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叶岩白菜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79723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厚叶岩白菜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的方法,选择带顶芽的新鲜根状茎做为无菌外植体,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中,进行初代培养;将初代培养的无菌苗转入增殖培养基,增殖培养基为MS+BA0.5~3.5mg·L-1+NAA0.2~1.5mg·L-1+VC0.5~5.0mg·L-1+蔗糖25~35g·L-1+琼脂4~8g·L-1,诱导不定芽;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分切后,转移至壮苗培养基,进行壮苗培养;试管苗分切后,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基:1/2MS+NAA1.5~4.5mg·L-1+IBA0.5~2.5mg·L-1+VC0.5~5.0mg·L-1+蔗糖15~25g·L-1+琼脂4~8g·L-1;生根试管苗清洗移至基质中栽种。本发明专利技术年繁殖系数提高到1:600000,成本降至每株2~3元,且不受季节限制,环境易控,减少变异植株的产生,种苗品质高,一致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快繁方法
,具体为厚叶岩白菜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技术介绍
厚叶岩白菜crassifolia (Linn. ) Fritsch)为虎耳草科岩白菜,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是同属植物中形体较大种类 ,国内野生种仅见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海拔2000 m左右灌木丛下的岩石缝隙中,在蒙古、俄罗斯、朝鲜也有少量分布,开花极早,进人冬季,叶片呈红绿色或紫红色,花叶俱美,观赏价值高。全草含有岩白菜素,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特效药,岩白菜素存在于我国五科九属植物中,在意大利、日本、印度等国家植物中也有发现,但为不同科属,岩白菜素得率差别很大,其中以厚叶岩白菜得率最高,约4. 5%,并含有独特的缩合鞣质、熊果酚甙等物质。自然状态下,厚叶岩白菜主要靠地下根状茎分株繁殖,繁殖率低,生长缓慢。自然结实率极低,春季播种出苗率最高也仅达22. 5%,实生苗也非常细小,幼苗很难在恶劣的环境下存活。种子细小,千粒重仅为O. 21g,无后熟休眠特性,成熟撒落时,原生长地的气温阻碍了种子的萌发,所以目前未实现大规模的人工栽培。岩白菜属植物主要含有三大类物质酚类、黄酮类以及多糖类等,酚类物质容易引起离体培养中植物材料的褐变。其根状茎粗大,长期深埋于土壤中,感染各种外源微生物机会多,而且有报道岩白菜属植物中存在众多内生真菌。植物材料褐变和内生菌引发的污染,成为岩白菜能否离体培养成功进而实现快速繁育的瓶颈所在。国内外植物界在化学成分分析、资源开发、临床应用、栽培驯化上都有了较深的研究。随着厚叶岩白菜药用价值的拓宽和绿化用途的提升,野生资源被过度的采挖利用,野生岩白菜属植物资源日趋濒危。为兼顾植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开发,我们进行了系统引种栽培驯化试验,在单株选优的基础上开展了快速繁殖技术研究,不仅有益于经济发展,保护野生资源,也是制药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根本上解决岩白菜属药用植物资源尖锐的供需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离体条件下快速繁殖厚叶岩白菜,且生产的厚叶岩白菜种苗品质高,一致性好。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下述步骤取厚叶岩白菜外植体在无菌环境下,经初代培养、增殖培养、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获得再生植株,进行栽种,其按下列步骤进行 所述的初代培养选择并清洗、消毒处理带顶芽的新鲜根状茎获得起始的无菌试管苗,在无菌环境的显微镜下修切为O. 2^0. 5mm大小的芽点,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培养,获得初代培养的无菌苗,所述的初代培养基为MS+6-BA0. 15 O. 25mg · I/1+NAAO· 15 O. 25mg · L-1+VC0. 5 5. Omg · L-1+ 蔗糖 25 35g · L-1+琼脂 4 8g · L 1 ; 所述的增殖培养是将初代培养的无菌苗转入增殖培养基,诱导不定芽,该增殖培养基为MS+BAO. 5 3. 5mg · L ^NAAO. 2 I. 5mg · L ^VCO. 5 5. Omg .L1+ 鹿糖 25 35 g · L :+ 琼脂4^8 g .171,诱导出丛生芽; 所述的壮苗培养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分切后,转移至壮苗培养基,进行壮苗培养,获得I.5cm以上的试管苗; 所述的生根培养将经壮苗培养生长到I. 5cm以上的试管苗分切后,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获得生根试管苗,该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1. 5 4. 5mg Γ'+ΙΒΑΟ. 5 2· 5 mg Γ1+ VCO. 5 5· Omg · L-1 + 蔗糖 15 25g · L-1+ 琼脂 4 8g · L-1 ; 最后,对所得的生根试管苗进行清洗,移至珍珠岩、草炭土、腐殖质的混合基质中进行栽种。本专利技术选用VC做为抗褐化剂,凡是有切割植物操作的试验中,无菌水或培养基都要添加VC,保证整个流程中,褐化率比较低,不影响试验的顺利进行。