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水气喷雾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177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矩形水气喷雾喷嘴,通过螺母套接于一气液导入本体的出口处,喷嘴包括:第一喷嘴腔体,与气液导入本体的出口处相连接;第二喷嘴腔体,位于第一喷嘴腔体的前方,第二喷嘴腔体的前端开有喷嘴出口;内嵌入靶钉,从喷嘴外部伸入第二喷嘴腔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喷嘴的第二喷嘴腔体位置处内嵌入靶钉,增加了矩形水气喷雾的短边宽度,扩大了喷雾的覆盖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气体与液体充分混合,并由靶钉对初级雾化的液体颗粒进行二次破碎,使其进一步雾化,从喷嘴出口处喷射出颗粒更细的矩形的喷雾形状,提高了工艺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矩形水气喷雾喷嘴。技术背景喷嘴是工业应用领域的重要部件,其重要的用途之一便是钢铁连铸过程的二次冷却,通过不同类型的喷雾喷嘴的喷水冷却,将钢液凝固冷却成板坯和方坯。钢铁行业中所应用的喷嘴的喷雾特性是影响铸坯传热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连铸生产和保障铸坯质量中,气雾冷却喷嘴的使用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覆盖面积较小,不能完全覆盖较大的冷却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矩形水气喷雾喷嘴,能够扩大水气喷雾的覆盖面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矩形水气喷雾喷嘴,通过螺母套接于一气液导入本体的出口处,所述喷嘴包括第一喷嘴腔体,与所述气液导入本体的出口处相连接;第二喷嘴腔体,位于所述第一喷嘴腔体的前方,所述第二喷嘴腔体的前端开有喷嘴出口 ;内嵌入靶钉,从所述喷嘴外部伸入所述第二喷嘴腔体中。可选地,所述喷嘴还包括导流嵌体,嵌于所述气液导入本体的出口处与所述第一喷嘴腔体之间并固定,所述导流嵌体上开有导流孔。可选地,所述内嵌入靶钉的前端靶钉的形状为圆柱形、三角柱形或者更多边柱形。可选地,所述内嵌入靶钉的直径为3 6mm。可选地,所述内嵌入靶钉与所述喷嘴出口的距离为3 15mm。可选地,所述内嵌入靶钉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喷嘴的长度方向垂直或者倾斜交叉。可选地,所述喷嘴的材质为303SS不锈钢或者黄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在喷嘴的第二喷嘴腔体位置处内嵌入靶钉,增加了矩形水气喷雾的短边宽度,从而扩大了喷雾的覆盖面积。本技术使气体与液体在两个喷嘴腔体内充分混合,并由靶钉对初级雾化的液体颗粒进行二次破碎,使其进一步雾化,从喷嘴出口处喷射出颗粒更细的矩形的喷雾形状,提高了工艺效率。本技术的喷嘴入口处的导流嵌体一方面对喷嘴的流量进行了控制,另一方面对喷雾形状起到了稳定的作用。本技术的喷嘴结构简单,大通径以防止堵塞,大大优化了喷嘴的使用性能并且加工简便,安装便捷,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I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和与之连接的气液导入本体的外形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和与之连接的气液导入本体的外形左视图; 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和与之连接的气液导入本体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的导流嵌体的外形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的外形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的内嵌入靶钉的外形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的外形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可以通过螺母套接于一气液导入本体的出口处。图I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和与之连接的气液导入本体的外形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和与之连接的气液导入本体的外形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和与之连接的气液导入本体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的剖面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技术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4所示,该矩形水气喷雾喷嘴I通过螺母5套接于一气液导入本体4的出口处。