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插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7576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插针机,包括底座和插针机构,底座上还设有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上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固定在插针机构的侧面,第一滑块设置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设置有用于将压针块压紧的坡面,另一端与气缸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上开有第一导孔,所述第一导孔内设置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与设置在第一滑块内的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上还开有第二导孔,所述第二导孔内设置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与回位杆固定连接,所述回位杆可上下移动地固定在第一滑块上,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与回位杆配合的凸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压针和插座动作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插针机
技术介绍
自动插针机是为各类线圈、变压器的绝缘骨架插入接线柱而提供的装置,自动插针机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变压器线圈骨架、继电器线圈骨架、风扇马达线圈骨架、微型电机线圈骨架、步进电机线圈骨架、高低包线圈骨架、充电器线圈骨架、电感线圈骨架、中周线圈骨架、节能灯线圈骨架、汽车点火线圈骨架、连接器及其它各种需要插针的塑胶件的专业插针。现有的自动插针机存在着压针和插针动作分别通过不同的驱动装置分别完成的缺陷,使插针机结构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插针机,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压针和插针动作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完成。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动插针机,包括底座和插针机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插针机构通过底部的第一滑槽设置在导轨上,所述插针机构的外端设置有压针块,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导轨平行,所述第二滑槽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在插针机构的侧面,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插针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导轨平行,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靠近压针块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压针块压紧的坡面,另一端与气缸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气缸固定在第二支撑块上,所述第二支撑块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二滑块上开有呈一定角度倾斜的第一导孔,所述第一导孔位于靠近压针块的一侦U,所述第一导孔内设置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与设置在第一滑块内的限位杆固定连接,当气缸推动第二滑块运动时,第二滑块的坡面将压针块压紧,由于限位杆的作用插针机构固定在导轨上,在第二滑块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导孔带动第一导柱移动,从而带动限位柱移动,当将压针块压紧时,限位柱失去限位作用,气缸推动插针机构运动完成插针,所述第二滑块上还开有呈一定角度倾斜的第二导孔,所述第二导孔位于靠近气缸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孔内设置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与回位杆固定连接,所述回位杆可上下移动地固定在第一滑块上,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与回位杆配合的凸块,完成插针动作后,气缸带动第二滑块往回移动,凸块阻挡回位杆限制第一滑块往回移动,同时回位杆在第二导孔和第二导柱的带动下往上移动,到第二滑块移动到对应位置后,凸块的阻挡作用消失,气缸同时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恢复到初始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呈长方形,所述导轨与上表面的长边平行,所述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分别垂直固定在底座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块的坡面的底端还设有竖直的推动面,当坡面将压针块压紧后,通过推动面推动插针机构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气缸固定在第二支撑块的外侧面,所述第二支撑块上开有用于动力输出轴穿过的孔。进一步地,所述压针块的底端粘有橡胶垫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插针机,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压针和插座动作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完成。附图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自动插针机,包括底座I和插针机构2,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导轨3,所述插针机构2通过底部的第一滑槽设置在导轨3上,所述插针机构2的外端设置有压针块4,所述底座I上还设有第一支撑块5,所述第一支撑块5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导轨3平行,所述第二滑槽上设置有第一滑块6,所述第一滑块6固定在插针机构2的侧面,所述第一滑块6靠近插针机2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导轨3平行,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块7,所述第二滑块7靠近压针块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压针块4压紧的坡面,另一端与气缸8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气缸8固定在第二支撑块9上,所述第二支撑块9固定在底座I上,所述第二滑块7上开有呈一定角度倾斜的第一导孔10,所述第一导孔10位于靠近压针块4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孔10内设置有第一导柱11,所述第一导柱11与设置在第一滑块6内的限位杆12固定连接,当气缸8推动第二滑块7移动时,第二滑块7的坡面将压针块4压紧,由于限位杆12的作用插针机构2固定在导轨3上,在第二滑块7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导孔10带动第一导柱11移动,从而带动限位柱12移动,当将压针块4压紧时,限位柱12失去限位作用,气缸8推动插针机构2运动完成插针,所述第二滑块7上还开有呈一定角度倾斜的第二导孔13,所述第二导孔12位于靠近气缸8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孔12内设置有第二导柱14,所述第二导柱14与回位杆15固定连接,所述回位杆15可上下移动地固定在第一滑块7上,所述底座I上还设置有与回位杆15配合的凸块16,完成插针动作后,气缸8带动第二滑块7往回移动,凸块16阻挡回位杆15限制第一滑块6往回移动,同时回位杆15在第二导孔13和第二导柱14的带动下往上移动,当第二滑块7移动到对应位置后,凸块16的阻挡作用消失,气缸6同时带动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7恢复到初始位置。