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负极产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74267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正负极产气分离装置,包括盛装电解液的第一电解池和第二电解池、设于第一电解池和第二电解池底部的若干个与两电解池连接的连通导管、分别设于第一电解池和第二电解池上部的第一分叉气体导管和第二分叉气体导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两电极电解池的基础上,在池底部额外增加了三根连通导管,增大了电极电解液的面积,从而提高该装置的产气量,提高气体分析时的灵敏度;其次,在第一电解池和第二电解池的顶部分别增加一根分叉气体导管,并在分叉处增加一个三通阀门,使得该装置即可以进行间歇式分析,也可进行连续式分析。从而大大提高气体分析的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正负极产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对锂离子电池产气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全电池,即将正极活性材料(锂钴氧,锂锰氧,锂镍锰氧,锂铁磷氧等化合物)、负 极活性材料(碳类,锂钛氧等单质或化合物)、隔膜(聚丙烯,聚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电解液等关键部件组合成整体电池后,再将整体电池进行化成、容量、过充电、过放电、高温存储等相关测试,产生了一定量的气体后,再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成分检测分析。该方法只能对整体电池的产气情况进行分析,无法辨别产生的气体的来源,更无法持续分析电池在充放电时的产气过程,从而对深层次的理论分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后,研究者们使用了两电极或三电极电解池,将正极活性材料与负极活性材料分别置于两个互不干扰的电解池内,再进行相关测试,产生了一定量的气体后,再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成分检测分析。该设置具有一定的缺陷首先,该装置产生的气体量较小,对于气体分析的准确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并且不能进行连续式分析;第二,难以判断装置中的气体量,这对间歇式的取样分析也造成分析不准确的影响。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将锂离子电池在不同制程、正常使用或异常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负极产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盛装电解液的第一电解池(9)和第二电解池(10)、设于所述第一电解池(9)和第二电解池(10)底部的若干个与两电解池连接的连通导管、分别设于第一电解池(9)和第二电解池(10)上部的第一分叉气体导管(17)和第二分叉气体导管(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负极产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盛装电解液的第一电解池(9)和第二电解池(10)、设于所述第一电解池(9)和第二电解池(10)底部的若干个与两电解池连接的连通导管、分别设于第一电解池(9)和第二电解池(10)上部的第一分叉气体导管(17)和第二分叉气体导管(18)。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正负极产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叉气体导管(17)的分叉处设有第一三通阀门(5),所述第二分叉气体导管(18)的分叉处设有第二三通阀门¢),所述第一分叉气体导管(17)包括第一分支导管(13)和第三分支导管(20),所述第二分叉气体导管(18)包括第二分支导管(14)和第四分支导管(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极产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导管(13)和第二分支导管(14)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7)和第二阀门(8);所述第三分支导管(20)和 第四分支导管(22)上分别设有第一防爆膜(11)和第二防爆膜(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负极产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支导管(20)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杰健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