喷嘴I主要包括第一喷嘴腔体1-1、第二喷嘴腔体1-2和内嵌入靶钉3等几部分。第一喷嘴腔体1-1与气液导入本体4的出口处相连接。第二喷嘴腔体1-2位于第一喷嘴腔体1-1的前方,第二喷嘴腔体1-2的前端开有喷嘴出口 1-3。内嵌入靶钉3在第二喷嘴腔体1-2位置处从喷嘴I外部伸入第二喷嘴腔体1-2中。另外,为了控制喷嘴I的流量并且稳定矩形喷雾的形状,该喷嘴I还可以包括导流嵌体2。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的导流嵌体的外形主视图。如图5并结合图4所示,该导流嵌体2嵌于气液导入本体4的出口处与第一喷嘴腔体1-1之间并固定,其上开有导流孔2-1。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的外形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的内嵌入靶钉的外形主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内嵌入靶钉3的前端靶钉3-1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但也可不局限于圆柱形,也可以为三角柱形、矩形柱形或者更多边柱形等。在尺寸方面,该内嵌入靶钉3的直径可以为3 6mm。该内嵌入靶钉3的安装位置可以是安装在距离喷嘴出口 1-33 15mm处。对于相对于喷嘴I主体的安装方向,该内嵌入靶钉3的长度方向与喷嘴I的长度方向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呈一定角度的倾斜交叉的。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的外形立体图。如图8所示,该喷嘴I的材质可以为303SS不锈钢或者黄铜,或者根据用户使用需求指定材料。再次回到图3,下面对于与本技术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I相连接的气液导入本体4的结构作简要的描述。如图3所示,该气液导入本体4具有进气孔4-1、气体限流孔4-2、气液混合腔体4-3、进液孔4-4和液体限流孔4-5。其中气液混合腔体4_3作为气液导入本体4的出口与喷嘴I的第一喷嘴腔体1-1相连通。进液孔4-4处用内六角螺栓6将与气液导入本体4外界封闭,内六角螺栓6与气液导入本体4之间还垫有铜垫片7以改善密封性。此外,在进气孔4-1和进液孔4-4处皆设置有0型密封圈8。由此,本技术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I和与之连接的气液导入本体4中的水气流动过程可简要描述如下气体从气液导入本体4的进气孔4-1进入,通过气体限流孔4-2,进入到气液混合腔体4-3。液体从气液导入本体4的进液孔4-4进入,通过液体限流孔4-5进入气液混合腔体4-3。气、液在气液混合腔体4-3内进行混合,气体撞击液体,进行破碎以达到雾化的目的。气液混合体通过喷嘴I的导流嵌体2的导流孔2-1 (如果设置导流嵌体2的话),依次进入喷嘴I的第一喷嘴腔体1-1和第二喷嘴腔体1-2后,会撞击到内嵌入靶钉3的前端靶钉3-1,将气液混合体的雾化颗粒进行进一步破碎,以达到二次雾化的目的。并且内嵌入靶钉3还挤压气液混合体向第二喷嘴腔体1-2的边缘扩张,然后从喷嘴出口 1-3喷出,形成覆盖面积更大的矩形喷雾型态。本技术通过在喷嘴的第二喷嘴腔体位置处内嵌入靶钉,增加了矩形水气喷雾的短边宽度,从而扩大了喷雾的覆盖面积。本技术使气体与液体在两个喷嘴腔体内充分混合,并由靶钉对初级雾化的液体颗粒进行二次破碎,使其进一步雾化,从喷嘴出口处喷射出颗粒更细的矩形的喷雾形状,提高了工艺效率。本技术的喷嘴入口处的导流嵌体一方面对喷嘴的流量进行了控制,另一方面对喷雾形状起到了稳定的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矩形水气喷雾喷嘴(1),通过螺母(5)套接于一气液导入本体(4)的出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1)包括:第一喷嘴腔体(1?1),与所述气液导入本体(4)的出口处相连接;第二喷嘴腔体(1?2),位于所述第一喷嘴腔体(1?1)的前方,所述第二喷嘴腔体(1?2)的前端开有喷嘴出口(1?3);内嵌入靶钉(3),从所述喷嘴(1)外部伸入所述第二喷嘴腔体(1?2)中。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矩形水气喷雾喷嘴(I),通过螺母(5)套接于一气液导入本体(4)的出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I)包括 第一喷嘴腔体(1-1),与所述气液导入本体(4)的出口处相连接; 第二喷嘴腔体(1-2),位于所述第一喷嘴腔体(1-1)的前方,所述第二喷嘴腔体(1-2)的前端开有喷嘴出口(1-3); 内嵌入靶钉(3),从所述喷嘴(I)外部伸入所述第二喷嘴腔体(1 -2)中。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矩形水气喷雾喷嘴(I),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I)还包括 导流嵌体(2),嵌于所述气液导入本体(4)的出ロ处与所述第一喷嘴腔体(1-1)之间并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佳婷孙原宋会江
申请(专利权)人:斯普瑞喷雾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