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紧钻夹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649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手紧钻夹头,包括一空心钻体(1),所述钻体(1)内沿周向等间距地设有三个倾斜的斜孔,每一斜孔内可滑动地安装有一个夹爪(2);所述钻体(1)的中部设置有一丝母(3),该丝母(3)与每一所述夹爪(2)通过螺纹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钻体(1)的前端设有一前套(4),后端套置有一后套(5);所述前套(4)将扭矩传递给所述丝母(3);所述丝母(3)和所述钻体(1)之间可相对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母(3)的后端面成形有沿周向等间距分布的、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凹槽(33)。(*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紧钻夹头,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机械加工设备例如钻床上的手紧钻夹头。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手紧钻夹头一般包括钻体、夹爪、丝母、前套及后套。例如1999年6月9日授权公告的中国技术专利CN2322725,公开了一种手紧钻夹头,该钻夹头包括钻体、夹爪、丝母、前套及后套,三只夹爪分别设置在均布于钻体上的三个斜孔内,丝母与夹爪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丝母的后端设有止推轴承,止推轴承的后端设置有挡圈,钻体的后端装配有后套,丝母为两半式结构,通过一丝母套将两半合为一体,丝母套与丝母之间过盈配合,前套与丝母套之间采用键联接传递扭矩,前套前端的内表面成形有环形凸起,钻体上与该凸起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环形凹槽,通过上述凸起与凹槽的配合实现前套的轴向定位。该手紧钻夹头的缺点在于当钻夹头承受冲击载荷,例如钻削铸铁等硬质材料时,钻夹头会产生较大振动,因而丝母和夹爪之间容易松动,后套容易产生脱落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能有效地缓和冲击载荷、而且丝母和夹爪不容易松动、后套不容易脱落的手紧钻夹头。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手紧钻夹头,包括一空心钻体,所述钻体内沿周向等间距地设有三个倾斜的斜孔,每一斜孔内可滑动地安装有一个夹爪;所述钻体的中部设置有一丝母,该丝母与每一所述夹爪通过螺纹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钻体的前端设有一前套,后端套置有一后套;所述前套将扭矩传递给所述丝母;所述丝母和所述钻体之间可相对旋转,所述丝母的后端面成形有沿周向等间距分布的、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凹槽。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手紧钻夹头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给出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钻体的中部成形有一个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台阶部分,该台阶部分具有一与所述丝母的后端面相对的表面,该表面加工有凹陷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内放置有多个滚珠。在本技术给出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钻体的中部成形有一个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台阶部分,该台阶部分具有一与所述丝母的后端面相对的表面,该表面与所述丝母的后端面之间安装有滚动轴承。所述丝母为两半式结构,其外周表面套有一丝母套,所述丝母套与所述丝母之间过盈配合;所述前套与所述丝母套之间设有传递扭矩的结构,其具体结构为所述丝母套的外廓形状为多边体,所述前套内部相应地成形有与之相配合的多边孔。所述后套的前端和所述前套的后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卡钩,所述后套和所述前套借助所述卡钩相互卡接在一起。所述后套包括一周壁,该周壁的后端成形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一端壁,该端壁上成形有一内孔,该端壁邻近该内孔的下端部分成形有一凸缘,该凸缘的下表面座靠在所述钻体后端自外周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的一凸肩的顶面上。所述周壁的前端成形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一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形成一内钩;所述前套的后端对应于所述环形凸起的位置处向内收缩,该收缩部分的端头成形有与所述内钩相配合的外钩。所述环形凸起的内表面为一向后倾斜的圆锥面;所述外钩的钩头外表面也为一向后倾斜的圆锥面。所述前套和后套的外圆周表面分别成形有若干凸棱和凹槽。