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在小区路边停车位或绿化带上空的夜间空中停车位,在结构上包括:矩形载车底板(1)以及由分布在该载车底板(1)长度方向两侧的主动支架(2)与从动支架(3)两者成对共同支撑该载车底板(1)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平行四边形机构由分布在载车底板(1)长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液压顶托装置(K)驱动,并且,构成顶托装置(K)的液压缸(5)是设置在地面以下且由铰链(6)支撑,构成顶托装置(K)的具有自锁功能的液压伸缩活塞杆(4)的顶部与主动支架(2)是活动连接的。主动支架(2)及从动支架(3)可隐藏于道路缝隙(9)中,使载车底板(1)紧贴路面(N),形成不影响周围环境的非工作状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立体车库的“变种”技术,尤其涉及了一种专用于夜间(白天停车位消失----不影响小区景观)在居民小区路边现有轿车停车位(或路边绿化带)上空停车的结构技术。技术背景目前的车库有以下几种常规分类楼房式大型立体车库、小型钢构立体车库、地下立体车库。楼房式大型立体车库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在已经成形的居住小区内难以实施。小型钢构立体车库虽然占地面积较小,但在已经成形的居住小区内,仍然很少有足够的空地建造,且影响小区整体景观,难以实施。在现有的居住小区内,建造地下立体车库困难很大,且成本更高,因为涉及到要改变已经成形的地下工程设施,如给排水管道、煤气管道、电缆、通信网络等相关线路的大规模改造。再者,居民小区一般都有一定规模的景观,开发商为了获得更大利润,必须设法提高小区品质,其中就包括景观的营造、绿化带的设计等。如果一个小区的景观由于建造立体车库受到影响甚至遭到破坏,会受到小区居民的反对甚至强烈抵制,因为这样做会使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一而小区停车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晚上人们下班之后(该期间人们一般不会关注小区的景观问题)。能否找到一种方式,即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低成本解决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又不影响小区现有景观和居民生活品质,这是人们一直探求解决的难题。申请号为201110170840. 9的技术(一种简易型双泊位立体车库)公开了一种邻近于本专利技术的立体车库,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提供动力的液压装置(包括油缸缸体、T型推杆)与横杆占用了下层轿车的停放空间(见申请号为201110170840. 9的说明书第31行自述“缸体嵌入位置避免落在支座5组成的连线上”),使得立体车库的下层空间增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然而一、若要减小液压装置(包括油缸缸体、T型推杆)与横杆占用下层停车位的空间,就必须缩短油缸缸体和两个支座(固定在地面上的与两个动力支架相连的支座)连线之间的距离,那么此时主动力臂就会缩短,为了产生托起轿车的力矩,必须使用大功率液压缸,这就使得申请号为201110170840. 9的技术具有较大的不合理性;二、若要减小液压缸的功率,改善该装置的受力状况,就必须增大液压缸和两个支座(固定在地面上的与两个动力支架相连的支座)连线之间的距离,这样,液压装置必然会占用下层更大的停车空间,使得下层停车空间明显大于轿车所需要的实际停车空间,显然这就是申请号为201110170840. 9的技术的不合理之处;三、由上述分析可知,按照申请号为201110170840. 9文件所设计的结构,若采用一个提供动力的液压装置,无论该液压装置的位置如何设置,只要该液压装置的液压缸位于下层轿车停车位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都必然会占用下层轿车的停车空间,使下层轿车空间明显大于轿车实际停车所需空间;四、申请号为201110170840. 9的技术在结构上不合理之处还表现在其支架高度>4米(见申请号为201110170840. 9的权利要求书第10行自述所述的支架高度> 4米),存放在载车板上的轿车距地面太高,存在安全隐患,且影响周围环境,破坏景观。——而本专利技术的支架高度一般不超过2米(详见本专利技术说明书第2页第26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低成本解决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又不影响小区现有景观和居民生活品质),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为实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在结构上包括矩形载车底板以及由分布在该矩形载车底板长度方向两侧的主动·支架与从动支架两者成对共同支撑该矩形载车底板的平行四边形常规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平行四边形机构由分布在矩形载车底板长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液压顶托装置来驱动,并且,构成该液压顶托装置的液压缸是设置在地面以下且由铰链来支撑的,构成液压顶托装置的具有自锁功能的液压伸缩活塞杆的顶部与主动支架处于活动连接状态。