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815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盒,包括一壳体,壳体的底板上方设有定位区,以供定位至少一个电池单体,而定位区与壳体的各侧板之间形成多个凹部,以供分别定位各侧隔板。由此,经由定位区及各侧隔板的定位,即可有效防止电池单体晃动,而通过各侧隔板的阻挡,则可抵抗壳体外在环境的高、低温变化及强力的撞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ー种电池盒,尤指一种能耐高、低温,井能有效抵抗外在撞击及防止电池单体晃动的电池盒。
技术介绍
锂电池的电池盒设计主要是在于盛装ー个或多个电池单体,而任ー个电池单体包括一外壳,外壳内置放有电解质溶液及采用叠片或卷绕装配方式装配的正极片、隔离膜及负极片。各正极片分别以正极极耳焊接后,再同时焊接在外壳的正极接线柱的底部,各负极片则是分别以负极极耳焊接,再同时焊接在壳体的负极接线柱的底部。而正极接线柱及负极接线柱的顶部则是分别凸出于外壳的顶端,由此,当数个电池単体 并联后,即可经由正极接线柱及负极接线柱向外输出电力。但是,一般的电池盒并不具有耐高、低温的特性,如此ー来,当电池盒安装在会产生高温或低温的环境中时,将会影响电池単体的寿命,甚至于因短路而造成燃烧的危险。再者,一般的电池盒对于抵抗外在撞击的防护カ及抗震能力较弱,当电池盒安装于自动车上吋,由于行进所产生的不断震动,电池盒内的电池单体容易会晃动而相互碰撞,而当电池盒受到外在的強力撞击时,电池单体则会有破裂的危险。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电池盒不仅能耐高、低温,可有效抵抗撞击及防止电池单体晃动,以确保使用安全,创作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能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让电池单体正常运作,以确保使用安全,井能防止电池单体老化以延长使用寿命的电池盒。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提供ー种能有效抵抗外在撞击,并能让至少ー个电池单体分别确实定位以防止晃动,而能确保使用安全的电池盒。为达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设的电池盒包括一壳体以及多个侧隔板。其中,壳体包括底板、数个分别由底板周缘向上延伸的侧板及盖合于各侧板上方的盖板,底板上方设有定位区,供定位至少ー个电池单体,定位区的外周缘与各侧板的内周缘之间形成多个凹部。而各侧隔板的底端分别定位于各凹部内,并阻隔于至少一个电池単体及各侧板的内周缘之间。实施时,盖板设有正极导电极柱与负极导电极柱,电池单体的顶端设有正极极柱及负极极柱,且正极极柱与正极导电极柱呈电连接,负极极柱与负极导电极柱呈电连接。实施时,定位区包括隔板及多个具间隔的定位板,以区隔成多个直线排列状的长方体空间,供分别置放长方体形状的电池单体。实施时,壳体的底面设有底隔板,底隔板阻隔于电池单体及底板之间。实施时,底板的底面设有凹槽,供容纳并定位底隔板。实施时,盖板的底部设有顶隔板,顶隔板是阻隔于盖板的顶面与各电池单体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不仅能耐高、低温,且可有效抵抗撞击及防止电池单体晃动。为便于对本技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元件 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的部份元件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定位电池单体时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的壳体的部份元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_电池盒;2_壳体;21_底板;211_凹槽;22_侧板;23_盖板;231-正极导电极柱;232_负极导电极柱;24_定位区;241_隔板;242_定位板;243_长方体空间;244_凹部;3_底隔板;4_侧隔板;5_顶隔板;9_电池单体;91_正极极柱;92_负极极柱。具体实施方式请參阅图1、2所示,其为本技术电池盒I的较佳实施例,包括ー壳体2、ー底隔板3、多个侧隔板4以及ー顶隔板5。所述壳体2是由ー底板21、四个侧板22及ー盖板23所组成的中空长方形体。其中,四个侧板22分别由底板21的四周缘向上延伸,而盖板23盖合于各侧板22的上方。