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00061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30 0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100),其制冷剂回路(100c)具有压缩机(1)、四通阀(2)、水热交换器(3)、收容在蓄热水箱(8)内的蓄热传热管(7)、膨胀阀(4)及空气热交换器(5),依次连接它们而形成冷冻循环。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100)的水回路(100w)具有将水供给到水热交换器(3)的水入口配管(11)、热水储箱(13)、连通水热交换器(3)与热水储箱(13)的水出口配管(12),能够经由从水入口配管(11)分支了的蓄热水箱供水管(14)(打开蓄热水箱供水开闭阀(15))向蓄热水箱(8)供水,并且能够经由蓄热水箱排水管(22)(打开蓄热水箱排水开闭阀(23))将蓄热水箱(8)内的水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100),其制冷剂回路(100c)具有压缩机(1)、四通阀(2)、水热交换器(3)、收容在蓄热水箱(8)内的蓄热传热管(7)、膨胀阀(4)及空气热交换器(5),依次连接它们而形成冷冻循环。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100)的水回路(100w)具有将水供给到水热交换器(3)的水入口配管(11)、热水储箱(13)、连通水热交换器(3)与热水储箱(13)的水出口配管(12),能够经由从水入口配管(11)分支了的蓄热水箱供水管(14)(打开蓄热水箱供水开闭阀(15))向蓄热水箱(8)供水,并且能够经由蓄热水箱排水管(22)(打开蓄热水箱排水开闭阀(23))将蓄热水箱(8)内的水排出。【专利说明】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本申请是名称为“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及其运转方法”、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12月2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9/006533、国家申请号为200980150221.4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特别是涉及搭载了除霜运转系统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冷冻循环装置由制冷剂配管依次按环状连接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对被压缩的制冷剂进行冷凝的室内热交换器、使制冷剂膨胀的减压装置、使膨胀了的制冷剂蒸发的室外热交换器;其中,在室外的温度低的场合,由于霜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所以,进行了用于将其(以下称为“结霜”)除去(以下称为“除霜”)的改进。例如,已知一边继续采暖运转,一边缓和减压装置中的制冷剂的节流,将温度比较高的制冷剂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而除霜的方式;以及暂时中断采暖运转,使制冷剂的流动逆转,将在压缩机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直接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而除霜的方式。另外,在前者的场合,为了防止在除霜中温度下降了的制冷剂成为液状而返回到压缩机(以下称为“液体返回”),公开了这样的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在室内热交换器与减压装置之间设置有蓄热单元,将在采暖运转时储存的热能在除霜运转中转移到即将返回到压缩机的制冷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148063号公报(第11页,第I图)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7871号公报(第3_4页,第I图)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公开于专利文献I的专利技术中,使用六水氯化钙作为潜热蓄热材料,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专利技术中,使用水、各种石蜡、氯钙系混合盐等作为潜热利用蓄热材料,分别预先封入到热交换器(容器)内,所以,冷冻循环装置的重量增加。因此,存在输送不简单,安装性恶化的问题,以及因潜热蓄热材料(潜热利用蓄热材料)的时效劣化而导致的性能下降(例如,发生液体返回)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整体重量的增加且能够抑制因潜热蓄热材料的时效劣化而导致的性能下降的搭载除霜运转系统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是具有制冷剂回路和水回路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该制冷剂回路和水回路通过在制冷剂与水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进行热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四通阀、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膨胀装置以及制冷剂对空气热交换器,形成依次连接上述压缩机、上述四通阀、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上述膨胀装置、上述制冷剂对空气热交换器以及上述四通阀而构成的热水供给加热回路,或者依次连接上述压缩机、上述四通阀、上述制冷剂对空气热交换器、上述膨胀装置、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及上述四通阀而构成的除霜运转回路;上述水回路具有:连通到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的水入口配管;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设置在该水入口配管的水循环装置、储水箱第I三通阀及储水箱第2三通阀;热水储箱;连通该热水储箱与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的水出口配管;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设置在该水出口配管的储水箱第3三通阀及储水箱第4三通阀;以及上述储水箱第I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上述储水箱第2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上述储水箱第3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及上述储水箱第4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连通的储水箱;在形成上述除霜运转回路时,由于关闭的上述储水箱第3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及上述储水箱第4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水被直接供给到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由于打开的上述储水箱第3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及上述储水箱第4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从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流出了的水流入到上述储水箱,储存在上述储水箱的水被供给到上述热水储箱,并且上述膨胀装置使从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流出了的制冷剂的温度比从上述膨胀装置流出了的制冷剂的温度高。