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水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1206 阅读:5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0:58
一种气压水动马达,包含一个壳座、穿置在该壳座的一支阀栓,及输出动力的一个动力单元。该壳座具有区隔成一个储水槽、一个气压室与一个回收室的一个壳体。该储水槽用于储存及回收水。该气压室用于输入气压。该阀栓用于释放该储水槽内的水注入该气压室,使水受气压作用形成驱动该动力单元的气压水,且由该回收室回流至该储水槽。借此,利用该壳座特殊的空间设计,集储水、储压、回收功能为一体,不但能够利用气压及水等大自然资源,形成具有强大推力的气压水,且能够简化组件,提升与一个积木单元组装时的方便性与空间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积木的马达,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水及气压产生动力的气压水动马达
技术介绍
益智玩具诸如积木等,能激荡脑力并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及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因而广受消费者的欢迎及喜爱。然而,如何通过教育启发的角度,教导儿童保护地球资源,了解太阳、空气、水等大自然的动力源,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是目前业界极力发展的目标。参阅图I、图2,以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206442号案的气压水动马达I为例,主要包含一个外壳11、一个叶轮12,及一个动力输出单兀13。该外壳11具有形成在一个上端部的一个入水孔111,及形成在一个下端部的一个出水孔112。该叶轮12相对该入水孔111轴枢在外壳11内。该动力输出单元13具有枢设在该外壳11的一支转轴131,及传递该叶轮12的动力至该转轴131的一个齿轮组132。使用时,只需通过一个管路组21,使该气压水动马达I的入水孔111、出水孔112与一个气压供应单元22、一个水筒23形成循环回路,借此,就能够通过该气压供应单元22产生气压水,使气压水由该入水孔111喷射入该外壳11内,并驱动该叶轮12通过该齿轮组132带动该转轴131转动,最后,由该出水孔112回流至该水筒23内。根据前述,该气压水动马达I主要是以气压推送水的方式产生动力,因此,除了必需设置该气压供应单元22外,还设置了回收水的水筒23,及复杂的管路组21,有占用空间且组件复杂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组件,及提升空间效益的气压水动马达。本专利技术的气压水动马达,组装在一个积木单元,该气压水动马达包含一个壳座、一支阀栓,及一个动力单元。该壳座具有区隔成一个储水槽、一个气压室与一个回收室的一个壳体、形成在该壳体且导引水进入该储水槽的一个入水口、形成在该壳体且导引气压进入该气压室的一个进气口、形成在该壳体且连通该入水口与该回收室的一个出水口、形成在该储水槽与该气压室间的一个注水口,及形成在该气压室与该回收室间的一个喷嘴。该阀栓穿置在该壳座且用于封闭该注水口,并可被驱动而开启该注水口,而使该储水槽内的水由该注水口注入该气压室后,受气压作用形成由该喷嘴喷向该回收室的气压水,且由该出水口经该入水口回流至该储水槽。该动力单元具有相对该喷嘴枢设在该回收室内的一个叶轮,及与该叶轮形成连动且穿出该壳座的一支转轴,该叶轮受前述气压水作用而带动该转轴转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压水动马达,该壳体的该储水槽、该气压室及该回收室是由上向下区隔而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压水动马达,该壳座还具有形成在该壳体一个底面且插置在该积木单元的数个凸柱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压水动马达,该壳座还具有形成在该壳体一个顶面且连通该储水槽与外界的一个透气口。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压水动马达,该气压水动马达还包含有连接该入水口与该出水口的一条接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压水动马达,该壳座还具有形成在该储水槽与该气压室间且通过该注水口的一个通道,该阀栓具有穿置在该通道内的一支栓杆,及显露在该壳体外且连动该栓杆依循该通道位移的一个拨控件,拨控件能驱使该栓杆在气密封闭该注水口的一个关闭位置与开放该注水口的一个开启位置间位移。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压水动马达,该壳座的壳体还区隔形成有独立的一个机械室,该动力单元还具有枢设在该机械室内且传递该叶轮动力至该转轴的一个齿轮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压水动马达,该齿轮组具有与该叶轮同轴转动的一个主动齿轮、与该转轴同轴转动的一个从动齿轮,及与该主动齿轮、该从动齿轮哨合的一个中间齿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压水动马达,该中间齿轮具有形成在一端部且与该主动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一齿段,及形成在另一端部且与从动齿轮哨合的一个第二齿段。