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B板与电子产品壳体的固定结构,其包括设在所述电子产品壳体上的限位钩和倾斜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限位块、设在所述PCB板上且与所述限位块适配的限位孔,所述限位钩钩设在所述PCB板的上表面,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壳体的夹角所在方向与所述限位钩钩设在所述PCB板上的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子产品壳体上设有限位钩和限位块,且在PCB板上开设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限位孔,其中,所述限位钩钩设在PCB板的上表面上,配合限位块,限定了PCB板三维的移动,无需使用螺丝而可轻易地将PCB板固定在壳体上,简化了安装过程,降低了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结构,特别涉及一种PCB板与电子产品壳体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印刷电路板(PCB)是当今电子产品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固定各种元件和提供各个元件之间的连接电路,电子设备中电子元器件一般安装在大小各异的PCB上。现有技术中对PCB板的固定通常采用螺丝固定,而此种固定方式,成本相对比较高,而且安装过程比较复杂,在劳动成本日益增长的大环境下,如何简化PCB板的固定,减 少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劳动量,进而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各生产厂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PCB板与电子产品壳体的固定结构,旨在简化PCB板的固定过程,达到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CB板与电子产品壳体的固定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电子产品壳体上的限位钩和倾斜设置在所述电子产品壳体上的限位块、设在所述PCB板上且与所述限位块适配的限位孔,所述限位钩钩设在所述PCB板的上表面,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壳体的夹角所在方向与所述限位钩钩设在所述PCB板上的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限位块及限位孔均为一个,设置在所述PCB板的左端,所述限位钩为一个,钩设在所述PCB板的右端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PCB板上还设有供所述限位钩穿过,并与所述限位钩扣合的定位孔。优选地,所述限位钩及定位孔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钩与所述PCB板钩设的方向均为沿与所述PCB板左、右两端平行的方向,所述定位孔分别设置在所述PCB板的左、右两端,所述限位孔为一个以上,设置在所述PCB板的前端。优选地,所述限位钩及定位孔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钩与所述PCB板钩设的方向均为沿与所述PCB板左、右两端平行的方向,所述定位孔分别设置在所述PCB板的左、右两端,所述限位孔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PCB板前端的左侧及右侧。优选地,所述限位钩及定位孔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钩与所述PCB板钩设的方向均为沿与所述PCB板左、右两端平行的方向,所述定位孔分别设置在所述PCB板的左、右两端,所述限位孔为一个,设置在所述PCB板前端的左侧或右侧。优选地,所述限位钩及定位孔均为两个以上,两个所述限位钩与所述PCB板钩设的方向均为沿与所述PCB板左、右两端平行的方向,所述定位孔分别设置在所述PCB板前端,所述限位孔为一个以上,设置在所述PCB板的前端。优选地,所述限位钩及定位孔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钩与所述PCB板钩设的方向均为沿与所述PCB板左、右两端平行的方向,所述定位孔分别设置在所述PCB板前端的左侦级右侧,所述限位孔为一个,设置在所述PCB板的前端的左侧或右侧。优选地,所述限位钩及定位孔均为一个,所述限位钩与所述PCB板钩设的方向为沿与所述PCB板左、右两端平行的方向,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PCB板的前端的中部,所述限位孔为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PCB板的前端。优选地,所述限位孔为向所述PCB板中部凹的凹槽,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壳体的倾斜角为锐角。本技术在电子产品壳体上设有限位钩和限位块,且在PCB板上开设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限位孔,其中,所述限位钩钩设在PCB板的上表面上,配合限位块,限定了 PCB板三维的移动,无需使用螺丝而可轻易地将PCB板固定在壳体上,简化了安装过程,降低了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中PCB板与电子产品壳体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产品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PCB板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I和图2,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中PCB板与电子产品壳体固定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图I中A部分的放大不意图。本技术PCB板与电子广品壳体的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电子产品壳体I上的限位钩11和限位块12以及设置在PCB板2上的限位孔21,限位钩11钩设在PCB板2的上表面,限位块12倾斜连接在电子产品壳体I上,且容置在限位孔21中,限位块12与电子产品壳体I的夹角所在方向(夹角的朝向)与限位钩11钩设在PCB板2上的方向相反,便于所述PCB板2可扣合在所述壳体I上,从而限定了 PCB板2六个方向的自由度。具体地,所述限位块12是一倾斜体,其与所述壳体I的夹角为锐角,便于PCB板2的卡合,其中该限位块12及限位钩11可以是与所述电子产品壳体I 一体化的,即从所述电子产品壳体I倾斜凸起引出所述限位块12,进一步地,该限位块12的形状可按需而设置,该限位块12可以是方形条状的,可以是梯形条状的,此处对此不作限制,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该限位块12是长方形条(见图2)。电子产品壳体I的具体结构可结合参照图3和图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产品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PCB板2的具体结构可结合参照图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PCB板的示意图。限位孔21为开设在PCB板2端部的开口,当然在其他变形实施例中,限位孔21可为封闭孔。本技术在电子产品壳体I上设有限位钩11和限位块12,且在PCB板2上开设与限位块12配合的限位孔21,其中,限位钩11钩设在PCB板2的上表面上,配合限位块12,限定了 PCB板2三维的移动,无需使用螺丝而可轻易地将PCB板2固定在电子产品壳体I上,简化了安装过程,降低了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块12及限位孔21均为一个,且设置在PCB板2的左端,限位钩11为一个,设置在PCB板2的右端,其中,该限位钩11包括限位部111和钩设部112,而所述钩设部112可为契型,即从远离所述限位部111到靠近所述限位部111,所述钩设部112竖直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变大,这样便于所述PCB板2嵌入限位钩11,由于限位块12与电子产品壳体I的夹角所在方向(夹角的朝向)与限位钩11钩设在PCB板2上的方向相反,因此可以向右推PCB板2,使得该PCB板2靠近所述钩设部112时,斜向下压所述PCB板2,使其一端可嵌进所述限位钩11,另外一端的限位孔21嵌入所述限位块12,其中,该限位钩11限制了 PCB板2在上、下及向右的自由度,而所述限位块12则限制了所述PCB板2在前、后及向左的自由度,因此结合所述限位钩11、限位块12及限位孔21,限制了所述PCB板2在六个方向的自由度(即三维方向)的移动,进而固定所述PCB板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21可以是设置在所述PCB板2最左端的地方,朝向该PCB板2中部凹的凹槽,还可以是孔壁封闭的孔,此处对此不作限制。在其他变形实施例中,限位块12、限位孔21与 限位钩11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即限位块12、限位孔21设置在PCB板2的右端,限位钩11设置在PCB板2的左端。在其他变形实施例中,PCB板2上还设有供限位钩11穿过,并与所述限位钩11扣合的定位孔22。当PCB板2上设置供限位钩11穿过的定位孔22时,所述定位孔22的形状可根据定位钩11的形状而设计,此处对此不作限制。具体地,该定位钩11与定位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CB板与电子产品壳体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所述电子产品壳体上的限位钩和倾斜设置在所述电子产品壳体上的限位块、设在所述PCB板上且与所述限位块适配的限位孔,所述限位钩钩设在所述PCB板的上表面,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壳体的夹角所在方向与所述限位钩钩设在所述PCB板上的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李慧琳,
申请(专利权)人: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