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检测亚铜离子的荧光传感器蛋白、质粒或细胞、编码该蛋白的DNA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83537 阅读:4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检测亚铜离子的荧光传感器蛋白,检测时信号变化明显,同时可减少锌离子对亚铜离子检测的干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表达上述荧光传感器蛋白的质粒或细胞,以及编码上述荧光传感器蛋白的DNA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用于检测亚铜离子的荧光传感器蛋白,在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内插入对亚铜离子响应的蛋白域,得到所述荧光传感器蛋白,使得在单一时间所述荧光传感器蛋白中的荧光蛋白和亚铜离子结合蛋白只有一个能够正确折叠。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蛋白能够在较低亚铜离子浓度时(<1微摩)就有荧光响应,荧光强度的变化在50%以上,同时较好地克服了锌离子的干扰,对其他常见离子均无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亚铜离子的荧光传感器蛋白、质粒或细胞、编码该蛋白的DNA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多种有着催化功能的蛋白的辅助因子,亚铜离子对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过量的亚铜离子却会与其他的金属结合蛋白发生误结合,同时自由的亚铜离子也可以催化一些反应,产生反应活性很高的氧自由基。如果体内的亚铜离子不能够很好的调控,会引发一些致命的疾病,如Wilson病和Menkes卷发综合征等。因而检测体内的亚铜离子非常重要。构造可用于体内亚铜离子检测的传感器的主要技术难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探测器必须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2、探测器必须比较容易进入体内;3、探测器的信噪比较高,较容易地进行检测;4、检测专一性强,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而目前已有的两类方法,化学标记法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FRET)。它们在上述4个方面或多或少都有着不可弥补的缺陷。化学方法的缺点是较低的生物相容性和其潜在的毒性。所以一直没有有效的应用到体内。荧光能量共振转移的方法基于荧光蛋白和能够结合亚铜离子的蛋白域。这种传感器能够直接在细胞内表达,因而可以克服上述I和2两项技术难点,但在3和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检测亚铜离子的荧光传感器蛋白,其特征在于,在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内插入对亚铜离子响应的蛋白域,得到所述荧光传感器蛋白,使得在单一时间所述荧光传感器蛋白中的荧光蛋白和亚铜离子结合蛋白只有一个能够正确折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炜梁俊毅秦猛曹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