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飞行器,特别是涉及飞行器的增升形式和飞行姿态控制。
技术介绍
自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了第一架固定翼飞机试飞成功以来,固定翼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模式通常是借助滑行,即通过发动机的推力或拉力使飞机水平滑行,将机翼与空气作相对运动,根据机翼原理,由于翼面上下曲度的不同,高速滑行的飞机机翼使原相对静止的空气在机翼上下在同一时间流经距离不同,距离长的,流速加快,根据帕努利定理,机翼便产生升力,使飞机离地飞行,所以 ,固定翼飞机从静止通过滑行带来速度,继而产生升力的模式,就需投入巨资,对地面的跑道机场进行建设,由滑行起降而带来的弊端包括占据广大的土地,对机场周边有净空要求、起降事故多发、气象要求高、战时容易受到攻击而造成瘫痪等。再有,现在固定翼飞机,为了减少滑跑距离及降落速度,通常采用机械式增升,即通过连杆机构、螺杆转运装置、导轨液压制动器等装置,在机翼前后缘部分分别向前后伸展并向下偏转,保持翼型,使机翼面积增加,增大机翼在低速情况下的升力;现也通过其它三种方法来实现固定翼飞机的垂直和短距起降俄罗斯人使用的途经就是将第二个喷气发动机专门用作提供垂直起降,另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气动力控制飞行姿态的低速安全飞行器,包含机身、机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发动机、压气机、输气管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动力控制飞行姿态是通过飞行器所拥有的发动机(36)带动的压气机(37),压气机(37)输出的压缩空气由分流器(25)经机翼供气管(24)进入机翼前缘(18)构成的涡流腔(20)旋转压缩后,由条状射流缝(32)喷向翼面(34),添代飞行器的高速滑行,利用马格努期效应,产生升力及推力;所述条状射流缝(32)设置于机翼前缘(18)的半径与翼面(34)的曲面弧线过渡部位,且机翼前缘(18)半径沿翼面(34)弧线的沿长线与翼面(34)弧线错位重叠,并留有条状射流缝(32)。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