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组件,其包括多数公端子及多数母端子,其中各母端子的夹持部上,进一步设置至少一突出于插口中内壁面的迫抵部。该迫抵部具有一迫紧面,该迫紧面具一倾斜角度,朝插口中央方向延伸,从而逐渐限缩插口中的通行空间。当公端子插入母端子的插口,往母端子内部深入时,前述迫抵部以其迫紧面贴抵于该公端子,随着公端子逐渐深入以及通行空间的逐渐限缩,而逐渐迫紧于公端子的表面。在公端子到达一预定深度后,该迫抵部即以紧密方式夹持于该公端子。如此以确保结合上的稳固以及避免电连接中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设置于连接器组件中,用以达到紧密接合的端子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不断地演进,连接器逐渐衍生出多种的态样,广泛地被运用于各种电子装置,电子元件之间的连结上以及不同的运用范围。一般而言,连接器具有多数端子平行铺设排列于一本体中,所述端子一端露出于该本体内,以与外部连接器的相对应端子接触而达到电性导通;其另外一端突出于该本体外部,且垂直延伸形成有一电极接脚,该电极接脚用以与电路板连接,从而传递电路板上的电子信号。·传统的连接器组件,通常而言,包括有一公连接器以及一母连接器。其中母连接器具有一轴向插接口,该插街口中设置有多数母端子;公连接器具有一突出的接电部,该接电部中设置有多数公端子。前述的公连接器中的公端子,一般为一金属片体;而母连接器中的母端子一般而言,是由金属片冲轧成型,其沿一中央折线弯折而于一端形成截面呈U形的夹持部,该夹持部上形成有插口可供该公端子插入,并靠抵定位于该母端子中,与该母端子电性导通。然而,如此结构,公端子与母端子之间的电连接,仰赖母端子本身夹持部的弹性力量,使插口中两侧壁面紧密夹持于该公端子而形成良好接触。一旦母端子的材料本身产生了弹性疲乏,所夹持的力道逐渐松弛,则将导致母端子与公端子之间接触不良的情况。如此一来,将影响到连接器间的信号沟通而导致作动失常。这对于使用者而言,将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端子组件,其可确保结合上的稳固以及避免电连接中断。为达前述目的,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端子组件,其包括有多数公端子及多数母端子,其中该多数公端子分别为金属片体;该多数母端子分别具有一夹持部,该夹持部上形成有插口供该公端子插入以与该母端子电性导通;其中,各母端子的夹持部侧壁体上,设置有至少一突出于插口中内壁面的迫抵部,该迫抵部具有至少一迫紧面,该迫紧面具有一倾斜角度,朝插口中央方向延伸,逐渐限缩插口中的通行空间以夹持公端子。所述的端子组件,其中,该多数公端子底部分别延伸形成有电性接脚。所述的端子组件,其中,该迫抵部弯折呈三角状而突出于该插口通道。所述的端子组件,其中,各母端子由金属片冲轧成型,其沿母端子的一中央折线弯折而于母端子一端形成该夹持部。所述的端子组件,其中,各母端子的夹持部截面呈U形。所述的端子组件,其中,各母端子的夹持部侧壁体上设置有两个迫抵部,该两个迫抵部水平相対。当公端子插入母端子的插ロ,往母端子内部深入时,前述迫抵部以其迫紧面贴抵于该公端子,随着公端子逐渐深入以及通行空间的逐渐限缩,而逐渐迫紧于公端子的表面。在公端子到达ー预定深度后,该迫抵部即以紧密方式夹持于该公端子。如此ー来,基于母端子本身弾性恢复力量,配合以迫抵部的进ー步夹持,该母端子与该公端子之间的紧密结合以及稳固连接即可被有效确保。·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中母端子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中母端子的另一外观立体图;图3为连接器组件的外观立体图;图4为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母端子的端面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状态的端面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_公连接器;100_公端子;101_电性接脚;2_母连接器;20_插接部;21-嵌槽;200_母端子;201_夹持部;202_插ロ ;203_迫抵部;204_迫紧面;3_接地端子。具体实施方式请參看图3、图4及图5所示,ー连接器组件包括了一公连接器I及一母连接器2,其中该公连接器1,其内部具有一结合空间且两侧设置有接地端子3 ;该母连接器2,相对于该公连接器I 一端突出形成有插接部20,该插接部20适配于该公连接器I的内部结合空间;另该插接部20上形成有多数嵌槽21。