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硬切削刀具,它包括基体,在基体的角部开设有由基体上表面至下表面的通槽,在该通槽中设置有刀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是在机座的一角开设有由基体上表面至下表面的通槽,在该通槽中设置刀头。从而简化了的工艺,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可以充分利用硬质合金基体,粘接面大,结合的牢固性有大大的提高。(*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切削刀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超硬切削刀具。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双面标准机夹式超硬切削刀具的刀头,其所用超硬材料复合片(包括聚晶立方氮化硼复合片,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都是单面刀片,即在基体上角部切出一部分,不切透,在基体上角部切过后的剩余部分上焊接刀头。焊接这样的刀头对硬质合金基体是很大的浪费,如果进行双面焊接成上下两个单面刀片,则中层所剩硬质合金层会非常薄,不能承受切削时的冲击。另外,这样的刀头在焊接在硬质合金基体时,工艺复杂,难以保证双面刃口的一致性,且焊接的损坏率高。还有焊接的结合面小,结合的不牢固,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可以使工艺简单化,保证刃口的一致性,增加焊接面,提高焊接的牢固性。从而提供一种超硬切削刀具。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本技术基体,在基体的角部开设有由基体上表面至下表面的通槽,在该通槽中设置有刀头。本技术中基体角部的通槽为矩形形状或菱形形状。当然,也可为其他合适的形状。刀头为矩形形状或菱形形状,当然,也可是其他合适形状。刀头由沿水平方向并列结合在一起的超硬材料块和硬质合金块构成。或者,刀头由沿竖直方向并列结合在一起的超硬材料层和硬质合金层构成。刀头分别安置在基体的一个角或多个角上。刀头也可设置在基体上除角部外的其他位置。本技术由于采用是在机座的一角开设有由基体上表面至下表面的通槽,在该通槽中设置有刀头,并通过焊接或磨具压制的方法加工。从而简化了的工艺,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可以充分利用硬质合金基体,粘接面大,结合的牢固性有大大的提高。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以详细的描述本技术包括基体1,在基体1的角部开设有由基体上表面至下表面的通槽,在该通槽中设置有刀头2。基体1角部的通槽为矩形形状或菱形形状。对应地,刀头2为矩形形状或菱形形状。刀头2由沿水平方向并列结合在一起的超硬材料块和硬质合金块构成。或者,刀头2由沿竖直方向并列结合在一起的超硬材料层和硬质合金层构成。刀头2分别安置在基体的一个角或多个角上。本技术超硬切削刀具的加工方法为刀头是直接成块地焊接在基体上,或者,刀头是通过构成其的超硬材料微粉用磨具压制在基体上的角部上。当然,也可安置在非角部的其他位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在工作时刀头2从上表面至下表面都可以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超硬切削刀具,它包括基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1)的角部开设有由基体上表面至下表面的通槽,在该通槽中设置有刀头(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硬切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角部的通槽为矩形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硬切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角部的通槽为菱形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硬切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2)为矩形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硬切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2)为菱形形状。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超硬切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2)由沿水平方向并列结合在一起的超硬材料块和硬质合金块构成。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超硬切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2)由沿竖直方向并列结合在一起的超硬材料层和硬质合金层构成。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超硬切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2)分别安置在基体的一个角或多个角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硬切削刀具,它包括基体,在基体的角部开设有由基体上表面至下表面的通槽,在该通槽中设置有刀头。本技术由于采用是在机座的一角开设有由基体上表面至下表面的通槽,在该通槽中设置刀头。从而简化了的工艺,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可以充分利用硬质合金基体,粘接面大,结合的牢固性有大大的提高。文档编号B23B27/18GK2920489SQ20062003052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闪再青 申请人:闪再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硬切削刀具,它包括基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1)的角部开设有由基体上表面至下表面的通槽,在该通槽中设置有刀头(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闪再青,
申请(专利权)人:闪再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