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清山专利>正文

携带式磁性钻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703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携带式磁性钻孔机钻孔自动进刀的切削力控制及自动断屑、排屑装置,主要由原动机构、传动机构与进刀机构共同组成,使钻孔机的自动进刀的动作更符合实际使用所需。(*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携带式磁性钻孔机的改良设计,尤指针对钻孔机的钻孔自动进刀的切削力控制及自动断屑、排屑装置的设计,使其具有间歇进刀,以及随进刀阻力变化而产生暂停进刀,以形成切削力控制及自动排屑作用的创新设计。通常,一般钻孔机的自动进刀设计,不外藉齿轮与齿排咬合,并配合适当动力驱动,使刀具朝工件自动移动;此种自动进刀设计虽可让使用者在操作上,不必以手动方式控制进刀量与进刀速率,较传统手动方式简便省力,但却经常有下列情形发生1.当钻钢铁时由于自动进刀钻孔的设计是采持续进刀方式没有间歇,所以切削屑排出所钻孔洞后,会逐渐增长不断掉且大部分环附于刀具外围很难甩开,造成排屑困难,且随刀具自动周而复始的甩动,如此切削屑愈长,愈容易伤及周遭人员徒增危险;虽然切削屑终究会因为甩动力量过大而断掉(传统手动方式可藉暂时停止进刀而让切屑断掉、排除),但其高度危险的使用状态实已令任一操作者认为有加以改良的必要,加上切削屑如环附于刀具外围时,切削油更不容易加进加工物孔内,会使钻刀容易磨损,所以必须加以改良。2.一般而言,自动钻孔机在从事钻孔作业以一般适当进刀速度自动钻孔时,钻设的孔洞中都会有切削细屑、片段残留,而且钻愈深就愈增多,尤其配上卷起包于钻刀外围的铁屑,会使铁屑排屑不顺畅而加大进刀阻力;另一加大进刀阻力的原因是当钻刀磨损,也会增大进刀阻力,当以上两种原因使进刀力量大到钻刀无法负荷时(此时钻刀仍然向下自动进刀)钻刀便会崩裂,操作员反应如慢一点关掉开关,钻刀便会断掉,工作因而受阻效率降低,故丞待进一步改良。3.一般自动钻孔机钻孔时必须先调整表尺轮深度,并锁紧固定螺丝再来钻孔,所以当设定好深度且钻到预定深度时就会自动停止向下钻;但如果操作者疏忽忘记调整表尺轮深度且无锁紧固定螺丝便按下自动进刀进行钻孔,齿轮轴杆带动齿条筒往下钻至尽头时(此时进刀阻力会急速增)会使齿条筒或齿轮轴杆崩裂,很不理想,实用改良的必要。有鉴于常用钻孔机的自动进刀设计具高危险性及低效率、易耗费刀具成本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乃积多年从事相关产品开发、设计的经验,几经详思细索,终创作出本技术携带式磁性钻孔机钻孔自动进刀的切削刀控制及自动断屑、排屑装置,据以改善常用钻孔机进刀设计的缺陷。缘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携带式磁性钻孔机钻孔自动进刀的切削力控制及自动断屑、排屑装置,其利用间歇伞形齿轮与伞形齿轮配合产生间歇进刀效果,使切屑每隔一段便自动断屑使排屑良好有效降低切屑甩动的危险性以利工作的进行。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携带式磁性钻孔机钻孔自动进刀的切削力控制及自动断屑、排屑装置,其利用卡制元件与卡制沟相对,于卡制时可以传动进刀,而配合进刀阻力的反馈作用,卡制元件与卡制沟得以分离,形成暂停止进刀状态,以排除切屑而达到自动控制切削力的作用,以防止刀具断裂及防止在操作者疏忽无锁定固定螺丝时,造成齿条筒或齿轮轴杆的崩裂损坏的情形,符合实用所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磁性钻孔机钻孔自动进刀的切削力控制及自动断屑、排屑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携带式磁性钻孔机钻孔自动进刀的切削力控制及其自动断屑、排屑装置,是由原动机构连动一传动机构,并促使一进刀机构以产生自动进刀钻孔切削,其特征于该原动机构是由一上方蜗齿轮中组设有一承珠套,承珠套一端斜面设有若干珠孔,供卡制元件钢珠装入,与穿置在上方蜗齿轮中的珠沟轴杆上的若干卡制沟结合,且承珠套、卡制元件一侧配设有顶珠套、弹簧互相靠抵,并由调整螺头外径一端螺牙固定于上方蜗齿轮内,此外珠沟轴杆一端配接有一原动伞形齿轮;该传动机构中是一端设有一从动伞形齿轮与原动机构的原动伞形齿轮衔接,另一端有原动间歇伞形齿轮与从动间歇伞形齿轮互相啮合,而从动间歇伞形齿轮可接设一下方蜗杆,来带动进刀机构。