请配合參看图I、图2、图6及图7所示,本技术的端子组件包括有多数公端子100及多数母端子200,其中该多数公端子100间隔且横列设置于该公连接器I的结合空间中,其中各公端子100为金属片体,且底部延伸形成有电性接脚101 ;该多数母端子200分别设置于该母连接器2的嵌槽21内 ,各母端子200可由金属片冲轧成型,其沿一中央折线弯折而于一端形成截面呈U形的夹持部201,该夹持部201上形成有插ロ 202可供该公端子100插入以与该母端子200电性导通。其中,母端子200的夹持部201两侧壁体上,各设置有一突出于插ロ 202中内壁面的迫抵部203。前述夹持部201两侧壁体上的迫抵部203,是水平相対的,并弯折呈三角状而突出于该插ロ 202通道,各迫抵部203具有至少一迫紧面204,该迫紧面204具ー倾斜角度,朝插ロ 202中央方向延伸,从而逐渐限缩插ロ 202中的通行空间。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迫抵部203的形成方式,是在母端子200的夹持部201两侧壁体上,利用冲压、压轧、模具冲出..·等等方式造成断差及弯折而形成。当公连接器I与母连接器2结合,公端子100插入母端子200的插口 202并往母端子200内部深入时,前述迫抵部203以其迫紧面204贴抵于该公端子100,随着公端子100逐渐深入以及通行空间的逐渐限缩,而逐渐迫紧于公端子100的表面。在公端子100到达一预定深度后,该迫抵部203即以紧密方式夹持于该公端子100。如此一来,基于母端子200本身弹性恢复力量,配合以迫抵部203的进一步夹持,该母端子200与该公端子100之间的紧密结合以及稳固连接即可被有效确保。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就限制了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端子组件,其包括有多数公端子及多数母端子,其特征在于 该多数公端子分别为金属片体; 该多数母端子分别具有一夹持部,该夹持部上形成有插口供该公端子插入以与该母端子电性导通;其中,各母端子的夹持部侧壁体上,设置有至少一突出于插口中内壁面的迫抵部,该迫抵部具有至少一迫紧面,该迫紧面具有一倾斜角度,朝插口中央方向延伸,逐渐限缩插口中的通行空间以夹持公端子。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多数公端子底部分别延伸形成有电性接脚。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迫抵部弯折呈三角状而突出于该插口通道。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母端子由金属片冲轧成型,其沿母端子的一中央折线弯折而于母端子一端形成该夹持部。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母端子的夹持部截面呈U形。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母端子的夹持部侧壁体上设置有两个迫抵部,该两个迫抵部水平相对。专利摘要一种端子组件,其包括多数公端子及多数母端子,其中各母端子的夹持部上,进一步设置至少一突出于插口中内壁面的迫抵部。该迫抵部具有一迫紧面,该迫紧面具一倾斜角度,朝插口中央方向延伸,从而逐渐限缩插口中的通行空间。当公端子插入母端子的插口,往母端子内部深入时,前述迫抵部以其迫紧面贴抵于该公端子,随着公端子逐渐深入以及通行空间的逐渐限缩,而逐渐迫紧于公端子的表面。在公端子到达一预定深度后,该迫抵部即以紧密方式夹持于该公端子。如此以确保结合上的稳固以及避免电连接中断。文档编号H01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子组件,其包括有多数公端子及多数母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多数公端子分别为金属片体;该多数母端子分别具有一夹持部,该夹持部上形成有插口供该公端子插入以与该母端子电性导通;其中,各母端子的夹持部侧壁体上,设置有至少一突出于插口中内壁面的迫抵部,该迫抵部具有至少一迫紧面,该迫紧面具有一倾斜角度,朝插口中央方向延伸,逐渐限缩插口中的通行空间以夹持公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更生,
申请(专利权)人:瀚荃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