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液体的贮运领域,尤其是对塑管同时进行灌注和封装,涉及一种塑管饮料全自动灌装封口工艺方法。针对现有塑管饮料包装生产率低下、工艺范围窄、食品卫生不高、维护性不佳等缺点,设计一种塑管饮料料位灌装方法及装置,采用料位压力灌装原理,灌装池、灌装阀、塑管、积液池、储液池构成密封回路,在压差作用下,饮料经灌装阀、灌嘴注入塑管,塑管内空气和余液从溢流口排出,经积液池汇集排入储液池,灌装结束时,同时关闭灌装阀的灌装口和溢流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多规格塑管同时混装,工艺范围宽;液料回路全封闭,无溢料生产,减少了污染源;采用多工位灌装,节能高效;机构结构紧凑,成本低占地少。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液体、半膏体饮料的塑管灌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体的贮运领域,尤其是对塑管同时进行灌注和封装,涉及ー种塑管饮料料位灌装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液体灌装机按灌装原理可分为常压灌装机、压カ灌装机和真空灌装机。常压灌装机是在大气压カ下靠液体自重进行灌装,可分为定时灌装和定容灌装两种,适用于灌装低粘度不含气体的液体;压カ灌装机是在高于大气压カ下进行灌装,适用于含气体的液体灌装;真空灌装机是在瓶中的压カ低于大气压カ下进行灌装。塑管饮料适合采用常压灌装方式。 塑管包装外形美观、经济适用、饮用方便,塑管饮料(如果冻、果汁、棒棒冰、奶制品)是ー种味美价廉的消暑佳品,但曾一度由小作坊手工加工包装,卫生不过关,且效率低下,致使有些城市禁止生产销售。中国专利CN 2224837Y公开了ー种棒棒冰自动生产装置,实现了自动灌装和封ロ,由于采用常规定容灌装原理,灌装过程中饮料瓶ロ有溢出液料,所述液料落到回液槽回收过程中极易产生污染,影响产品质量;中国专利CN 2284734Y公开了一种棒棒冰灌装封ロ机,集灌装、灭菌、封ロ多功能于ー机,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但也存在エ艺范围窄问题,特别是由于计量误差等原因,常出现包装饮料存有气泡或分量不足等缺陷,灌装质量不稳定。现有市场上使用的常规定容塑管饮料灌装机均存在生产率低下、食品卫生不高、安全性和维护性不佳等缺点;当今灌装机有多功能、高产量、安全卫生的发展趋势,有必要改进灌装原理,设计ー种节能高效塑管饮料灌装方法及装置,克服已有机型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干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塑管饮料料位灌装方法及装置,通过精确控制灌装到塑管内的液面高度实现计量和灌装,实现多规格塑管可无溢料混灌装的目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塑管饮料料位灌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液压泵将液料从储液池经输液管泵入灌装池; (2)所述灌装池中液料经下端连接的管道流入灌装阀,所述灌装阀开启时,所述液料经管道流入灌装ロ,所述灌装ロ深插入塑管内; (3)所述塑管管ロ有溢流ロ,所述溢流ロ与所述灌装ロ构成的灌装嘴与所述塑管管ロ构成密闭空间,所述塑管内空气及所述塑管灌满后的余液经所述溢流ロ排出所述塑管; (4)所述空气及所述余液经管道从所述溢流ロ流入所述灌装阀,所述灌装阀开启时,所述空气及所述余液经管道流入积液池; (5)所述积液池内汇集的液料经管道流回所述储液池,可循环再灌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灌装阀为双联阀,灌装过程中,灌装流道和余液回流道同时开启,灌装开始前和结束后所述灌装流道和余液回流道同时关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灌装阀及由所述溢流ロ与所述灌装ロ构成的灌装嘴可设置多组,实现多エ位灌装,所述多组灌装阀的所述余液回流道经多组管道流入积液池汇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塑管饮料料位灌装装置,包括输液管、储液池、液压泵、机架、灌装池、支杆、转台、灌装阀组件、行程开关、主链轮、积液池、主轴、灌装座组件、动カ电机、減速器、双联空间凸轮、灌嘴组件、导杆、振动机构;所述输液管下端插入所述储液池底端,没入所述储液池液料内,所述液压泵安装在所述输液管下端,所述输液管上端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输液管上端出口从所述灌装池中心插入,所述灌装池通过所述支杆固定于所述转台上;所述灌装阀组件固定于所述转台周缘,所述灌装阀可由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所述行程开关控制;所述转台以支杆固定连接在所述主链轮上,所述主链轮及所述积液池固定于所述主轴上,所述主轴由所述灌装座组件支撑,所述