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压水动马达,该入水口与该出水口位于该壳体同一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壳座特殊的空间设计,集储水、储压、回收功能为一体,不但能够利用气压及水等大自然资源,形成具有强大推力的气压水,且能够简化组件,提升与一个积木单元组装时的方便性与空间效益。附图说明图I是一立体图,说明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206442号案;图2是前述第206442号案中一气压水动马达组装在一积木单元的一立体图。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气压水动马达的一较佳实施例;图4是沿图3剖线IV-IV的一立体剖视图;图5是沿图3剖线V-V的一剖视图;图6是沿图3剖线VI-VI的一剖视图;图7是一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一储水槽内的水流动至一气压室内;图8是一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该气压室内的水随气压作用喷射至一叶轮,并回流至该储水槽;图9是一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组装在一积木单元。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气压水动马达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壳座3、一支阀栓4、一个动力单元5,及一条接管6。参阅图3、图4、图5,及图6,该壳座3具有由上向下区隔成一个储水槽301、一个气压室302与一个回收室303的一个壳体31、形成在该壳体31且导引水进入该储水槽301的一个入水口 32、形成在该壳体31且导引气压进入该气压室302的一个进气口 33、形成在该壳体31且与前述入水口 32位于该壳体31同一侧的一个出水口 34、形成在该储水槽301与该气压室302间的一个注水口 35、形成在该气压室302与该回收室303间的一个喷嘴36、形成在该壳体31 —个顶面且连通该储水槽301与外界的一个透气口 37、形成在该储水槽301与该气压室302间且通过该注水口 35的一个通道38,及形成在该壳体31 —个底面的数个凸柱39。该壳体31还区隔形成有独立于该储水槽301、该气压室302与该回收室303外的一个机械室304。该阀栓4具有穿置在该通道38内的一支栓杆41,及显露在该壳体31外且连动该栓杆41依循该通道38位移的一个拨控件42,拨控件42能驱使该栓杆41在气密封闭该注水口 35的一个关闭位置(如图6)与开放该注水口 35(如图7)的一个开启位置间位移。该动力单元5具有相对该喷嘴36枢设在该回收室303内的一个叶轮51、枢设在该壳体31且穿出该壳座3的一支转轴52,及枢设在该机械室304内且传递该叶轮51动力至该转轴52的一个齿轮组,该齿轮组具有与该叶轮51同轴转动的一个主动齿轮53、与该转轴52同轴转动的一个从动齿轮54,及与该主动齿轮53、该从动齿轮54啮合的一个中间齿轮55。该中间齿轮55具有形成在其一端部且与该主动齿轮53啮合的一个第一齿段551,及形成在其另一端部且与从动齿轮54哨合的一个第二齿段552。前述接管6分别连接该入水口 32与该出水口 34。参阅图6及图9,使用前,先通过该拨控件42连动该栓杆41位于气密封闭该注水口 35的关闭位置,然后,由该透气口 37或该入水口 32预先注入水至该储水槽301内。借此,只需利用该壳座3上的凸柱39,就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气压水动马达组装在一个积木单元8上,及使该进气口 33与一个气瓶7连接。配合图7,使用时,先通过该拨控件42连动该栓杆41位于开通该注水口 35的开启位置,使该储水槽301内的水由该注水口 35流动至该气压室302内。再通过该拨控件42连动该栓杆41位于关闭位置,而阻隔该储水槽301与该气压室302,及使该气压室302形成密闭空间。然后,释放该气瓶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压水动马达,组装在一个积木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气压水动马达包含:一个壳座,具有区隔成一个储水槽、一个气压室与一个回收室的一个壳体、形成在该壳体且导引水进入该储水槽的一个入水口、形成在该壳体且导引气压进入该气压室的一个进气口、形成在该壳体且连通该入水口与该回收室的一个出水口、形成在该储水槽与该气压室间的一个注水口,及形成在该气压室与该回收室间的一个喷嘴;一支阀栓,穿置在该壳座且用于封闭该注水口,并可被驱动而开启该注水口,而使该储水槽内的水由该注水口注入该气压室后,受气压作用形成由该喷嘴喷向该回收室的气压水,且由该出水口经该入水口回流至该储水槽;及一个动力单元,具有相对该喷嘴枢设在该回收室内的一个叶轮,及与该叶轮形成连动且穿出该壳座的一支转轴,该叶轮受前述气压水作用而带动该转轴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智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