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夹头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99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夹头扳手,该钻夹头扳手包括扳轮和扳柄,扳轮一端设置有孔,扳柄外表面为圆柱面,该板柄穿过扳轮上设置的孔与扳轮过盈配合,后将扳柄的前端和扳轮纵向剖面平行的两边外表面为两平面,所述扳柄的另一端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为手指不易滑动的表面,达到人性化设计的目的。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钻夹头扳手在松开或夹紧钻头的过程中手感好,扭动轻松。(*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夹头扳手,尤其是一种松开或夹紧钻头的钻夹头扳手。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钻夹头扳手包括扳轮和扳柄,扳轮与扳柄焊接在一起,此类扳手使用时手感不好,扳动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感好、扭动轻松和外观新颖的钻夹头扳手。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钻夹头扳手,包括扳轮和扳柄,扳轮一端设置有孔,扳柄外表面为圆柱面,该板柄穿过扳轮上设置的孔与扳轮过盈配合,所述扳柄的前端和扳轮纵向剖面平行的两边外表面为两平面,所述扳柄的另一端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为手指不易滑动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圆弧面为拇指般大小,在所述的圆弧面上设置有与指纹相似的纹理。进一步地,所述扳柄上两平面处设置有标记。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扳动钻夹头扳手时,拇指压着圆弧面,其它手指握住扳柄上两平面,操作时手感好,扭动轻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扳手钻夹头的一种实施例;图2为图1的A-A处剖面图;图3为图1的B-B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钻夹头扳手包括有扳轮1和扳柄2,扳轮1一端设置有孔11,扳柄2外表面为圆柱面,板柄2穿过扳轮1上设置的孔11与扳轮1过盈配合,后将扳柄2的前端和扳轮1纵向剖面平行的两边外表面压制成两平面22,在两平面22设置有标记,扳柄2的另一端冲压成拇指般大小的圆弧面21,圆弧面21上设置有与指纹相似的纹理。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将该钻夹头扳手的扳轮的扳轮头插入钻夹头的锁孔内,使扳轮齿与齿圈齿啮合,拇指压着圆弧面,其它手指握住扳柄上两平面,转动扳柄,扳柄带动齿轮传动,从而使钻夹头松开或夹紧钻头,操作过程中手感好,扭动轻松。权利要求1.一种钻夹头扳手,包括扳轮和扳柄,扳轮一端设置有孔,扳柄外表面为圆柱面,该板柄穿过扳轮上设置的孔与扳轮过盈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柄的前端和扳轮纵向剖面平行的两边外表面为两平面,所述扳柄的另一端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为防滑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夹头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面为拇指般大小,该圆弧面上的纹理为与指纹相似的纹理。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夹头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柄上两平面处设置有标记。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钻夹头扳手,该钻夹头扳手包括扳轮和扳柄,扳轮一端设置有孔,扳柄外表面为圆柱面,该板柄穿过扳轮上设置的孔与扳轮过盈配合,后将扳柄的前端和扳轮纵向剖面平行的两边外表面为两平面,所述扳柄的另一端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为手指不易滑动的表面,达到人性化设计的目的。采用本技术的钻夹头扳手在松开或夹紧钻头的过程中手感好,扭动轻松。文档编号B23Q3/12GK2690113SQ20042000341公开日2005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9日专利技术者周文德, 徐守星, 谭开林 申请人:台州市三鸥钻夹头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夹头扳手,包括扳轮和扳柄,扳轮一端设置有孔,扳柄外表面为圆柱面,该板柄穿过扳轮上设置的孔与扳轮过盈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柄的前端和扳轮纵向剖面平行的两边外表面为两平面,所述扳柄的另一端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为防滑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德徐守星谭开林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三鸥钻夹头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