动カ电机带动所述減速器,所述减速器通过链传动带动所述主轴旋转;所述双联空间凸轮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灌嘴组件由所述导杆带动与所述主链轮同步转动,在垂直方向由所述双联空间凸轮的轮廓控制上下移动;所述振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敲击振动塑管底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塑管饮料料位灌装装置还可以包括过滤器、保温塑门;所述过滤器安装在所述输液管入ロ处,所述保温塑门通过滑槽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可以开闭,所述底座用来支撑和固定所述机架、所述灌装座组件、所述动カ电机、所述减速器和所述储液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料位压カ灌装原理,可多规格塑管同时混装,エ艺范围宽;液料回路全封闭,无溢料生产,減少了污染源;采用多エ位灌装,节能高效;机构结构紧凑,成本低占地少。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液体、半膏体饮料的塑管灌装。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灌装原理回路 图2为本专利技术灌装结构总 图3为本专利技术灌嘴组件 图4为本专利技术灌装阀组件 图5为本专利技术灌装座组件图。其中10ト塑管,102-灌装ロ,103-灌装阀,104-灌装池,105-输液管,106-溢流ロ,107-积液池,108-汇集管,109-液压泵,110-过滤器,111-储液池,201-动カ电机,202-减速器,203-灌装座组件,204-主轴,205-主链轮,206-底座,207-机架,208-振动机构,209-双联空间凸轮,210-灌嘴组件,211-行程开关,212-灌装阀组件,213-保温塑门,214-支杆,215-转台,216-导杆,217-支杆,218-管接头,301-灌嘴座,302-灌装ロ,303-溢流ロ,304-灌嘴体,305-灌嘴芯,306-管托,307-传输滚子链,401-溢流ロ(下),402-灌装ロ(下),403-阀心,404-密封圏,405-控制开关,406-旋柄,407-灌装ロ(上),408-溢流ロ(上),409-阀体,501-尾座,502-回料ロ,503-小链轮,504-向心球轴承,505-灌装座,506-推力球轴承,507-向心球轴承,508-套筒,509-机架套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參见附图I,一种塑管饮料料位灌装方法实施步骤为 (1)液压泵109将液料从储液池111经输液 管105泵入灌装池104,过滤器110滤去大颗粒固态果渣,以免堵塞后续灌装管道; (2)为实现多エ位灌装,灌装池104中液料经下端连接的多组软管分别流入相应灌装阀103,当相应灌装阀103开启时,液料经相应软管流入相应灌装ロ 102,相应灌装ロ 102深插入相应塑管101内,从相应塑管101底部往上部灌装; (3)相应塑管101管ロ有相应溢流ロ106,相应溢流ロ 106与相应灌装ロ 102构成的相应灌装嘴与相应塑管101管ロ构成密闭空间,相应塑管101内空气及相应塑管101灌满后的余液经相应溢流ロ 106排出相应塑管101 ; (4)空气及余液经相应软管从相应溢流ロ106流入相应灌装阀103,灌装阀103为双联阀,灌装过程中,相应灌装流道和相应余液回流道同时开启,空气及余液经相应软管流入积液池107,灌装开始前和结束后灌装流道和余液回流道同时关闭,相应溢流ロ 106与相应灌装ロ 102内的液料在上部真空作用下不外流; (5)积液池107内汇集的液料经软管流回储液池111,可循环再灌装。參见附图2,一种塑管饮料料位灌装装置,包括输液管105、储液池111、液压泵109、机架207、灌装池104、支杆214、转台215、灌装阀组件212、行程开关211、主链轮205、积液池107、主轴204、灌装座组件203、动カ电机201、减速器202、双联空间凸轮209、灌嘴组件210、导杆216、振动机构208 ;输液管105下端插入储液池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管饮料料位灌装方法,其特征在于:?(1)液压泵将液料从储液池经输液管泵入灌装池;(2)所述灌装池中液料经下端连接的管道流入灌装阀,所述灌装阀开启时,所述液料经管道流入灌装口,所述灌装口深插入塑管内;(3)所述塑管管口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与所述灌装口构成的灌装嘴与所述塑管管口构成密闭空间,所述塑管内空气及所述塑管灌满后的余液经所述溢流口排出所述塑管;(4)所述空气及所述余液经管道从所述溢流口流入所述灌装阀,所述灌装阀开启时,所述空气及所述余液经管道流入积液池;(5)所述积液池内汇集的液料经管道流回所述储液池,可循环再灌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有余,柳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