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4168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气发生炉。包括:一垂直的炉体,炉体内具有容置腔,炉体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向炉体外侧伸出的分壳体,分壳体内部的空腔与容置腔的上部相连通、并与所述容置腔的上部共同组成供原料气反应生成煤气的燃烧室;分壳体上设置有喷嘴,炉体的底端设置有排渣口。本煤气发生炉,增加了燃烧室的容积,延长了原料气在燃烧室的停留时间,使原料气生成煤气的反应更加充分,提高了碳转化率、降低了飞灰的含碳量,并且,无需增加炉体的总体高度,避免了单纯增加炉体高度带来安装不便和成本浪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炭加工利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煤气发生炉
技术介绍
煤炭气化加工转换方法可将原煤转化成高能量的低硫低氮燃料,以提高煤中碳的转化率、提高能源利用率。煤气发生炉是以煤、氧气及水蒸气为原料生产煤气的工业反应器。在现有技术中,煤气发生炉多采用垂直设立的圆筒型炉体,即,整个炉体呈垂直的圆柱筒状,炉体内的垂直延伸的空腔形成位于上部的燃烧室和位于下部的冷却室,燃烧室的顶部设有喷嘴,冷却室的底部设有排渣口,通过喷嘴向燃烧室内喷入原料气(该原料气为粉煤、富氧空气及少量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并在高温的燃烧室内反应生成以CO和氏为·主要成分的煤气。由于现有技术中这种煤气发生炉的炉体及其内部空腔均为垂直延伸的圆柱状,并将同样呈柱状的空腔的上部作为供原料气反应的燃烧室,而同时由于安装要求对炉体整体高度的限制、以及加工工艺对炉体主直径的限制,使得燃烧室的容积收到严格限制,从而使得原料气在燃烧室内停留时间不够,不利于反应充分进行,碳转化率较低,造成飞灰含碳量C较高,降低了碳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煤气发生炉,实现在不满足炉体安装要求及加工工艺的前提下,增加燃烧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垂直设置的、内部具有容置腔的炉体,所述炉体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向所述炉体外侧伸出的分壳体,且所述分壳体内部的空腔与所述容置腔的上部相连通、并与所述容置腔的上部共同组成供原料气反应生成煤气的燃烧室;所述容置腔的下部为用于冷却所述煤气的冷却室;所述分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分壳体内喷入所述原料气的喷嘴,所述炉体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排出飞灰的排渣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垂直设置的、内部具有容置腔的炉体,所述炉体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向所述炉体外侧伸出的分壳体,且所述分壳体内部的空腔与所述容置腔的上部相连通、并与所述容置腔的上部共同组成供原料气反应生成煤气的燃烧室;所述容置腔的下部为用于冷却所述煤气的冷却室;所述分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分壳体内喷入所述原料气的喷嘴,所述炉体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排出飞灰的排渣口。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壳体为一端封闭的圆管,所述分壳体的开口端固定穿设在所述炉体上的通孔中,且所述分壳体的中心轴沿水平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且在所述炉体的同一圆周上分别设置有四个所述通孔,不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大小相等且相对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晨军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