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MND5核电用低合金结构钢及工艺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7728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冶金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18MND5核电用低合金结构钢及工艺控制方法。该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22%、Si?0.10~0.30%、S≤0.012%、P≤0.012%、H≤1.5PPM、O≤30PPM、Mn?1.15~1.60%、Ni?0.50~0.80%、Mo?0.43~0.57%、Al≤0.04%、N≤0.013%、Cr≤0.25%、Co≤0.08%、B≤0.0018、V≤0.01%、Cu≤0.08%、As≤0.010%、Sb≤0.002%、Sn≤0.010%,余量为Fe。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生产的18MND5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其他钢种,可以作为核电承压用18MND5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18MND5核电承压用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及工艺控制方法,属于冶金

技术介绍
核电承压设备用钢主要是指适用于制造核反应堆的安全壳、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支撑反应堆基本结构的材料,同时必须具有保护核电设备运行、防止放射性射线扩散的作用。世界上主要采用Mn-Ni-Mo型低合金高强度钢作为核承压设备用钢,其中以法国的18MND5型应用最为广泛。目前世界范围内能生产这种低合金钢的,主要为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先进国家。国内针对18MND5的生产及研究相对较少,且尚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因此,在国内及早开展18MND5承压用低合金结构钢钢锭的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种成分配方及工艺控制方法,形成规模化、稳定的、批量化生产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18MND5核电用低合金结构钢及工艺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对18MND5钢锭化学成分的配方优化、冶炼、热加工、热处理等改进,提出新的18MND5材料配方和工艺控制方法。该18MND5核电用低合金结构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彡O. 22%、SiO.10 O. 30%、S 彡 O. 012%、P 彡 O. 012%、H 彡 I. 5PPM、O ( 30PPM、Mn I. 15 I. 60%、NiO.50 O. 80%、Mo O. 43 O. 57%、Al ( O. 04%、N 彡 O. 013%、Cr ( O. 25%、Co ( O. 08%、B 彡 O. 0018,V ( O. 01%,Cu ( O. 08%、As ( O. 010%,Sb ( O. 002%,Sn ( O. 010%,余量为 Fe。该8MND5核电用低合金结构钢的加工工艺控制方法,集成控制冶炼烧注成钢锭、锻造钢锭成锻件以及对锻件的热处理。本专利技术中,控制冶炼烧注成钢锭的工艺条件为( I)精选原材料选用S 彡 O. 020% ;P ( O. 020% ;Co ( O. 08% 的纯净废钢、Co ( O. 08% 的纯镍板以及高优质的其它相关金属;(2 )在EAF (电弧炉)粗炼氧化期P脱至彡O. 004%, C脱至彡O. 45% ;还原期控制炉渣(FeO)在5%左右,S脱至< O. 005%,其他成分达到规定要求;(3 )在LF (精炼炉)精炼氩量控制在50 150L/min,处理时间彡30分钟;钢水温度范围1660°C 1680°C;(4)在VODC (真空炉)脱气抽真空时间<20min,抽真空度< Imbar ;控制 O < 30PPm, H^l. 5PPm ;净化钢水,最大限度减少非金属夹杂物;(5)进行钢锭浇注采用氩气保护浇注;向模中通氩气2 3分钟,赶走模内空气防止二次氧化;(6)进行钢锭退火880°C加热保温8 12小时;炉冷至彡500°C出炉。本专利技术中,控制锻造钢锭成锻件的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范围为1180 1200°C,始终锻温度范围为1150 800°C,总锻造比 > 3 4。本专利技术中,控制锻件的热处理的工艺条件为(I)锻后热处理850°C下保温,保温时间O. 5 O. 7小时/英寸,奥氏体化;炉冷至350°C,保温时间每100毫米O. 8 I小时,贝氏体化;再升温至650°C,保温时间每100毫米10 12小时,珠光体扩氢;加热后炉冷至< 150°C ;(2)预备热处理880°C加热保温,保温时间O. 