所述的液压顶托装置和主动支架与从动支架三者是处于同一个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之中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之特点一、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分布在矩形载车底板长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液压顶托装置,与申请号为201110170840.9的技术只采用了一个位于下层停车位长度方向中心线位置的液压装置(占据了原有的停车位空间——必须使得下层停车空间大于轿车实际所占空间方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分布在上述矩形载车底板长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液压顶托装置从定性上来说,本专利技术下层停放一辆轿车的空间明显小于申请号为201110170840. 9的技术所需空间;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两个液压顶托装置,与申请号为201110170840. 9的技术采用的一个液压装置相比,就不仅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加,而是定性上的重大区别。二、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液压伸缩活塞杆与主动支架能够始终保持在90°左右的最佳受力状态的角度范围内,使整个装置处于较为合理的受力状况,即可以采用较小功率的液压缸,就可驱动本专利技术装置,解决了申请号为201110170840. 9技术的不足。三、通常小轿车的宽度< I. 8米、高度< I. 6米,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矩形载车底板距地面高度一般不超过2米,就能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即上层轿车进入、驶离载车底板时)不会擦碰到停放在载车底板下方的轿车。与申请号为201110170840. 9技术要求支架高度> 4米相比(见其权利要求书第10行自述所述的支架高度>4米),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总高度大大降低,从而更安全,对周围环境及景观的破坏也大大降低。四、本专利技术的矩形载车底板不停放轿车(非工作状态)时,承载矩形载车底板的两个主动支架与两个从动支架均隐藏于路面以下,矩形载车底板紧贴路面,形成不影响道路畅通、不影响周围环境与景观的非工作状态。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在路边现有轿车停车位上空再停放一辆轿车的功能。白天时停止使用(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的矩形载车底板紧贴路边轿车停车位一侧的路面,不会影响道路通畅,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又不影响小区环境及整体景观(夜间轿车停放在小区路边轿车停车位上空,白天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停车位隐藏)。同时,本装置还可设置在小区路边绿化带上方,作为路边绿化带上空的夜间停车装置,停车时不会影响绿化带本身及绿化带一侧道路的正常通行;白天停止使用(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的矩形载车底板紧贴绿化带一侧的路面,不会破坏小区环境及整体景观。附图说明图I示意了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2示意了本专利技术在夜间即工作状态时,轿车停放在路边轿车停车位或路边绿化带上空。I :矩形载车底板;2 :主动支架;3 :从动支架;4 :具有自锁功能的液压伸缩活塞杆;5 :液压缸;6 :铰链;7 :固定在矩形载车底板下方四角的上支座;8 :固定在地面上且与上支座垂直对应的下支座;9 :在本专利技术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能将一对主动支架与一对从动·支架隐藏到其中的道路缝隙;K :液压顶托装置;Η :主动支架与从动支架的高度;W :设置在矩形载车底板宽度方向的两个支架之间的距离;L :设置在矩形载车底板长度方向的两个支架之间的距离;P :停放在矩形载车底板上的轿车;M :路边轿车停车位或路边绿化带;N 路面。具体实施方式矩形载车底板I的尺寸要大于现有轿车尺寸,下支座8设置在道路缝隙9 (缝隙9的宽度可以为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置在小区路边停车位或绿化带上空的夜间空中停车位,在结构上包括:矩形载车底板(1)以及由分布在该矩形载车底板(1)长度方向两侧的主动支架(2)与从动支架(3)两者成对共同支撑该矩形载车底板(1)的平行四边形常规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平行四边形机构由分布在矩形载车底板(1)长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液压顶托装置(K)来驱动,并且,构成该液压顶托装置(K)的液压缸(5)是设置在地面以下且由铰链(6)来支撑的,构成该液压顶托装置(K)的具有自锁功能的液压伸缩活塞杆(4)的顶部与主动支架(2)处于活动连接状态;所述的液压顶托装置(K)和主动支架(2)与从动支架(3)三者是处于同一个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之中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在小区路边停车位或绿化带上空的夜间空中停车位, 在结构上包括矩形载车底板(I)以及由分布在该矩形载车底板(I)长度方向两侧的主动支架(2)与从动支架(3)两者成对共同支撑该矩形载车底板(I)的平行四边形常规机构; 其特征在于 上述平行四边形机构由分布在矩形载车底板(I)长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