上,随第二抽针气缸421的气缸杆沿导轨 前后运动,第二卷绕电机和第二卷针424都固定安装在第二卷针轴承座上。左轴承21安装有左法兰零件23,右轴承22安装有右法兰零件(未标示),扁轴3安 装在左法兰零件23和右法兰零件的端面上。换位电机1通过左轴承21和右轴承22驱动扁轴3转动,第一卷绕电机413和第二卷绕电机的电缆随扁轴3同步运动,通过导向机构与电源连接端相连接;第一抽针气缸411和第二抽针气缸421的气管随扁轴3同步运动,通过导向机构与气路相连接。导向机构包括第一纵向拖链51、第二纵向拖链52和横向拖链53,横向拖链53有一固定端531 ;第一卷绕电机413的电缆和第一抽针气缸411的气管依次通过第一纵向拖链51和横向拖链53进行导向,第二卷绕电机的电缆和第二抽针气缸421的气管依次通过第二纵向拖链52和横向拖链53进行导向。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摆转换位系统处于卷绕状态时,换位电机I正向转动,通过左轴承21和右轴承22驱动扁轴3正向转动,第一卷针414处于穿针工位,第二卷针424处于抽针工位;第一卷绕电机413和第二卷绕电机的电缆、第一抽针气缸411和第二抽针气缸421的气管在导向机构的导向和保护下,随扁轴3的正向转动做收紧运动。当第一卷针414旋转预定圈数后,需要转换工位时,换位电机I反向转动,通过左轴承21和右轴承22驱动扁轴3反向转动180°,第一卷针414和第二卷针424互换工位,第一卷针414转到抽针工位,第二卷针424转到穿针工位;第一卷绕电机413和第二卷绕电机的电缆、第一抽针气缸411和第二抽针气缸421的气管在导向机构的导向和保护下,随扁轴3的反向转动做释放运动。工作过程中,第一卷绕电机413和第二卷绕电机的电缆和第一抽针气缸411和第二抽针气缸421的气管做释放一收紧的往复运动,克服了线路和管路容易缠绕和损坏的问题。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摆转换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位电机、左轴承、右轴承、扁轴、第一卷绕单元、第二卷绕单元、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卷绕单元与所述第二卷绕单元对称设置于所述扁轴的两侧;所述第一卷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摆转换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位电机、左轴承、右轴承、扁轴、第一卷绕单元、第二卷绕单元、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卷绕单元与所述第二卷绕单元对称设置于所述扁轴的两侧;所述第一卷绕单元包括第一抽针气缸、第一卷针轴承座、第一卷绕电机和第一卷针,所述第一抽针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扁轴上,所述第一卷针轴承座通过导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扁轴上,随所述第一抽针气缸的气缸杆沿导轨前后运动,所述第一卷绕电机和第一卷针都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卷针轴承座上;所述第二卷绕单元包括第二抽针气缸、第二卷针轴承座、第二卷绕电机和第二卷针,所述第二抽针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扁轴上,所述第二卷针轴承座通过导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扁轴上,随所述第二抽针气缸的气缸杆沿导轨前后运动,所述第二卷绕电机和第二卷针都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卷针轴承座上;所述换位电机通过所述左轴承和所述右轴承驱动所述扁轴转动,所述第一卷绕电机和第二卷绕电机的电缆随所述扁轴同步运动,通过所述导向机构与电源连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抽针气缸和第二抽针气缸的气管随所述扁轴同步运动,通过所述导向机构与气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东陈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