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用负极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Sony公司使用片层石墨代替安全性极差的金属Li,制备成功第一种可充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以来,锂离子电池因其高比能量,无污染,应用范围得到了飞速发展,已从移动通讯电源、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等扩大到电动工具、电动汽车等领域。而现有的碳负极的电化学容量偏低,不能满足科技发展的对便携二次电池性能的进一步要求。硅材料由于其电化学可逆容量高,安全性好,资源丰富等优势,已成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首选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硅材料具有极高的理论电化学容量,但硅材料在电化 学嵌锂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过大,首次充放电效率较低,严重阻碍该电极材料的实际应用。目前,通常采用磁控溅射,化学气相沉积,热蒸发方法制备硅纳米薄膜,硅纳米颗粒,娃纳米线,实现了娃材料的纳米化技术,减小了娃材料在电化学嵌锂反应过程中的内应力变化,提高了首次充放电效率和循环稳定性。但是采用上述方法不仅提高了电池负极材料的制作成本,而且存在硅基材料的涂覆效果差、振实及压实密度低的问题,不适合大规模商业应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 ...
【技术保护点】
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质量比5?10:5?10:15?30:1?2的硅基材料、碳材料、碳的前驱体和锂盐添加剂混合,在溶剂中液相搅拌球磨1?100h,加热抽离溶剂,得到前驱体;步骤2、将前驱体置于高温炉中,惰性气氛下1?10℃/min升温到500?1200℃,高温烧结3?24h,自然降温冷却后即可制得硅的复合包覆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志威,孙文彬,彭庆文,任丽彬,许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