原动机构、传动机构与进刀机构间,是至少设有一组互相衔接连动的伞形齿轮与间歇伞形齿轮,而间歇伞形齿轮的齿轮上所设间隔可达到间歇传动、进刀的目的,且择一机构配设承珠与珠沟轴杆的组合,并于承珠套与珠沟轴杆上设有相对的钢珠与珠沟,并于进刀阻力过大时,承珠套可带动钢珠离开珠沟,以达到控制切削力的作用。原动间歇伞形齿轮上可制设至少一个以上的间隔。螺设于上方蜗齿轮左侧的,调整螺头右端是螺牙,螺入上方蜗齿轮左侧孔内,中间圆径表面标设有表尺刻度数字,左端与调整轮枢设为一体,以供转动调整切削力,调整轮转进或转出,并配合表尺刻度数字,可做调整切削力大小的数据,当切削力调整好时,要转动调整轮上的调整螺丝,使调整螺丝尾端顶住上方蜗齿轮左侧固定凹处。在原动机构或传动机构或进刀机构中的任何一机构上,可装置另一切削控制结构,即原珠沟轴杆上设有相对的承珠套及顶珠套,承珠套端面设有若干珠孔,并装钢珠,而顶珠套制设浅珠凹,经由调整螺头、弹簧顶压于顶珠套、卡制元件、承珠套,当进刀阻力过大时,承珠套可带动钢珠离开顶珠套的浅珠凹。原动机构或传动机构或进刀机构中的任何一机构上,可装置另一切削控制结构,即原珠沟轴杆上设有相对的承珠套及顶珠套,承珠套端面制设圆凸,而顶珠套制设浅珠沟,经由调整螺头、弹簧顶压于顶珠套、卡制元件、承珠套,当进刀阻力过大时,承珠套的圆凸可离开顶珠套的浅珠沟。请参阅申请案号第77205941号案、申请案号第78200333号,是一般携带式磁性自动钻孔牙机,在自动钻孔的原动结构、传动结构的设计中,不外以两组蜗杆、蜗齿轮来调配,达到减速效果,以从事自动进刀工作,但都无断屑及切削力控制的结构。而本案所提的切削力控制及自动断屑、排屑装置,也可以设计装于一般携带式磁性钻孔机的原动、传动结构中,相当理想。以上,本技术利用间歇伞形齿轮所提供的间歇进刀作用,并配合上方蜗齿轮内的承珠套、珠沟、顶珠套的设计,使遇阻力可自动停止,而达到可自动进刀的切削力控制,及自动断屑、排屑作用,其结构创新且功效显著,优于常用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钻孔机的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自动进刀的操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各种间歇伞形齿轮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种切削力控制设计置于蜗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又一种切削力控制设计置于蜗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将各切削力控制设计置于齿轮轴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将各切削力控制设计置于下方蜗杆内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进刀机构的传动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凸点与斜滑凸座的动作示意图;图中10.动力马达 11.齿条筒 12.上方蜗杆20.原动机构 21.上方蜗齿轮 211.固定凹处22.承珠套221.钢珠 221A钢珠222B圆凸 23.珠沟轴杆231.珠沟24.原动伞形齿轮 241.间隔25.顶珠套251.弹簧 26.调整螺头28.调整轮29.控制盒 30.传动机构31.伞形轴杆 32.伞形齿轮33.原动间歇伞形齿轮331.间隔 34.下方蜗杆35.从动间歇伞形齿轮40进刀机构 41.传动组 411.齿轮轴杆412.下方蜗齿轮 413.固定器414.弹簧 415.弧形棘齿 416.内棘齿42.操控组421.侧盖 422.自动进刀离合座4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携带式磁性钻孔机,所说钻孔机钻孔自动进刀的切削力控制及其自动断屑、排屑装置,是由原动机构连动一传动机构,并促使一进刀机构以产生自动进刀钻孔切削,其特征于:该原动机构是由一上方蜗齿轮中组设有一承珠套,承珠套一端斜面设有若干珠孔,供卡制元件钢珠装入,与穿置在上方蜗齿轮中的珠沟轴杆上的若干卡制沟结合,且承珠套、卡制元件一侧配设有顶珠套、弹簧互相靠抵,并由调整螺头外径一端螺牙固定于上方蜗齿轮内,此外珠沟轴杆一端配接有一原动伞形齿轮;该传动机构中是一端设有一从动伞形齿轮与原动机构的原动伞形齿轮衔接,另一端有原动间歇伞形齿轮与从动间歇伞形齿轮互相啮合,而从动间歇伞形齿轮可接设一下方蜗杆,来带动进刀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山
申请(专利权)人:林清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