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式热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587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泵式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水箱(7)被配置在框体(50)的一侧,防冻液循环设备(41)与热泵回路被配置在框体(50)的另一侧,水制冷剂热交换器(2)被配置在比压缩机(1)高的位置。根据该结构,不仅能够将热泵回路与储水箱回路收纳于一个框体(50)内,实现载置有热泵式热水装置时的稳定化以及静音化,而且还能够改善框体(50)内的功能部件的配置平衡,实现框体(50)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使用利用地热的热泵回路而生成的热水来进行供暖的热泵式热水(温水)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利用以石油或煤气等燃烧类的燃料作为热源的供暖机器占据了大半市场,但是,近年来,利用热泵技术的供暖市场迅速扩大。在现有的空调机中也利用热泵技术,能够同时利用供冷与供暖。但是,仅在现有的空调机中,就存在当进行供暖时难以使足底暖和这样的课题,为 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出了利用热泵技术的热水装置(专利文献I)。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热水装置中,将高温制冷剂与热水进行热交換,将热交换后升温的热水向地面供暖板等供暖终端输送来进行供暖。另ー方面,已经有ー种利用地热的热泵式热水器(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3930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64540号公报在专利文献I的热泵式热水装置中,给水热交換器在储水箱内的上下设置,其使用向供暖终端输送的热水而在给水热交換器中生成给水用的热水,所以,储水箱内的热水整体温度下降,其结果是,向供暖终端输送的热水的温度下降,所以,供暖终端中的舒适性遭到破坏。另ー方面,在欧洲等地,一般将利用地热的热泵式热水器设置于室内,产品的进深尺寸在600_以下,则设置性好,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收纳热泵循环的热水器本体単元、与收纳储水箱的箱単元彼此独立设置,具有设置面积增大这样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用来解决前述现有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式热水装置,不仅能够将热泵回路与储水箱回路收纳于ー个框体内,实现载置热泵式热水装置时的稳定性以及静音化,并且还能够改善框体内的功能部件的配置平衡,实现框体的小型化。为了解决前述现有的课题,在本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装置中,储水箱被配置在框体的ー侧,防冻液循环设备与热泵回路被配置在框体的另ー侧,水制冷剂热交換器被配置在比压缩机高的位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重量重且振动大的压缩机配置在底板,将水制冷剂热交换器配置在其上方,由此,能够实现载置热泵式热水装置时的稳定性以及静音化,并且能够改善框体内的功能部件的配置平衡,实现框体的小型化。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将热泵回路与储水箱回路收纳于ー个框体内,实现载置热泵式热水装置时的稳定性以及静音化,并且还能够改善框体内的功能部件的配置平衡,实现框体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热泵式热水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从该实施方式中的框体的前面所看到的内部的主要部分概略结构图。符号说明I压缩机2水制冷剂热交換器3减压装置4防冻液制冷剂热交換器5四通阀 6制冷剂配管7储水箱8分割板9水循环设备10 水出口11热水入口12a、12b温度传感器13流量开关14过压泄压阀15a上部加热器15b下部加热器16a、16b、16c、16d 温度传感器17给水终端18给水热交換器19给水泵20 出水 ロ21 入水 ロ22流量调整阀23逆止阀24过压泄压阀25排水栓26给水管27三通阀28过压泄压阀29过压泄压阀30给水管31温度传感器32备用温度传感器33流量传感器34供暖终端35供暖泵36热水取出口37第一膨胀箱41防冻液循环设备42地热热交換器44第二膨胀箱·50框体具体实施例方式对于第一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装置,储水箱被配置在框体的ー侧,防冻液循环设备与热泵回路被配置在框体的另ー侧,水制冷剂热交換器被配置在比压缩机高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将重量重且振动大的压缩机配置在底板上,将水制冷剂热交換器配置于其上方,由此,能够实现载置热泵式热水装置时的稳定性以及静音化,并且能够改善框体内的功能部件的配置平衡,实现框体的小型化。对于第二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装置,特别是在第一专利技术中,将水制冷剂热交換器与防冻液制冷剂热交換器配置在比压缩机以及防冻液循环设备高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将重量重且振动大的压缩机以及防冻液循环设备配置在底板上,将水制冷剂热交換器以及防冻液制冷剂热交換器配置于其上方,由此,能够实现载置产品时的稳定性以及静音化,并且能够改善框体内的功能部件的配置平衡,实现本体的小型化。