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二极管和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电二极管包括:金属外壳、透光罩、用于屏蔽电磁干扰的金属屏蔽组件、PN结、第一管脚、第二管脚和具有金属外层的底座;所述透光罩设置于所述金属外壳的顶端,所述金属外壳的底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PN结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管脚与所述PN结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管脚与所述PN结的阴极电连接;所述金属屏蔽组件位于所述金属外壳内,所述金属屏蔽组件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金属外层电连接,所述PN结位于金属屏蔽组件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的光电二极管存在无法有效屏蔽电磁干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极管领域,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光电二极管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光电二极管在工作时,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干扰,影响电信号输出的稳定性。使得在光信号恒定的情况下,输出电信号受电磁干扰而不稳定,以至于造成系统的信号误判或者无法正常工作。目前,圆柱状铁封球形玻璃光电二极管可以将PN结的受光面背后和四周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但是对于受光面顶端进来的噪声却无能为力。由于球形玻璃上做金属连筋工艺难度较大,而且成本较高,目前的铁封玻璃光电管一般都没有将前端进行屏蔽。这样,在前端电磁干扰比较强的情况下依然存在信号有噪声的情况。现有的光电二极管存在无法有效屏蔽电磁干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电二极管,所述光电二极管能够解决无法有效屏蔽电磁干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二极管,该光电二极管包括金属外壳、透光罩、用于屏蔽电磁干扰的金属屏蔽组件、PN结、第一管脚、第二管脚和具有金属外层的底座;所述透光罩设置于所述金属外壳的顶端,所述金属外壳的底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PN结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管脚与所述PN结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管脚与所述PN结的阴极电连接;所述金属屏蔽组件位于所述金属外壳内,所述金属屏蔽组件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金属外层电连接,所述PN结位于所述金属屏蔽组件内。在上述光电二极管中,所述金属屏蔽组件为可透光的金属网罩,所述金属网罩由多根金属丝相互交叉形成,所述金属网罩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金属外层焊接;所述PN结位于所述金属网罩内。在上述光电二极管中,所述底座的金属外层的外沿设有焊点;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焊点与所述金属外壳焊接。在上述光电二极管中,所述金属屏蔽组件为一根金属丝,所述金属丝为弧形,所述金属丝横跨所述PN结,所述金属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的金属外层焊接。在上述光电二极管中,所述金属网罩包括两根金属丝,所述两根金属丝相互交叉成十字型,每根所述金属丝横跨所述PN结,每根所述金属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的金属外层焊接;或者,所述金属网罩包括三根金属丝,所述三根金属丝相互交叉成米字型,每根所述金属丝横跨所述PN结,每根所述金属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的金属外层焊接;或者,所述金属网罩包括四根金属丝,所述四根金属丝相互交叉成井字型,每根所述金属丝横跨所述PN结,每根所述金属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的金属外层焊接。在上述光电二极管中,所述光电二极管还包括第二金属丝;所述第一管脚与所述第二金属丝焊接,所述第二金属丝与所述PN结的阳极电连接。在上述光电二极管中,所述第二管脚与所述底座的金属外层电连接,所述底座的金属外层与所述PN结的阴极电连接。在上述光电二极管中,所述金属丝与所述底座的金属外层的焊接方式和所述第二金属丝与所述第一管脚的焊接方式相同。在上述光电二极管中,所述金属丝的直径的范围为13um至50um。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二极管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具有金属外层的底座上设置一个PN结,在底座上设置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其 中,第一管脚与所述PN结的阳极电连接,第二管脚与所述PN结的阴极电连接;在所述PN结的外侧设置金属屏蔽组件,所述金属屏蔽组件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金属外层电连接,所述PN结位于所述金属屏蔽组件内;在金属外壳的顶端设置一个透光罩,将所述金属外壳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相互连接。