6 O. 7小时/英寸,于静止空气中空冷;(3)性能热处理880°C保温出炉水冷,保温时间O. 5 O. 6小时/英寸;640 660°C保温回火后空冷,保温时间I I. 2小时/英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生产的18MND5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其他钢种,可以作为核电承压用18MND5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具体实施例方式(一)化学成分优化由于生产出的18MND5最终产品必须满足法国RCC-M标准,而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控制方法又是自主的。所以专利技术的创造性改进,主要是在传统的16Mn、20MnMo、16MnD、20MnMoD材料的基础上,将C从原来的O. 13 O. 23%调整到彡O. 22%,其目的是保证强度合适的前提下,增加钢的低温韧性及降低脆化转变温度;Mn从原来的I. I I. 6%调整为I.15 I. 6%%,其目的是强化基体,提高钢的淬透性,降低堆焊层下裂纹敏感性;Si从原来的O. 17 O. 60%调整为O. 10 O. 30%,其目的是减少辐射对钢的影响,且钢中碳的石墨化倾向;增加< O. 25%的Cr控制考核,其目的是提高钢的抗氧化性以及降低对钢热强性的影响;增加了 NiO. 50 O. 80%,其目的是提高钢的淬透性和改善低温韧性;S从原来的(O. 015%、P彡O. 20%、严格降低至S、P均彡O. 012%,其目的是降低其对钢延长性、韧性以及焊接性能的影响;Mo从原来的O. 20 O. 35%调整为O. 43 O. 57%,其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热性和降低回火脆性;增加了对残余元素的考核=V ( O. 010% ;AL ( O. 04% ;H ( I. 5PPm ;O( 30PPm ;Co ( 0. 080% ;As ( 0. 010% ;Sb ( 0. 002% ;Sn ( 0. 010% ;B ( 0. 0018% 的考核,其目的是降低对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低温性能等诸多方面有不利的影响。优化后的18MND5化学成分(Wt/%)权利要求1.18MND5核电用低合金结构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 O. 22%、Si O. 10 O. 30%、S 彡 O. 012%、P 彡 O. 012%、H 彡 I. 5PPM、O ( 30PPM、Mn I. 15 I. 60%、Ni O. 50 O. 80%、Mo O. 43 O. 57%、Al ( O. 04%、N 彡 O. 013%、Cr ( O. 25%、Co ( O. 08%、B 彡 O. 0018,V ( O. 01%,Cu ( O. 08%、As ( O. 010%,Sb ( O. 002%,Sn ( O. 010%,余量为 Fe。2.—种权利要求I所述的18MND5核电用低合金结构钢的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集成控制冶炼烧注成钢锭、锻造钢锭成锻件以及对锻件的热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冶炼烧注成钢锭的工艺条件为 (1)精选原材料 选用S彡O. 020% ;P ( O. 020% ;Co ( O. 08%的纯净废钢、Co ( O. 08%的纯镍板,以及所述18MND5核电用低合金结构钢的化学成分中的其它相关金属; (2)在电弧炉粗炼 氧化期=P脱至彡O. 004%, C脱至彡O. 45% ; 还原期控制炉渣FeO在5%,S脱至< O. 005%,其他成分达到所述成分的要求; (3)在LF精炼炉精炼 氩量控制在50 150L/min,处理时间彡30分钟;钢水温度范围1660°C 1680°C ; (4)在VODC真空炉脱气 抽真空时间<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8MND5核电用低合金结构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22%、Si?0.10~0.30%、S≤0.012%、P≤0.012%、H≤1.5PPM、O≤30PPM、Mn?1.15~1.60%、Ni?0.50~0.80%、Mo?0.43~0.57%、Al≤0.04%、N≤0.013%、Cr≤0.25%、Co≤0.08%、B≤0.0018、V≤0.01%、Cu≤0.08%、As≤0.010%、Sb≤0.002%、Sn≤0.010%,余量为Fe。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庭超杨健俞荣新祖宇伟王伟平徐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隆合金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