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呈长方形,所述导轨3与上表面的长边平行,所述第一支撑块5与第二支撑块8分别垂直固定在底座I的两侧。所述第二滑块7的坡面的底端还设有竖直的推动面17,当坡面将压针块4压紧后,通过推动面推动插针机构2移动。所述气缸8固定在第二支撑块9的外侧面,所述第二支撑块9上开有用于动力输出轴穿过的孔。所述压针块4的底端粘有橡胶垫片。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专利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 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插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插针机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插针机构通过底部的第一滑槽设置在导轨上,所述插针机构的外端设置有压针块,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导轨平行,所述第二滑槽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在插针机构的侧面,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插针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导轨平行,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靠近压针块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压针块压紧的坡面,另一端与气缸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气缸固定在第二支撑块上,所述第二支撑块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二滑块上开有呈一定角度倾斜的第一导孔,所述第一导孔位于靠近压针块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孔内设置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与设置在第一滑块内的限位杆固定连接,当气缸推动第二滑块运动时,第二滑块的坡面将压针块压紧,由于限位杆的作用插针机构固定在导轨上,在第二滑块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导孔带动第一导柱移动,从而带动限位柱移动,当将压针块压紧时,限位柱失去限位作用,气缸推动插针机构运动完成插针,所述第二滑块上还开有呈一定角度倾斜的第二导孔,所述第二导孔位于靠近气缸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孔内设置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与回位杆固定连接,所述回位杆可上下移动地固定在第一滑块上,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与回位杆配合的凸块,完成插针动作后,气缸带动第二滑块往回移动,凸块阻挡回位杆限制第一滑块往回移动,同时回位杆在第二导孔和第二导柱的带动下往上移动,到第二滑块移动到对应位置后,凸块的阻挡作用消失,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插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插针机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插针机构通过底部的第一滑槽设置在导轨上,所述插针机构的外端设置有压针块,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导轨平行,所述第二滑槽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在插针机构的侧面,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插针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导轨平行,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靠近压针块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压针块压紧的坡面,另一端与气缸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气缸固定在第二支撑块上,所述第二支撑块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二滑块上开有呈一定角度倾斜的第一导孔,所述第一导孔位于靠近压针块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孔内设置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与设置在第一滑块内的限位杆固定连接,当气缸推动第二滑块运动时,第二滑块的坡面将压针块压紧,由于限位杆的作用插针机构固定在导轨上,在第二滑块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导孔带动第一导柱移动,从而带动限位柱移动,当将压针块压紧时,限位柱失去限位作用,气缸推动插针机构运动完成插针,所述第二滑块上还开有呈一定角度倾斜的第二导孔,所述第二导孔位于靠近气缸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孔内设置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与回位杆固定连接,所述回位杆可上下移动地固定在第一滑块上,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与回位杆配合的凸块,完成插针动作后,气缸带动第二滑块往回移动,凸块阻挡回位杆限制第一滑块往回移动,同时回位杆在第二导孔和第二导柱的带动下往上移动,到第二滑块移动到对应位置后,凸块的阻挡作用消失,气缸同时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恢复到初始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辉吴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力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