请同时參阅图3、4所示,所述底板21的上方设有一定位区24,所述定位区24为ー隔板241所圈围而成的长方形凹槽,所述定位区24内设有多个具间隔的定位板242,经由各定位板242的区隔,以形成多个呈直线排列状的长方体空间243,供分别定位数个长方体形状的电池单体9,所述任ー电池单体9的顶端设有一正极极柱91及一负极极柱92。另,所述定位区24的外周缘与各侧板22的内周缘之间形成多个长条形凹部244。如图5所示,所述底板21的底面设有ー长方形凹槽211,实施时,所述长方形凹槽211亦可设于底板21的顶面。所述盖板23为底部形成容置空间的长方形体,盖板23设有一正极导电极柱231与一负极导电极柱232,正极导电极柱231与电池单体9的正极极柱91呈电连接,负极导电极柱232与电池单体9的负极极柱92呈电连接。而底隔板3、所述多个侧隔板4及顶隔板5较佳为隔热棉,所述的底隔板3、侧隔板4及顶隔板5亦可为具有隔离温度传导,且具有缓冲能力的纤维板,或为其他具有类似性质的板材。所述底板3是容纳并定位于底板21底面的凹槽211内;所述多个侧隔板4的底端分别定位于各凹部244内,并阻隔于定位区24的外周缘及各侧板22的内周缘之间;而顶隔板5是定位于盖板23的容置空间中,并阻隔于盖板23的顶面与各电池单体9之间。由此,当多个长方体形状的电池单体9分别置放于定位区24内的数个长方体空间243之中,经由侧隔板4、隔板241及定位板242的限位,即可让任一电池单体9稳固定位;经由定位板242的阻隔,将任ニ个相邻的电池单体9隔离。而由于底隔板3、各侧隔板4及顶隔板5的阻挡,则可避免电池单体9受到外在环境的高、低温影响;在壳体2遭到強力的撞击时,得到适当的缓冲,以避免电池单体9损坏。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I、本技术能于高温或低温的环境下让电池単体正常运作,因此,不但可以有效避免电池单体受到外在温度的影响,以避免因短路而造成燃烧的危险,且能防止电池单体老化,以延长使用寿命。2、本技术是将数个电池単体分别 定位于定位区内,并以侧隔板阻隔于电池单体及各侧板之间,以底隔板阻隔于电池単体及底板之间,以顶隔板阻隔于盖板的顶面与各电池单体之间,因此,不但可让电池单体稳固定位,以防止晃动,且可有效抵抗外在撞击,以确保使用安全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掲示的内容,本技术确可达到创作的预期目的,提供ー种不仅能耐高、低温,且可有效抵抗撞击及防止电池单体晃动,以确保使用安全的电池盒,极具实用的价值,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以上所述乃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文的揭露或教导可衍生推导出许多的变更与修正,若依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等效改变,其所产生的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实质精神时,均应视为在本技术的技术范畴之内,合先陈明。权利要求1.ー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ー壳体,包括一底板、数个分别由底板周缘向上延伸的侧板及一盖合于各侧板上方的盖板,所述底板上方设有一定位区,供定位至少ー个电池单体,所述定位区的外周缘与各侧板的内周缘之间形成多个凹部;以及 多个侧隔板,各侧隔板的底端分别定位于各凹部内,并阻隔于至少一个电池単体及各侧板的内周缘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设有一正极导电极柱与ー负极导电极柱,所述电池単体的顶端设有一正极极柱及一负极极柱,且正极极柱与正极导电极柱呈电连接,负极极柱与负极导电极柱呈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区包括ー隔板及多个具间隔的定位板,以区隔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包括一底板、数个分别由底板周缘向上延伸的侧板及一盖合于各侧板上方的盖板,所述底板上方设有一定位区,供定位至少一个电池单体,所述定位区的外周缘与各侧板的内周缘之间形成多个凹部;以及多个侧隔板,各侧隔板的底端分别定位于各凹部内,并阻隔于至少一个电池单体及各侧板的内周缘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弘
申请(专利权)人:迪吉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