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具有蓄热用热交换器和收容该蓄热用热交换器的蓄热水箱,所以,在热水供给加热运转时将水储存在蓄热水箱中,将该水作为除霜运转时的热源(具体地说,对通过了膨胀装置的制冷剂进行加热,防止液体返回),从而能够缩短除霜运转时间、提高效率。另外,成为热源的水在热水供给加热时被供给,所以,能够抑制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自身(产品的出厂时、安装时)的产品重量的增加,另外,由于作为蓄热材料起作用的水能够任意地更换,所以,能够抑制由于时效劣化而导致的性能下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参考方式I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表示图1的水及制冷剂的流动的结构图。图3为表示图1所示结构的COP随时间变化的能力曲线图。图4为表示图1的水及制冷剂的流动的结构图。图5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参考方式2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运转方法的结构图。图6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结构图。图7为表示图6的水及制冷剂的流动的结构图。图8为表示图6的水及制冷剂的流动的结构图。图9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参考方式3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运转方法的结构图。图10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参考方式4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结构图。图11为表示图10的水及制冷剂的流动的结构图。图12为表示图10的水及制冷剂的流动的结构图。图13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参考方式5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运转方法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方式I图1?图4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参考方式I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图,图1为表示制冷剂回路及水回路结构的结构图,图3为表示COP随时间变化的能力曲线图,图2及图4为表示水及制冷剂的流动的结构图。而且,在各图中,对相同部分标注与其相同的符号,省略一部分的说明。在图1中,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100具有制冷剂回路IOOc和水回路100w。(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IOOc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1、改变制冷剂的流动的四通阀2、在制冷剂与水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以下称为“水热交换器”)3、蓄热用热交换器(以下称为“蓄热传热管”)7、使制冷剂膨胀的膨胀阀4、以及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对空气热交换器(以下称为“空气热交换器”)5,依次连接它们,形成制冷循环的冷冻循环。另外,通过四通阀2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切换,能够形成依次通过压缩机1、四通阀2、空气热交换器5、膨胀阀4、蓄热传热管7、水热交换器3、四通阀2、压缩机I进行循环的冷冻循环。而且,蓄热传热管7收容于蓄热水箱8的内部,在空气热交换器5中设置用于输送空气的制冷剂对空气热交换器用风扇(以下称为“空气扇”)6。(水回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该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和水回路,该制冷剂回路和水回路通过在制冷剂与水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进行热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四通阀、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膨胀装置以及制冷剂对空气热交换器,形成依次连接上述压缩机、上述四通阀、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上述膨胀装置、上述制冷剂对空气热交换器以及上述四通阀而构成的热水供给加热回路,或者依次连接上述压缩机、上述四通阀、上述制冷剂对空气热交换器、上述膨胀装置、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及上述四通阀而构成的除霜运转回路,上述水回路具有:连通到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的水入口配管;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设置在该水入口配管的水循环装置、储水箱第1三通阀及储水箱第2三通阀;热水储箱;连通该热水储箱与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的水出口配管;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设置在该水出口配管的储水箱第3三通阀及储水箱第4三通阀;以及上述储水箱第1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上述储水箱第2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上述储水箱第3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及上述储水箱第4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连通的储水箱,在形成上述除霜运转回路时,通过关闭的上述储水箱第3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及上述储水箱第4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水被直接供给到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通过打开的上述储水箱第3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及上述储水箱第4三通阀的一方的出入口,从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流出了的水流入到上述储水箱,储存在上述储水箱的水被供给到上述热水储箱,并且上述膨胀装置使从上述制冷剂对水热交换器流出了的制冷剂的温度比从上述膨胀装置流出了的制冷剂的温度高。...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守亩崎史武田代雄亮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