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电二极管和一种光电二极管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原光电二极管存在的无法有效屏蔽电磁干扰的缺陷,通过在金属外壳内焊接一个用于屏蔽电磁干扰的金属屏蔽组件,并且使得PN结位于金属屏蔽组件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有效屏蔽外界对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磁干扰。并且在光电二极管的外观尺寸上没有改变,可以直接替换现有产品使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光电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金属屏蔽组件为一根金属丝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金属屏蔽组件为二根金属丝的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金属屏蔽组件为三根金属丝的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金属屏蔽组件为四根金属丝的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光电二极管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构思是在金属底座上焊接一金属屏蔽组件,所述金属屏蔽组件可以是金属丝或者金属网罩。金属屏蔽组件与具有金属外层的底座配合构成类似接地的金属屏蔽外壳,以此屏蔽来自外界的电磁干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原理是根据电磁屏蔽的原理,在具有金属外层的底座上焊接上一金属屏蔽组件,金属屏蔽组件的底端与底座的金属外层可靠连接,在外界出现电磁干扰时,该金属屏蔽组件与屏蔽壳的电位相同,能起到屏蔽电磁干扰的目的。所述金属屏蔽组件可选为金属丝或者金属网罩;其中,金属网罩为可透光型,不影响外部光信号的进入;金属丝或者金属网罩与底座配合构成的金属屏蔽外壳可以屏蔽外界的电磁干扰,屏蔽的效果可以根据所述金属丝或者金属网罩的外形确定。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图I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光电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所述光电二极管包括金属外壳102、透光罩101、用于屏蔽电磁干扰的金属屏蔽组件104、PN结105、第一管脚108、第二管脚109和具有金属外层的底座107。透光罩101设置于金属外壳102的顶端,金属外壳102的底端与底座107连接。PN结105位于底座107上,第一管脚108与PN结105的阳极电连接,第二管脚109与PN结105的阴极电连接。 金属屏蔽组件104位于金属外壳102内,金属屏蔽组件104的底端与底座107的金属外层电连接,PN结105位于金属屏蔽组件104内。在本专利技术中,透光罩101可以为球形玻璃。所述光电二极管的工作方式为光线透过透光罩101进入该光电二极管,所进入的光线照射在PN结105上,PN结105感应到光后形成光电流,然后通过第一管脚108和第二管脚109输出给后端电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底座107的金属外层的外沿设有焊点106 ;底座107通过焊点106与金属外壳102焊接。由于金属外壳102的材质为金属,底座107的金属外层也是金属,金属屏蔽组件104的底端与底座107的金属外层电连接后,金属外壳102、底座107和金属屏蔽组件104形成类似接地的金属屏蔽外壳,可以防止来自外界的电磁干扰。金属外壳102与底座107配合,可以有效屏蔽来自底部和侧面的电磁干扰,金属外壳102和底座107都采用了金属还能起到固定的作用。为了屏蔽来自光电二极管顶端的电磁干扰,所述金属屏蔽组件104可选为金属网罩。所述金属网罩由多根金属丝相互交叉形成,所述金属网罩的底端与底座107的金属外层焊接。其中,组成金属网罩的金属丝横跨金属底座107上的PN结105,金属网罩为可透光,不影响透过透光罩101入射的照射在PN结上的光线。所述横跨是指所述金属丝在金属底座107上的正投影穿过PN结105。PN结105位于金属网罩内,即金属网罩罩住整个PN结 105。图3是本专利技术金属屏蔽组件为二根金属丝的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金属屏蔽组件104为金属网罩,所述金属网罩包括两根金属丝3041,该两根金属丝3041相互交叉成十字型,每根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电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光电二极管包括:金属外壳、透光罩、用于屏蔽电磁干扰的金属屏蔽组件、PN结、第一管脚、第二管脚和具有金属外层的底座;所述透光罩设置于所述金属外壳的顶端,所述金属外壳的底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PN结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管脚与所述PN结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管脚与所述PN结的阴极电连接;所述金属屏蔽组件位于所述金属外壳内,所述金属屏蔽组件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金属外层电连接,所述PN结位于所述金属屏蔽组件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盈盈,吴凡,李长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