采用茎尖消毒后,继续无菌修切为O. 2^0. 5mm大小芽点的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外源微生物和内生菌引起的植物材料污染,是保证整个快繁培养的关键步骤之一。本专利技术一旦得到无菌苗后,可以利用无菌苗诱导增殖出大量不定芽,不定芽生根和移栽成活后,即再生为完整植株,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产体系。到目前为止,仅见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在野生厚叶岩白菜愈伤组织发生途径方面有所报道,但未见标准化育苗方面报道。本专利技术在单株选优的基础上,采用直接器官发生形式,通过对培养基成分、激素配比以及环境因子的确定,建立了厚叶岩白菜完整的再生体系,以芽繁芽进行组培快繁生产出来的试管苗无变异发生,可以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使得这一日趋枯竭的濒危物种得以保存和繁育。本专利技术中,所用到的培养基及激素包括 MS培养基(Murashing and Skoog medium,以下简称MS),MS配方中的药品成分和培养基的具体配制方法为现有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附加的植物激素为6-节基氨基嘌呤(benzylaminopurine,简称为6-BA)、奈乙酸(naphthylene acetic acid,简称为 NAA)、卩引哚丁酸(3_Indolebutyric acid,简称为 IBA)、维生素C ( Vitamin C,简称VC)。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厚叶岩白菜地下生长的带顶芽的新鲜根状茎做为起始外植体,用洗洁精擦洗表面流水冲洗20分钟,再进行消毒处理。b、将消毒处理后的茎尖在无菌环境的显微镜下继续修切为O. 2^0. 5mm大小的芽点,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培养; C、将初代培养的无菌苗转入增殖培养基,该增殖培养基为MS+BAO. 5^3. 5mg -L^+NAAO. 2 I. 5mg · L^+VCO. 5 5. Omg · L-1+ 蔗糖 25 35 g · L-1+ 琼脂 4 8 g · L—1,诱导不定芽; d、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分切,转移至壮苗培养基,进行壮苗培养; e、将经壮苗培养生长到I.5cm以上的试管苗分切后,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该生根培养基为 1/2MS+NAA1. 5 4. 5mg · I^+IBAO. 5 2· 5 mg · L-1+ VC0. 5 5. Omg · L-1 + 蔗糖15 25g · L—1+琼脂 4 8g · L-1。f、对所得的生根试管苗进行清洗,移至珍珠岩、草炭土、腐殖质的混合基质中进行栽种。步骤a中,取厚叶岩白菜包含顶芽生长点的根状茎,切取成为长度O. 5^1cm,直径为O. 3^0. 6cm的圆柱体,并使顶芽生长点位于圆柱体的中央,保留两片叶柄基部保护生长点,进行消毒处理。步骤a中,先用72%浓度的酒精消毒3(T60s,再用无菌水冲洗3 4次,然后用加有2 4滴吐温80的O. I O. 2%的升汞液(含O. 5 5. Omg · L^1VC)浸泡15 30分钟,用含O. 5^5. Omg · PVC无菌水冲洗至无残留,得到无菌的外植体。步骤b中,将步骤a中所得到的无菌外植体在无菌环境的显微镜下继续修切为O. 2 O. 5mm大小的芽点,接种到初代培养基MS+6-BA0. 15 O. 25mg L^+NAAO. 15 O. 25mg .171+VC O. 5 5. Omg · L-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厚叶岩白菜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的方法,取厚叶岩白菜外植体在无菌环境下,经初代培养、增殖培养、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获得再生植株,进行栽种,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所述的初代培养:选择并清洗、消毒处理带顶芽的新鲜根状茎获得起始的无菌外植体,在无菌环境的显微镜下修切为0.2~0.5mm大小的芽点,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培养,获得初代培养的无菌苗,所述的初代培养基为:MS+6?BA0.15~0.25mg·L?1+NAA0.15~0.25mg·L?1+VC0.5~5.0mg·L?1+蔗糖25~35g·L?1+琼脂4~8g·L?1;所述的增殖培养:是将初代培养的无菌苗转入增殖培养基,诱导不定芽,该增殖培养基为:MS+BA0.5~3.5mg·L?1+NAA0.2~1.5mg·L?1+VC0.5~5.0mg·L?1+蔗糖25~35?g·L?1+琼脂4~8?g·L?1,诱导出丛生芽;所述的壮苗培养: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分切后,转移至壮苗培养基,进行壮苗培养,获得高度为1.5cm以上的试管苗;所述的生根培养:将经壮苗培养生长到1.5cm以上的试管苗分切后,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获得生根试管苗,该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1.5~4.5mg·L?1+IBA0.5~2.5?mg·L?1+?VC?0.5~5.0mg·L?1?+蔗糖15~25g·L?1+琼脂4~8g·L?1;最后,对所得的生根试管苗进行清洗,移至珍珠岩、草炭土、腐殖质的混合基质中进行栽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秀立王健沈烈英崔心红张春英孙伟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