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及其一体式插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826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座及其一体式插套,该一体式插套包括L极插套、N极插套和E极插套,各极插套分别为一体式结构,且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若干接触弹片,所述L极插套的外八字型插插位上设有与插头的插片适配的第一接触弹片,且该第一接触弹片呈弯折状,以使其牢固的夹持插片。由于在L极插套的外八字型插插位上设有与插头的插片适配的第一接触弹片,且该第一接触弹片呈弯折状,使其能够将插片牢固的夹持于插套中,不会因插片夹持不牢而从插套中脱落而造成瞬间断电或者因接触不良而烧毁电器,从而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插座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插座
,尤其是涉及一种插座及其一体式插套
技术介绍
现有多用孔插座的插套,一般通过对铜片冲压形成若干接触弹片,然后对接触弹片进行简单的弯折,以此来实现插套对多型式插头的夹持。但对于外八字型的插头,目前的插套对插片的夹持不够牢固,而且插套的弹性疲劳寿命也难以保证。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因为插头从插套中脱落而造成瞬间断电或者因接触不良而烧毁电器,从而造成安全 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及其一体式插套,以使插套能对外八字型插头牢固的夹持,从而提高插座的安全性。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一体式插套,该一体式插套包括L极插套、N极插套和E极插套,各极插套分别为一体式结构,且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若干接触弹片,所述L极插套的外八字型插插位上设有与插头的插片适配的第一接触弹片,且该第一接触弹片呈弯折状,以使其牢固的夹持插片。优选地,第一接触弹片为并列设置的两个,其分别向内弯折呈L形,以使其分别与插片的一端面和一侧面贴合。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弹片的末端向外翻折。优选地,所述N极插套的外八字型插插位上也设有与插头的插片适配的第二接触弹片,且该第二接触弹片呈弯折状,以使其牢固的夹持插片。优选地,所述第二接触弹片为并列设置的两个,其分别向内弯折呈L形,以使其分别与插片的一端面和一侧面贴合。优选地,所述第二接触弹片的末端向外翻折。优选地,所述E极插套的外八字型插插位上设有两相对的第三接触弹片,其末端分别向内翻折形成一夹持插片的缝隙。优选地,所述L极插套的平行插插位上设有一 L极接触弹片,其末端向外翻折,另一端与平行插插片的侧面贴合。优选地,所述N极插套的平行插插位上设有一 N极接触弹片,其末端向外翻折,另一端与平行插插片的侧面贴合。本技术同时提出一种插座,该插座包括--体式插套,该一体式插套包括L极插套、N极插套和E极插套,各极插套分别为一体式结构,且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若干接触弹片,所述L极插套的外八字型插插位上设有与插头的插片适配的第一接触弹片,且该第一接触弹片可弯折,以使其牢固的夹持插片。优选地,第一接触弹片为并列设置的两个,其分别向内弯折呈L形,,以使其分别与插片的一端面和一侧面贴合。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弹片的末端向外翻折。优选地,所述N极插套的外八字型插插位上也设有与插头的插片适配的第二接触弹片,且该第二接触弹片可弯折,以使其牢固的夹持插片。优选地,所述第二接触弹片为并列设置的两个,其分别向内弯折呈L形,,以使其分别与插片的一端面和一侧面贴合。优选地,所述第二接触弹片的末端向外翻折。优选地,所述E极插套的外八字型插插位上设有两相对的第三接触弹片,其末端分别向内翻折形成一夹持插片的缝隙。优选地,所述L极插套的平行插插位上设有一 L极接触弹片,其末端向外翻折,另一端与平行插插片的侧面贴合。优选地,所述N极插套的平行插插位上设有一 N极接触弹片,其末端向外翻折,另一端与平行插插片的侧面贴合。