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800MPa级热轧相变诱导塑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84354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800MPa级热轧相变诱导塑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成分为:C?0.05%~0.3%、Si≤0.5%、Mn?0.6%~3.0%、Als?0.01%~0.08%、P?0.05%~0.1%、Nb?0.01%~0.1%、S<0.005%,余为Fe。制造方法包括板坯连铸、直接热装、加热、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卷取,所述连铸板坯的厚度135~200mm,热装温度≥400℃,加热温度1200±20℃,保温1~3小时进行两阶段控制轧制,再结晶区开轧温度1050~1100℃;未再结晶区开轧温度900~940℃,终轧温度820~880℃,压下率>70%,轧后层流冷却,冷速20~40℃/s,卷取温度350~500℃,成品厚度3~10mm。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含Mo,成本低;采用低Si成分设计,钢板表面质量好,利于涂镀;采用简单的层流冷却工艺,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抗拉强度SOOMPa级汽车制造用热轧相变诱导塑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考虑到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结构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具有高的强度的同时,与之匹配的良好的塑性性能也被广泛要求。作为一种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的钢种,相变诱导塑性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塑性匹配,与传统的汽车用钢相比,其强度和塑性优势明显,若能大量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可大幅度的降低车重,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同时其安全性能也可得到保证。因此,相变诱导塑 性钢的研制和开发得到了钢铁材料研发人员的重视。目前,相变诱导塑性钢可采用冷轧热处理和直接热轧法生产,相较而言,前者生产工艺较为成熟、稳定,但其工序繁琐、耗能高;后者工序简单,能耗低,但生产工艺较难控制,且存在Si含量较高导致钢板表面质量较差等问题。目前,各国科研人员已对热轧法生产相变诱导塑性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专利号为US6797078的专利提出了一种700MPa级热轧相变诱导塑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采用以Al代Si的成分设计,钢板表面质量得到改善,但轧后冷却工艺较为复杂,同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800MPa级热轧相变诱导塑性钢板,其特征在于钢板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为:C?0.05%~0.3%、Si≤0.5%、Mn?0.6%~3.0%、Als0.01%~0.08%、P?0.05%~0.1%、Nb?0.01%~0.1%、S<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晓光董毅刘仁东韩斌史乃安于宁安晓光徐鑫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