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手紧钻夹头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丝母的后端面成形有沿周向分布、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凹槽,当钻夹头处于锁紧状态时,各滚珠皆处于凹槽内,因而即使钻削铸铁等硬质材料,钻头及夹持钻头的夹爪由于承受冲击载荷而产生振动时,由于各滚珠处于凹槽内,滚珠不能沿径向移动,因而能有效缓和冲击载荷,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丝母与夹爪不易松开,锁紧效果好;另外后套也不易脱落。在本技术给出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前套和后套之间通过卡钩相互卡接在一起,因而前套和后套安装得都较为稳固,不会脱落。附图说明本技术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提供的手紧钻夹头的一种实施例的半剖剖视图,示出该钻夹头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状;图2为沿图1中A-A的剖视图,示出前套与丝母套之间传递扭矩的结构;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丝母的俯视图,图中示出凹槽的分布状态;图4为图1的B处放大视图,示出了滚珠与丝母后端面接触状态;图5为图3的C向局部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详细说明本技术之前,先定义相关术语本技术所称的“前端”系指手紧钻夹头中,各夹爪夹持钻头的一端,即图1中的下端;本技术所称的“后端”系指手紧钻夹头中,与加工机床,例如钻床连接的一端,即图1中的上端。参见图1,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手紧钻夹头,包括一空心钻体1,所述钻体1内沿周向等间距地设有三个倾斜的斜孔,每一斜孔内可滑动地安装有一个夹爪2;所述钻体1的中部设置有一丝母3,该丝母3与每一所述夹爪2通过螺纹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钻体1的前端设有一前套4,后端套置有一后套5;所述前套4将扭矩传递给所述丝母3。参见图2,所述丝母3为两半式结构,其外周表面套有一丝母套31,所述丝母套31与所述丝母3之间过盈配合,所述前套4与所述丝母套31之间设有传递扭矩的结构,其具体结构为所述丝母套31的外廓形状为多边体,所述前套2内部相应地成形有与之相配合的多边孔,所述多边体和多边孔的横截面形状大体正六边形。当旋转前套4时,通过上述结构将扭矩传递给丝母套31,由于丝母套31与丝母3过盈配合,从而带动丝母3旋转。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手紧钻夹头,所述丝母3和所述钻体1之间可相对旋转,所述丝母3的后端面成形有沿周向等间距分布的、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凹槽3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中所示,所述钻体1的中部成形有一个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台阶部分11,该台阶部分11具有一与所述丝母3的后端面相对的表面,该表面加工有凹陷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内放置有多个滚珠32,通过这些滚珠可实现所述丝母3与钻体1之间的相对转动。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图中未示出),所述钻体1的中部成形有一个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台阶部分11,该台阶部分11具有一与所述丝母3的后端面相对的表面,该表面与所述丝母3的后端面之间安装有滚动轴承,即借助滚动轴承来实现丝母与钻体之间的相对转动。在给出的上述两实施例中,由于丝母3的后端面成形有沿周向分布、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凹槽,因而能有效缓和钻夹头工作时产生的冲击载荷,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即使钻削铸铁等硬质材料时,丝母与夹爪之间也不易松动,后套不易脱落。在本技术给出的实施例中,所述后套5的前端和所述前套4的后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卡钩,所述后套5和所述前套4借助所述卡钩相互卡接在一起。如图1中所示,所述后套5包括一周壁,该周壁的后端成形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一端壁,该端壁上成形有一内孔,该端壁邻近该内孔的下端部分成形有一凸缘51,该凸缘51的下表面座靠在所述钻体1后端自外周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的一凸肩12的顶面上。所述周壁的前端成形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一环形凸起52,所述环形凸起52形成一内钩;所述前套4的后端对应于所述环形凸起52的位置处向内收缩,该收缩部分的端头成形有与所述内钩相配合的外钩41;通过所述内钩和外钩41的配合即可实现所述前套4与后套5的卡接。图中清楚示出所述环形凸起52的内表面为一向后倾斜的圆锥面;所述外钩41的钩头外表面也为一向后倾斜的圆锥面,安装时利用所述前套4的弹性变形实现所述外钩41和内钩的卡接,同时由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三鸥钻夹头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