对于第三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装置,特别是在第一或第二专利技术中,配备与储水箱连接的密闭式的第一膨胀箱,第一膨胀箱被配置在比储水箱高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对于使水制冷剂热交換器与储水箱循环的升温回路(沸腾回路)内水量,能够增加第一膨胀箱中的可适应水量。对于第四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装置,特别是在第三专利技术中,配备有与防冻液回路连接的密闭式的第二膨胀箱,第二膨胀箱被配置于比防冻液制冷剂热交換器高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对于防冻液回路内的防冻液量,能够增加第二膨胀箱中的可适应防冻液量。对于第五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装置,特别是在第四专利技术中,第一膨胀箱被配置在框体的ー侧,第二膨胀箱被配置在框体的另ー侧。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改善框体内的功能部件的配置平衡,实现本体的小型化。下面,參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并非限于该实施方式。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热泵式热水装置的结构。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热泵式热水装置的结构图。本实施方式的热泵式热水装置由热泵回路、储水箱回路、防冻液回路构成,将热泵回路、储水箱回路内的升温回路(沸腾回路)、构成防冻液回路的防冻液循环设备(泵)41收纳于一个框体50中并设置于户外。热泵回路包括对制冷剂液进行压缩并将其排出的压缩机I ;从由压缩机I排出的制冷剂吸热而生成热水(温水)的水制冷剂热交換器2 ;对由水制冷剂热交換器2散热了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装置3 ;由在减压装置中被减压的制冷剂从防冻液吸热的防冻液制冷剂热交換器4 ;和改变制冷剂的流路的四通阀5。用制冷剂配管6将压缩机I、水制冷剂热交換器2、减压装置3、防冻液制冷剂热交換器4、四通阀5成环状连接从而构成热泵循环。此外,在水制冷剂热交換器2以及防冻液制冷剂热交換器4中使用高效的板式热交换器。在热泵循环中,作为制冷剂使用R410A,但是R407C的氟利昂类制冷剂更佳。防冻液回路具有使防冻液循环的防冻液循环设备41 ;和用防冻液吸收地热的地热热交換器42。另外,在防冻液回路中连接有密闭式的第二膨胀箱44。第二膨胀箱44的内部被隔板分离形成防冻液室和空气室,防冻液室与空气室的容积被隔板改变。因此,第二 膨胀箱44能够吸收防冻液回路内的防冻液的膨胀。第二膨胀箱44优选与防冻液制冷剂热交換器4的上部连接。另ー方面,在储水箱回路(储热水箱回路)中具有储存热水的储水箱(储热水箱)7。在储水箱7的内部,在储水箱7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配置分割板8。在储水箱7的内部,在与分割板8相比的上部空间是给水用热水部(给热水用温水部)7a,与分割板8相比的下部空间是供暖用热水部(供暖用温水部)7b。像这样,通过将储水箱7的内部分割成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给水用热水部7a内的热水能够用于给水时的热交换,供暖用热水部7b内的热水能够在供暖时用于使其向供暖终端循环。而且,在储水箱7的下方部设置有水出ロ 10。在用来从水出ロ 10向水制冷剂热交换器2输送低温水的水配管配备有水循环设备(泵)9。通过驱动水循环设备9,从水出口 10向水制冷剂热交換器2输送低温水,在水制冷剂热交換器2中从制冷剂吸热而生成热水。另外,在水制冷剂热交換器2中生成的热水返回设置于供暖用热水部7b的上部的热水入口(水入口)11。像这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泵式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冻液回路,其具有使防冻液循环的防冻液循环设备、和利用所述防冻液吸收地热的地热热交换器;热泵回路,其具有:压缩制冷剂并将该制冷剂排出的压缩机、从由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吸热而生成热水的水制冷剂热交换器、对由所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散热的所述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装置、和由在所述减压装置中被减压的所述制冷剂从所述防冻液吸热的防冻液制冷剂热交换器;和储水箱,其用来储存在所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中加热的热水,所述防冻液循环设备、所述热泵回路和所述储水箱被收纳于一个框体,其中,所述储水箱被配置在所述框体的一侧,所述防冻液循环设备与所述热泵回路被配置在所述框体的另一侧,所述水制冷剂热交换器被配置在比所述压缩机高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永敏克青山繁男谏山安彦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