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46551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包括:制冷循环回路;第一热交换器,其经由热水供给流路与制冷循环回路相连接,使得从制冷循环回路的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利用于热水供给之后,使其在制冷循环回路中进行冷凝、膨胀及蒸发;制冷剂调节部,其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经由或者绕过第一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旁通流路,其连接成将经由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引导至室外热交换器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热水供给运转时能够快速提高蓄热槽的温度;同时执行热水供给运转和空调运转时,制冷剂的热量先利用于提高蓄热槽温度之后,再利用于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尤其是涉及在压缩机中被压缩的制冷剂选择性地利用于热水供给和空气调节中的至少一种,并且,通过蓄热槽选择性地以室内地暖运转模式或热水供给运转模式驱动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热泵是利用制冷剂的发热或冷凝热,将低温热源的热量传递至高温热源或者将高温热源的热量传递至低温热源的制冷制热装置。热泵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构及蒸发器,最近为了使化石燃料的消耗最小化,处于开发由制冷剂加热水而利用于热水供给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由于经过热水供给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均经由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及室内热交换器而进行冷凝、膨胀及蒸发,因而出现热水供给性能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其构成为经由热水供给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绕过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中的一个热交换器,以提高热水供给性能,并且能够通过蓄热槽选择性地以室内地暖模式或热水供给模式运转。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包括制冷循环回路,其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及室外热交换器流动,蓄热槽,其用于蓄积与从上述制冷循环回路分支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得到的热量,液压热交换部,其与上述制冷循环回路相连接,并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使由上述压缩机压缩到过饱和区域的制冷剂与第一热流体进行热交换,由此对上述制冷剂进行第一次冷凝,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使由上述第一热交换器进行过第一次冷凝的上述制冷剂与第二热流体进行热交换,由此对上述制冷剂进行第二次冷凝;当以对上述蓄热槽进行蓄热的蓄热模式运转方式运转时,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中经过热交换得到的上述第一热流体的热量蓄积到上述蓄热槽,或者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中经过热交换得到的上述第一热流体的热量及在上述第二热交换器中经过热交换得到的上述第二热流体的热量同时蓄积到上述蓄热槽。在这里,上述第二热流体的热量除了蓄积到上述蓄热槽以外,还根据使用人员的选择而利用为室内的地暖单元的地暖用水。并且,上述第一热流体及上述第二热流体分别沿着贯通上述蓄热槽的第一蓄热流路及第二蓄热流路流动,由此对上述蓄热槽的蓄热水进行蓄热。并且,当以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运转时,上述第一热流体的热量单独蓄积到上述蓄热水中,或者上述第二热流体的热量单独蓄积到上述蓄热水中,或者上述第一热流体及上述第二热流体的热量同时蓄积到上述蓄热水中。并且,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是指,在以包括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的其他模式运转方式运转时,经过热交换得到的热量蓄积到上述蓄热槽的蓄热专用热交换器。并且,上述第二热交换器是指,在以地暖模式运转方式运转时,为了实现上述室内的地暖,使上述地暖用水与上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在以包括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的其他模式运转方式运转时,经过热交换得到的上述地暖用水的热量蓄积到上述蓄热槽的地暖/蓄热两用热交换器。并且,上述其他模式运转方式包括室内空间制冷模式运转方式,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室内空间制热模式运转方式,对室内空间进行制热,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方式,将收容于上述蓄热槽的蓄热水利用为热水;上述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仅以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或者同时以上述其他模式运转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和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并且,还包括制冷剂调节部,该制冷剂调节部设置在上述制冷循环回路,用于使制冷剂选择性地向上述液压热交换部流动。并且,上述制冷剂调节部是使制冷剂选择性地向上述制冷循环回路和上述液压热交换部中的至少一个流动的三通阀。并且,当以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方式、地暖模式运转方式及蓄热模式运转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时,上述制冷剂调节部调节制冷剂向上述液压热交换部流动。并且,当以上述室内空间制热模式运转方式及上述室内空间制冷模式运转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时,上述制冷剂调节部调节制冷剂绕过上述液压热交换部。并且,还包括热交换器旁通流路,该热交换器旁通流路连接成使经由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及上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引导至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及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 使得该制冷剂绕过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中的一种热交换器。并且,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中,通过设在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及上述液压热交换部之间的辅助制冷剂调节部,使制冷剂选择性地流动。并且,当仅以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上述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方式及上述地暖模式运转方式中的任一种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时,上述辅助制冷剂调节部调节制冷剂在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流动。并且,当以上述蓄热模式运转方式、上述热水供给模式运转方式及上述地暖模式运转方式中的任一种模式运转方式和上述室内空间制冷模式运转方式及上述室内空间制热模式运转方式中的任一种模式运转方式同时运转时,上述辅助制冷剂调节部调节制冷剂绕过上述热交换器旁通流路。并且,还包括辅助加热器,该辅助加热器对上述蓄热槽的蓄热水进行电加热;当仅以对上述蓄热槽的蓄热水进行蓄热的蓄热模式运转方式进行运转时,上述辅助加热器才运行。如上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具有以热水供给模式或者室内地暖模式运转时,能够利用流动在液压热交换部的制冷剂的冷凝热对蓄热槽进行蓄热的优点。并且,本专利技术将液压热交换部与室外机单独设置而运行,由此具有能够确保设置室内空间的优点。并且,本专利技术在电费低廉的时间段将电能蓄积到蓄热槽之后利用,由此具有减轻消费者的耗电负担的优点。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个特征及优点可通过跟随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下面的附图, 将会更好理解,上述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简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室内空间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4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室内空间制冷运转及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5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室内空间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6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室内空间制热运转及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7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地暖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8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地暖运转及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9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10是表示图9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热水供给运转的过程中进行除霜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图11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处于室内空间制热运转、地暖运转及热水供给运转时的制冷剂流动的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简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根据本实施例的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包括制冷循环回路2 ;热水供给热交换器 4、制冷剂调节部6、热交换器旁通流路8及辅助制冷剂调节部10。制冷循环回路2包括压缩机12、室外热交换器14、膨胀机构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熙雄河三喆阵深元郑承铉朴鲁马崔桓钟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