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一体式插套,由于在L极插套的外八字型插插位上设有与插头的插片适配的第一接触弹片,且该第一接触弹片呈弯折状,使其能够将插片牢固的夹持于插套中,不会因插片夹持不牢而从插套中脱落而造成瞬间断电或者因接触不良而烧毁电器,从而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插座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体式插套一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体式插套一优选实施例L极插套的展开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体式插套一优选实施例L极插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是本技术的一体式插套一优选实施例N极插套的展开图;图5是是本技术的一体式插套一优选实施例N极插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是本技术的一体式插套一优选实施例E极插套的展开图;图7是是本技术的一体式插套一优选实施例E极插套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I、图2、图3,提出本技术的一体式插套一优选实施例。其中,图I是本技术的一体式插套一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体式插套一优选实施例L极插套的展开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体式插套一优选实施例L极插套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一体式插套,包括L极插套100、N极插套200和E极插套300,各极插套分别为一体式结构,且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若干接触弹片,然后对这些接触弹片进行弯折而成。此外,本实施例还在L极插套100的外八字型插插位上设有与插头的插片适配的第一接触弹片110,且该第一接触弹片110呈弯折状,以使其牢固的夹持插片。具体为在L极插套100的外八字型插插位中,设有两并列的第一接触弹片110,所述两并列的第一接触弹片110分别向内弯折呈L形,使得其中一个接触弹片111与插片的端面贴合,另一个接触弹片112与插片的侧面贴合。插片刚好被牢固的夹持于该L形结构和对面的接触弹片120所形成的槽中,而不会从中脱落。然后将两个并列的第一接触弹片110的末端端向外翻折,形成一个导入面,使得插片能更方便的插入插套中。本实施例的第一接触弹片110设于插片靠近八字中轴线的一端,当然也可以设于另一端。本实施例的一体式插套,由于能够将插头的插片牢固的夹持于插套中,不会因插片夹持不牢而从插套中脱落造成瞬间断电或者因接触不良而烧毁电器,从而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插座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参见图4、图5,并结合图I。其中,图4是是本技术的一体式插套一优选实施例N极插套的展开图;图5是是本技术的一体式插套一优选实施例N极插套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进一步对N极插套200也做相同的处理。也即在N极插套200的外八字型插插位中,设有两并列的第二接触弹片210,并且它们分别向内弯折呈L形,使得其中一个接触弹片211与插片的端面贴合,另一个接触弹片212与插片的侧面贴合。插片刚好被牢固的夹持于该L形结构和对面的接触弹片220所形成的槽中,而不会从中脱落。然后将两个并列的第二接触弹片210的末端向外翻折,形成一个导入面,使得插片能更方 便的插入插套中。L极和N极同时于八字型插插位处设置特别的接触弹片并对其进行弯折,可以进一步提高插套夹持插套插片的牢固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插座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参见图6、图7,并结合图I。其中,图6是是本技术的一体式插套一优选实施例E极插套的展开图;图7是是本技术的一体式插套一优选实施例E极插套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进一步于E极插套300的外八字型插插位上设置两相对的第三接触弹片310,即两接触弹片210位于平行插插片的两个侧面,它们上端分别向内翻折形成一夹持插片的缝隙。由于该第三接触弹片210具有较强的弹性,当插片插入缝隙内时,两侧的第三接触弹片210发生弹性变形向外移动使得缝隙变大,并同时反作用于插片对其产生夹持力,将插片牢固的夹持于缝隙中。由于两相对的第三接触弹片210向内翻折后的结构的弹性变形强,能够提高插套的弹性疲劳寿命。当L极插套100、N极插套200、E极插套300上都设置了特别的接触弹片并对其弯折后,插头的三个插片都能被牢固的夹持于本实施例的插套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式插套,包括L极插套、N极插套和E极插套,其特征在于,各极插套分别为一体式结构,且由铜片一体冲压形成若干接触弹片,所述L极插套的外八字型插插位上设有与插头的插片适配的第一接触弹片,且该第一接触弹片呈弯折状,以使其牢固的夹持插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